請盡量詳細點.......
熱心網友
一、整體感悟 本文寫一個中年人的懺悔、追悔,寫出了一個殘疾人對生活的厭惡—思考—迷惘—熱愛的心路歷程,寫出他為年輕時的懵懂而自責。每一句話都包含了作者數十年深沉思索的體會。 作者被地壇的深沉、博大、活力所折服,終于跨上了奮斗的軌道。我們為史鐵生感到高興——他承認了自己。盛年突殘,真可謂“天意弄人”;但,失落不必傷懷。史鐵生的腿殘,反襯了健全人的美麗;健全人的庸碌,映襯出殘疾人的成就。他的才華,填補了身體的殘缺,彌補了自己的缺憾,最終成了一個強者。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本文是雙線結構。地壇是明線,那頭卻連著真實的親情——母親的愛。主角不是地壇,而是地壇背后作者的母親。作者用自己的愚昧無知反襯母親的偉大艱辛。細節描寫非常感人,最典型的是寫母親送他、找他的情景。比喻新穎奇特。在他的筆下,蜂兒、螞蟻、瓢蟲、露珠甚至于蟬蛻,都是美麗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排比、對比修辭用的很恰切。用一天中時間對應園子中四季的變化,手法獨特。 本文語言像一杯茶,像一杯巧克力茶,醇香濃郁,有甜有苦。讀他的文章,猶如在聽一個老朋友的低沉傾訴,清淡寧靜中透出他的堅定樂觀與對生命的熱愛。文章感情真實、豐富,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的感情,表達他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與贊美。文章語言清新淡雅,凝練而又豐富,。 二、感悟地壇 小小地壇是光輝的亮點。地壇古老荒蕪但不衰敗,而是充滿了生機。它總能引發人無限的遐想,給人無限的希望。一座園子尚能歷經滄桑而又充滿生機,人又何嘗不能呢?人生在世,長路漫漫,坎坷曲折,我們為何不能化一幅色彩鮮艷的圖畫呢? 地壇是一座廢棄的故園,卻容納了他,接受了他脆弱的生命。地壇是靜謐的。在這里,靈魂可以找到棲息之所。心平氣和的思索,往往能探求到真理。理性和智慧在思索里交融。地壇更是愛的象征。地壇像是上帝特意為作者安排的。即使在人生的低谷,地壇也沒有拒絕作者。地壇敞開胸懷,也像仁慈的母親。它用無聲的話語回答了作者關于生死的問題。它好象知道,獨處的時候,才是人最清醒的時候。這個時候,一切話語都是蒼白無力的。它只是默默地傾聽,那樣友愛。地壇可以說是作者的朋友、知己。 地壇,是兒子心靈寧靜的港灣,也是牽動母親愛的地方,地壇就這樣牽動著兩個人的心。地壇是母親和兒子之間的長橋,母親走了,把作者留在橋上空望。兒子是風箏,母親是線。在地壇里,無論兒子怎樣遠離,母親總能感覺到兒子的存在。風箏斷了線才感覺到線的必要。 三、感悟母愛 母親的苦難、堅忍、偉大,給作者生存下去的啟發。母親,造物主對您是苛刻的。母親想幫兒子,卻不知道怎么幫;母親想替兒子受苦,卻不能夠。無奈的焦慮侵蝕著母親的心。我們無法想象母親是怎樣熬過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的,她內心無助、不安、惶恐,卻又無法對人訴說。母親的心是痛的,但她只能注視。地壇里有母親尋找兒子的匆促的腳步聲,地壇里有母親尋找兒子時焦灼的眼神。她來到世上似乎只是為了替兒子擔憂,卻不是分享快樂。母愛在這里得到詮釋。 母愛是深沉而不張揚的,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天下所有做母親的心。母親痛苦著我們的痛苦,迷茫著我們的迷茫。我想到自己的母親。我的母親好象也是這般偉大的,為什么自己沒注意到呢?我們也曾經是狂妄的史鐵生。母親的苦難,年輕的我們不曾讀懂。我們曾無視母親給我們的愛,我們曾慣于高高地昂起頭顱,性情固執、倨傲;我們曾狂妄地要離開母親……而母親卻用愛將我們包圍。我們不能再帶給母親苦難了。愿天下所有的孩子多去理解雙親,讓我們的母親少受點苦,多享一些福。史鐵生如果換成我,我也許寧愿一死,也不會落泊的生活在世上,連累本來就對不起的人。也許我比史鐵生脆弱,但唯且可行的是我并沒有殘。 四、感悟人生 人生下來就是受苦的。人類歷史上一直演繹著悲歡離合。“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當我們享受幸福生活的時候,災禍就潛伏在我們的周圍,晴朗的天空忽然布滿了烏云。生命就是這樣:有時很淡,淡得像一杯清茶;有時很濃,就像一杯黑咖啡。五顏六色的生命世界里,差一點距離便是另一種味道,是另一種色彩。 但是,上帝對待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他讓你失去的,會在另一個地方得到補償。所以,錯過了太陽,不要長吁短嘆,因為我們還有月亮。失去的太陽,我們無法追回;我們可以享受滿天星辰;如果我們連星辰也失去了,那么等待我們的便只有黑夜。挫折對于堅強者就像腳下的一粒沙子,對于怯懦者就像是喜瑪拉雅。超越平凡,你就是不平凡的一個。人生因挫折而精彩,生命因你而精彩。 何為生命?生命就是生活的使命。既然有了使命,你就要對它負責。生死本身并不重要,他們只是一個儀式。有生必有死,世界就在有無中運行。人生下來,就是在等死,死是人生下來的原因和結果。在這原因和結果中,是過程,是創造、貢獻、消費的過程。 人們常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人在經歷了苦難后,對生命的意義價值的思考會更深入,會更加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就不會感到虛度時光了。殘疾人揚長避短,也能取得常人難以達到的成就。心中的結還要自己打開。 五、感悟真情 上帝對待每一個生命都是公平的。你有萬貫家產,你有廣闊沃田,但往往缺少愛的滋潤;你很貧窮,你有缺陷,但往往生活在愛的海洋里。然而,我們時常把自己的一丁點不幸遭遇當作一生最大的痛苦,抱怨這抱怨那;我們卻不知道,在我們遭遇不幸的時候,總有一個人的不幸比我們的還要大。也許是母親,也許是父親,也許是兄弟姐妹,也許是朋友同學老師……所以,我們有必要在紛繁的生活之余審視一下自己。 當我們身陷絕境時,死就被當作一種解脫。但是我們真的痛苦和絕望到對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留戀了嗎?社會中有濃厚的親情、友情、愛情,自然界有如此美麗的勝景,我們竟能忍得住沉默,去閉上眼嗎?閉上眼,給這個世界無非是幾聲哀號,對你卻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我想對天下所有要自殺的人說:死,沒有意義,不如生;還是讓生命結一個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