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是坐古城,在其歷史上有許多優美傳說、重大事件、著名人物。請任選一個作答。(只需寫出傳說、事件的名稱、人物的名字)( )( )( )

熱心網友

羅馬時期是人類歷史上一段相當漫長的階段,它始于羅馬城建立的公元前753年(這個準確的時間來自傳說),經歷王國時期,共和國時期和帝國時期這三個大的朝代,到東羅馬帝國的最后消亡(1453年)共經歷了兩千二百多年。安東尼生活的年代正處於羅馬共和國向帝國轉變的動蕩階段,他和偉大的奴隸起義英雄斯巴達克斯是同時代的人。那個時期不是偉大的羅馬共和國歷史中最美好的時期,但卻是最光輝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中,那些驕傲的世界統治者已經開始陷入到罪惡與荒淫的泥淖中去了,但是,不管這一代人是怎樣的墮落和腐化,在他們中間卻產生了一些偉大的人物,其中最偉大的就是羅馬的執政官,歷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愷撒。安東尼是羅馬共和國后期的軍事將領,他和愷撒是親戚,長期助其執政,在愷撒被刺后,他又盡全力地為其復仇。如今奧地利所在的領土在安東尼死后半個世紀才作為一個省歸到羅馬帝國的版圖,安東尼并非奧地利的歷史人物,他性格殘忍兇暴,經歷充滿戲劇性,死后成為經常出現在文藝作品中的人物。由著名影星伊麗莎白-泰勒主演的電影《埃及艷后》演義了一段埃及艷后萊奧帕特和愷撒及安東尼之間驚心動魄的愛情故事。故事梗概:古羅馬大將愷撒進兵埃及,與美麗的埃及公主克萊奧帕特拉一見鐘情,對她言聽計從,按照她的意愿廢除了她的弟弟、把她扶上了埃及女王的寶座。狂熱的愛情之火與政治權力之欲結合,使這一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英雄美人共墜愛河。當愷撒歸國執政之后,克萊奧帕特拉赴羅馬拜會夫君。她端坐在一個巨大的獅身人面像模型上,由八千名侍從牽引著穿過凱旋門。羅馬市民傾城出動,爭相目睹這位女王的絕代風采。可惜好景不長,愷撒不久遇刺身亡。克萊奧帕特拉只好孤身一人凄然歸國。她臨去的秋波一顧,又深深打動了愷撒的繼承人、羅馬大將安東尼的心。6年之后安東尼出任羅馬執政官兼埃及總督,克萊奧帕特拉的絕代容華和埃及宮廷那富于感官刺激的享受使他心蕩魂移。不愛江山愛美人,他不惜被撤職與克萊奧帕特拉正式結婚,引起了羅馬進攻埃及戰爭。安東尼不幸戰敗自殺。執掌羅馬政權的政客揚言要把克萊奧帕特拉押回羅馬游街示眾。克萊奧帕特拉不愿受辱,便用毒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位埃及女王與羅馬兩代統帥的浪漫情史,最終以悲劇而告終。特洛伊城的陷落相關的傳說。 位於小亞細亞西岸的繁榮的城市特洛伊,在遭受了阿加美農統帥的希臘聯軍的十年圍攻之後,仍未陷落。希臘聯軍於是留下一個巨大的木馬後假裝撤兵。特洛伊人以為那是希臘聯軍留給自己的禮物,就將它拉入城內。 當慶祝勝利的狂歡結束,特洛伊人滿懷對明日的和平生活的希望熟睡後,藏在木馬內的希臘士兵一個又一個地爬了出來。就在這天夜里,特洛伊城便在火光和叫喊中陷落了。全城遭到大屠殺,幸免於死的人全都淪為奴隸。混亂之中只有特洛伊國王的駙馬阿伊尼阿斯(?,AENEAS)帶著老父,兒子等數人在女神維娜斯的幫助下成功地逃了出來。這駙馬爺乃是女神維娜斯與凡人男子之間的兒子,女神維娜斯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兒子被希臘士兵屠殺。 這阿駙馬一行人分乘幾條船,離開了火光沖天的特洛伊城。在女神維娜斯的指引下,浪跡地中海,最後在意大利西岸登陸。當地的國王看上了阿伊尼阿斯并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他又是駙馬了,與他的新妻過起了幸福的生活。難民們也安定了下來。 阿伊尼阿斯死後,跟隨他逃難來的兒子繼承了王位。新王在位三十年後,離開了這塊地方,到臺伯河(Tiber)下游建了一個新城亞爾巴龍迦城。這便是羅馬城的前身了。 羅馬人自古相信羅馬城是公元前731年4月21日由羅莫路和勒莫(RomulusandRemus)建設的。而這兩個孿生兄弟是從特洛伊逃出的阿伊尼阿斯的子孫。後來,羅馬人接觸了希臘文化後才知道特洛伊的陷落是在公元前十三世紀,老早的事了。羅馬人好象并沒有對這段空白有任何煩惱,隨手編出一串傳說,把那空白給填補了。反正傳說這事荒唐一點的更受歡迎。經過了一堆搞不清誰是誰的王的統治,出現了一個什麼王的公主。 公主的叔父在篡奪了王位後,為了防止公主結婚生子威脅自己的王位,便任命未婚的公主為巫女。這是主管祭神的職位,象修女一樣不得結婚。 不巧一日這美麗的公主在祭事的空余,來到小河邊午睡。也是合當有事,被過往的戰神瑪爾斯(Mars)一見鐘情。這瑪爾斯本是靠挑起戰爭混飯吃的,但也常勾引良家婦女。這天戰神也沒錯過機會,立刻由天而降,與公主一試云雨。據說戰神的技術特神,公主還沒來得及醒便完事升天去了。後來公主生了一雙胞胎,起名羅莫路和勒莫。 叔父聞知此事大怒,將公主投入大牢,又把那雙胞胎放在籃子里拋入臺伯河,指望那籃子漂入大海將那雙胞胎淹死。類似的故事在舊約圣經里也有,那是關於摩西的事,好象這類傳說在當地十分流行。 再說那兄弟倆的籃子被河口附近茂密的灌木叢鉤住而停了下來,倆人哭聲引來的一只過路的母狼。意大利的狼都帶點慈悲心,不但沒吃了倆人當點心,還用自己的奶去喂他們,這才救了倆小命。 不過,總是由狼養活也沒法交待,於是又一日一放羊的在這地盤上溜噠,發現了兄弟倆,將他們抱了回去扶養成人。據說現在這一帶仍有許多放羊的。 兄弟倆長大後成了這一帶放羊人的頭,在與別的放羊人的圈子的打斗中不斷地擴展自己的勢力范圍。圈子大了,情報也就多了,終于有一天,羅莫路和勒莫知道了自己身事。兄弟倆就帶著手下的放羊人呼嘯著去打破了亞爾巴龍迦城,殺了那國王,將王位又交還給了自己祖父。他們的母親似乎已經死在了大牢里。但兄弟倆也沒在亞爾巴龍迦城多住,他們認為亞爾巴龍迦城位於山地,雖然易守難攻,卻不利發展。加上兄弟倆是在臺伯河的下游長大的,所以便回到原地,建了個新城。除了手下的放羊人又加上了附近的放羊人和農民。 消滅了共同的敵人後,兄弟倆的關系開始惡化。有人說是為了新城的命名,有人說是為了新城的城址,也有人說是為了爭奪王位。兄弟倆於是分割統治,各占一小山包。但紛爭又開始了,勒莫跳過了羅莫路為表示勢力范圍而挖的溝。對於這種侵犯他人權力的行為,羅莫路大義滅親地在自己兄弟的後腦上重重地來了一鋤頭,勒莫便被滅了。 於是這城便以羅莫路的名字命名為羅馬,這就是公元前731年4月21日的事了,到現在這天仍是意大利的節日,羅馬人會歡天喜地的慶祝羅莫路殺了自己的…不,是慶祝羅馬建城。王位當然也得由羅莫路來坐,一切問題都沒了。這時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希臘已經開了六回,羅馬也從傳說的時代走出,近入了歷史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