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兒童保健存在的四個誤區 2004年7月7日 18:40 (關鍵詞:生理保健 )   “大頭娃娃”事件對食品安全問題又一次敲響了警鐘,也給年輕的父母們上了一課。不少家長去醫院咨詢:我們習以為常的做法是不是有利于寶寶的健康成長?最近,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馬敏告訴記者,由于 缺乏有關知識,受錯誤觀念影響等,兒童保健存在很多誤區。   根據18年臨床工作經驗,馬敏談了兒童保健常見的4個誤區。   誤區一,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不用體檢、看醫生。不少人認為孩子只要沒有大病、沒有明顯的病狀,就不用去看醫生,這種觀念是十分錯誤的。嬰幼兒自身抵抗力較弱,易患各種疾病,而有些疾病開始并不容易發現,孩子又不能清楚地表達。久而久之,病嚴重了就不好治了。正確的做法是,家長除了平時要注意孩子有無病癥外,還要定期帶他們去醫院體檢,1歲以內的嬰兒至少要進行4次健康檢查。   誤區二,米糊代替牛奶,營養馬馬虎虎。有的母親無法進行母乳喂養,又認為喝牛奶會“上火”,于是就給孩子吃米糊,有的干脆喂米飯。早年曾有一種叫“淮山米粉”的嬰兒食品,因為價格低廉且傳言可健脾胃,頗受歡迎。有的家庭單純用它喂養嬰兒,結果兩三個月后,嬰兒都變成了看上去胖嘟嘟實則虛弱的樣子。這些嬰兒表現出的都是嚴重營養不良的癥狀。米糊富含淀粉,但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卻很少,而嬰兒的成長主要取決于蛋白質攝入量的多少,所以長期缺乏蛋白質的嬰兒會出現浮腫等癥狀。如果不能用母乳喂養,父母應給孩子選用質量合格的配方奶粉。配方奶粉各種營養物質搭配合理,是較理想的母乳替代品。   誤區三,沒有缺鈣表現,嬰兒不用補鈣。其實,1歲以內的嬰兒生長速度是很快的,1周歲孩子的體重是剛出生時的3倍,身高平均增加25厘米,這樣的生長速度需要很多鈣!因此,給嬰兒補鈣是非常有必要的,當然也不能濫服。同時,別忘了喂維生素D(可通過魚肝油來補充),鈣只有和它在一起才能發揮作用。   誤區四,智力開發是上學以后的事。有些家長只關心孩子有沒有吃飽穿暖睡好,卻不注意他們的智力開發。其實,嬰幼兒的智力發展速度是很快的,有很大潛力。但孩子的智力是需要開發,父母應經常和孩子一起玩耍,在游戲中適當引導和發展他們的感觀知覺、思維情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