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朋友由于長期工作壓力大,以前又是一個人生活,生活習慣不好,所以有了這毛病,我希望能幫她,希望能從心理和生理兩方面說說
熱心網友
1.你的IBS是過敏性腸炎?食療:慢性腸炎主要包括慢性潰瘍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急性腸炎未徹底治愈而演變成的慢性腸炎等。其主要癥狀有腹部脹痛,大便稀薄并帶有黏液,有的甚至帶有少量膿血,排便次數增多,每日2~3次或更多。 慢性腸炎常反復發作,病情時輕時重,由于病程較長,營養丟失較多,對患者身體消耗較大,嚴重時由于失水、失鹽,可以引起虛脫。慢性腸炎經久不治,可導致營養不良,甚至引起營養...
熱心網友
1.你的IBS是過敏性腸炎?食療:慢性腸炎主要包括慢性潰瘍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急性腸炎未徹底治愈而演變成的慢性腸炎等。其主要癥狀有腹部脹痛,大便稀薄并帶有黏液,有的甚至帶有少量膿血,排便次數增多,每日2~3次或更多。 慢性腸炎常反復發作,病情時輕時重,由于病程較長,營養丟失較多,對患者身體消耗較大,嚴重時由于失水、失鹽,可以引起虛脫。慢性腸炎經久不治,可導致營養不良,甚至引起營養不良性貧血,對健康影響很大。所以得了慢性腸炎,除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外,還要安排好飲食。 1.低脂、少纖維。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腸作用常會使腹瀉癥狀加重,因此患者不應吃油炸、油煎、生冷及多纖維食物,可選擇容易消化的細掛面、燴面片、餛飩、嫩菜葉、魚、蝦、蛋及豆類制品等,以使腸道得到休息。 2.慢性腸炎患者如伴有脫水現象時,可喝些淡鹽開水、菜湯、米湯、果汁、米粥等,以補充水、鹽和維生素。 3.排氣、腸鳴過強時,應少吃蔗糖及易產氣發酵的食物,如土豆、紅薯、白蘿卜、南瓜、牛奶、黃豆等。 4.慢性腸炎病人多半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食物,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 5.蘋果含有鞣酸及果酸成分,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腸炎患者可經常食用。現介紹幾款有止瀉作用的藥粥,患者不妨一試。 大蒜粥:取大蒜30克,去皮,切碎末,粳米100克加水1000毫升煮粥,早、晚溫服,有止痢、止瀉效果。 馬齒莧粥:鮮馬齒莧90克(或干馬齒莧30克),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可止瀉。 山藥蓮子粳米粥:山藥30克、蓮子20克、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有健脾和胃及止瀉之效。中藥:過敏性腸炎 治療方法【組成】當歸、豆蔻、甘草各6克、人參、白術各9克、肉桂3克、白芍、炙罌粟克各15克、木香4.5克、訶子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重用罌粟克,澀腸止瀉為君藥,肉豆蔻、訶子暖脾溫中,澀腸止瀉為臣藥,人參、白術益氣健脾,當歸、白芍養血合營,肉桂溫腎暖脾,木香調氣和中止痛,即治腹痛,又能使全方補而不滯,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健脾益氣,合芍藥緩急止痛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澀腸固脫,溫補脾腎之功 【方劑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真人養臟湯 2.暴食癥心理分析:暴食癥是一種飲食失調的癥狀,主要見于較年輕的女性。它常會導致肥胖,但是并不一定如此。在暴食癥的自測項目中,也描述到一種可能出現的狀況:盡管暴食卻消瘦,這是紊亂的神經和消化系統、吃后即扣喉嘔吐的行為導致的。 它和負面的情感因素有密切相關,典型體現為對自己感到強烈不滿。具體來說,沮喪的情緒、高度的壓力會增加罹患暴食癥的機率。患者通過情緒化的暴食來發泄,但結果卻只使情況更糟,陷入惡性循環。不但會損傷自尊心,也會時常焦慮煩躁不已,嚴重者可引起暴食癥與厭食癥的并發甚至死亡。 關于他人的影響,統計顯示,同齡伙伴間的交互影響相當大,但是父母或不同輩的人的態度則并不起多少作用。 由于社會環境等種種因素,現代人普遍壓力較大,使有暴食傾向的人數有增加趨勢。間或的暴食傾向并不代表真正患上暴食癥,但是卻有發展為暴食癥的可能,要注意提醒自己進行心理疏導。如果不能確定自己是否有暴食傾向,可以對照專家提供的自測題,進行簡單的自我檢查。 生理治療:暴食癥的治療方法:認知行為治療一般認為是暴食癥的首要治療方式,其治療原則可概括為三點:(1)偏差的認知是造成暴食癥持續下去的主要原因,讓患者清楚了解其認知知型態以及必須有所改變的理由是整個治療的基礎.(2)治療目標不僅要改變患者行為,也要變化其對體型,體重的態度,甚至矯正其認知扭曲.(3)通常需綜合認知及行為治療的各種方法,治療時間約需三至六個月,可在門診進行. 對暴食癥有效的一種治療,包括三階段.第一個階段首先與病人討論其認知特點:如節食,自我引吐,使用瀉藥,利尿劑等雖然是對暴食的一種反應,但也會刺激吏多的暴食行為,因為患者認知上會覺得熱量吸收減少,而減少對過度進食的限制,或如過度重視外形,體重,可能加深無力控制感及無價值感,并可能進一步節食.其次可讓病人記錄自我評量表及養成量體重的習慣,由評量中記下每次進食的情境,暴食沖動強度,進食種類及數量,當時合并的感覺及想法等,以尋找出暴食沖動的誘發因素和暴食—嘔吐—低自尊一節食之間的關系以刺激控制法減少暴食.同時并透過教育和建議提供病人有關節食,暴食,嘔吐的後果及控制體重的正確知識. 第二個階段,以行為修正法逐步改善節食或偏食的習慣,并找出有關身體形象和體重的問題想法.以認知重塑的技巧,讓病人學會質疑自己的問題想法的能力,并能改變扭曲的認知進而改變其行為.最後一個階段則要提供訓練,以避免再發,其內容包括問題解決能力,因應技巧的強化,尋求朋友幫忙等,并且要隨時矯正對身體形象的錯誤觀念.病人雖然要有面對未來再發病的心理準備,但也必須了解多數人有時也會吃太多,不要過度敏感,就此推論過去的努力均白費了,而再度陷入低自尊暴食嘔吐的惡性循環中.受到現代人對美的定義影響,許多愛美的女性堅持認為「瘦」即是「美」.殊不知如果一味地排斥吃東西來達到減肥的效果,嚴重者會罹患厭食癥或者暴食癥,如此,不但無法達到預期的瘦身效果,更會影響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