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慢性腎病:運動與靜養,孰利孰弊?   一個患了慢性腎病的人常常會從醫生、家人或親朋好友那里得到諸如這樣的忠告:“一定要注意很好地休息啊!”“千萬不能累著了呀!”“最好臥床休息吧。”這樣的忠告也正是患者所期盼的和最容易接受的。于是,腎病患者就理所當然地休而息之,不敢稍事活動。更有甚者,就此臥床不起,過起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適生活。殊不知,這種過分依賴休息的生活方式對于慢性腎病患者來說卻是弊多利少。 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運動”這句格言,是運動賦予了生命的活力。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說明堅持不懈的運動可以增強抵御外界侵襲的能力,增強自身的生命活力。無病的人通過運動能夠增進健康;有病的人通過運動能夠促進康復。對于腎病患者來說,同樣應當積極地參加運動鍛煉,才能有助于腎病的治療和康復。從病理的角度看,無論何種腎病,都程度不等的存在著血液微循環障礙,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緩慢,腎臟的血液灌流量減少,從而加重腎臟的損傷。中醫把這種情況稱作“瘀血阻絡”。適度運動有助于消除瘀血,過度靜止可能會加重瘀血。這樣看來,運動和靜養,孰利孰弊,不是一目了然了嗎? 有人擔心運動鍛煉會加重腎病患者的癥狀、體征和化驗指標。這種擔心并不是沒有道理的。例如,腎病患者的蛋白尿、鏡下血尿,以及下肢浮腫都有可能由于運動鍛煉而暫時加重。尤其是運動性蛋白尿患者往往是在運動后出現蛋白尿,而在臥床休息時完全正常。可是,我們不可能想象一個人為了保持尿蛋白檢驗陰性結果而一輩子臥床不起吧?正象因噎廢食是不可取的一樣,以絕對臥床來換取某些化驗指標的陰性結果也是同樣不可取的。正確的方法是以積極的態度進行治療,進行適度的運動鍛煉配合治療,以促進病體的早日康復才是上策。 那么,采取什么樣的運動方式進行鍛煉為好呢?在這里,向腎病患者推薦一種簡單易行的好方法――徒手行進法,就是走路。遠古時期,人類用自己的雙腳走出了大森林,告別了靈長類,一直走到今天,靠的是這雙腳;一個人從出生到終老,出演人生大舞臺,靠的還是這雙腳。全息論告訴我們:人體全身的每一部位都在腳底有相應的反射區;中醫學告訴我們:聯系五臟的足六經脈都起源于腳底。堅持走路鍛煉無異于進行持久的足底按摩,堅持走路鍛煉能夠激發五臟六腑的機能和活力,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和新陳代謝都能得到增強,進而改善體質,提高免疫力,促進病體康復。所以,俗話說“百煉不如一走”,“走為百煉之祖”,確實是經驗之談。 當然,對于慢性腎病患者來說,實行走路鍛煉,也要注意適度。體質差的可緩行,時間短些;身體強的可疾走,時間長些。或漫步于公園,或疾行于林間,或攀登于山坡,了無牽掛,心曠神怡,持之以恒,必能獲益。讓我們邁動自己的雙腳,走出誤區,走向康復,走向健康吧。北京中醫藥大學 彭建中--------------------------------------------------------------------------中醫論慢性腎病(含腎炎、腎衰等)飲食保養 慢性腎炎是一種病程較長,容易反復的疾病,病友在漫長的治療歲月中,除按時服藥(包括“腎寧系列膠囊”等中成藥和一些西藥)外,日常調養十分重要。首先,要保持心情舒暢,接受患病的事實,萬事樂觀,這對疾病本身而言就是一種治療,有資料顯示,開朗樂觀的病友,其免疫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利于身體的康復。 其二是要有較長期服藥的精神準備。服食傳統中藥苦澀難熬,若沒有堅定的信心和耐心很容易放棄,疾病難愈。在我中心治療的患者中,固然有3個月治愈者,但也有曾見多名患者服藥都在幾年以上。 其三,要認真調配飲食。對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病友需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這樣可以減少血液中的氮質滯留,減輕腎臟的負擔,有利于疾病的康復。一般而言,體重50公斤的腎衰患者,每日優質蛋白質的攝取量應為30至40克,并應均分于三餐飲食中。優質蛋白宜選用動物蛋白,如雞蛋、牛奶和瘦肉等,因其含人體必須之氨基酸較高,而在人體內分解后所產生的含氮物質較少,營養價值高,所以稱之為優質蛋白。植物蛋白如稻米、面、玉米、豆類等含非必須氨基酸較少,生物利用度較低,故稱之為“劣質蛋白”,應酌情限量。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病友道聽途說自作主張,以為絕對忌口限制一切蛋白質的攝取會有益健康,結果造成人體血漿蛋白低下,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各種感染、并發癥相繼出現、水腫反復難消。同樣影響疾病的治療。 有關鹽的限量也要注意。若病友并沒有水腫或高血壓和腎衰則可與平常人一般不必嚴格限制鹽的攝取,但進食不可太咸、太辣,以清淡為好,因鹽是一種調味品,不需限量的病友若盲目禁鹽會影響病友的食欲,造成營養不良。但有水腫及高血壓的病友若不限鹽則會加重人體內的水鈉潴留,影響利尿藥的效果,使水腫難消;水鈉潴留也會使血液容量擴張而引起血壓升高,限鹽則可減少血液容量,使血壓下降。 這類病友在限鹽期一直在問:“我不吃鹽、放些醬油和醬總可以吧……”真是很遺憾,答案是:步行。為了健康,只能暫時忍一忍了。醬油和醬含鹽很高也在限量之內。水的限量怎樣?一般病友若無尿少水腫的狀況,飲水則沒有嚴格的限量,但若有水腫尿少的病友則要適當限量。一般上,喝水每日在500至800毫升較為適合。-------------------------------------------------------------------------- 慢性腎小球腎炎病程冗長,病情頑固,預后較差。近年來,我們從中西醫結合角度對慢性腎炎治療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索,提出慢性腎炎的治療應重視三個結合,即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的結合,補虛與瀉實治法的結合,中藥與西藥用藥的結合;強調一個方面,即活血化瘀藥在慢性腎炎中的運用。宏觀辨證是科學的、系統的、最具自身特色的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宏觀辨證缺乏對腎臟超微結構、生化改變以及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的深入探究,從而影響疾病的診斷、治療和對預后的準確判斷。通過宏、微觀辨證的有機結合,才能準確把握疾病的證候類型、發展轉歸和預后。慢性腎炎在臨床各個階段,往往以虛實兼夾、交互錯雜為其顯著的病理特點。如慢性腎炎病程中多出現陰虛兼夾濕熱的證候,當此之時,滋腎養陰則有礙于濕熱的清化,清熱利濕則不利于腎陰的恢復。于是我們常合用滋腎養陰與清熱利濕之品于一方,補瀉同施,各取其長。在慢性腎炎的治療上,應注意發揮中西醫兩方面的優勢,重視中西藥物的聯合運用。如在慢性腎炎治療中常于中醫辨證治療的基礎上,針對患者所出現的水腫、高血壓、呼吸道或尿路的感染,及時給予利尿、降壓、抗感染等對癥治療,確能明顯地提高臨床療效。除了給予活血化瘀類中藥外,還應給予抗凝藥和溶栓藥,以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應。用西藥利尿劑以及增加水鈉的排泄,并配合選用利水滲濕中藥,瘀血內阻是貫穿慢性腎炎病程始終的病機。現代醫學的研究發現,凝血是腎炎病變形成的重要因素,纖維蛋白沉積是血凝的后果,也是腎小球纖維化、萎縮的前奏。腎炎的發生與微循環障礙有關,提示腎炎是全身微循環障礙性疾病,所以在慢性腎炎的治療上十分重視活血化瘀藥的運用,從現代醫學的理論與實踐來看,活血化瘀能夠調整機體的免疫功能紊亂,改善腎微循環和血液高凝狀態,減輕血小板聚積,增加纖溶活性,從而有助于免疫復合物的消除和增生性病變的轉化與吸收,促進已損組織的修復。引自:劉玉寧     。

熱心網友

我想強調幾點:一是不要病急亂投醫,隨便相信一些媒體的宣傳,亂吃中藥。現在治慢性腎炎的專家很多,但依我看,慎著點。腎臟已經有了炎癥,不要隨便增加它的負擔!我有一個親戚就是相信了一位在國際上頗有名氣的中醫開的藥而越來越差,最終做了腎移植。二是可以適當運動(指散步、打太極拳、做家務等),但一定不能勞累!三是請專家診治,堅持按醫囑服藥,定期檢查,及時調整用藥。

熱心網友

慢性腎炎患者的保健 -------------------------------------------------------------------------------- 慢性腎炎患者的自我保健,除前面介紹的飲食調節外,還有以下幾方面: 慢性腎病患者的保養: (1)正確對待疾病,保持樂觀情緒:由于慢性腎炎病人患病時間長,病情常反復,治療又缺乏有效方法,故使得不少患者容易煩躁不安、悲觀失望、甚至產生自暴自棄情緒,這會直接損害患者身心健康,影響病情。俗話說“三分靠醫,七分靠養”,保持樂觀情緒極為重要。如能不斷自我調節,使精神神經始終處于穩定狀態,將有利于疾病康復。 (2)要注意自我保護,預防感染:任何感染都會加重腎炎病情。慢性腎炎患者機體抵抗力低,很容易感染,故應認真預防。感染部位常在呼吸道、泌尿系及皮膚,所以要避免受涼。在感冒流行季節不去公共場所,并注意口腔、會陰及皮膚等處清潔。如有感染前驅癥狀發生,就應立即就醫,及時治療,切莫拖延。 (3)要有適當體力活動,又要避免過勞:不少慢性腎炎患者都有這樣經驗,當體力活動過多時,尿蛋白和(或)血尿即增重,而休息后,尤其臥床休息后即好轉。但是慢性腎炎患者絕不應長期臥床休息。如果長期不進行適度體力活動及社交活動,對身心健康肯定不利,會致使體質及抗病力進一步下降。所以,慢性腎炎患者要摸索出一套適合于自己的生活制度,每日均有適度活動而又不致勞累,勞逸結合,以增進體質,有利腎病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