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增殖稅我一年的抵扣額,應該跟收入是一個什么樣的比例,比較合適啊?

熱心網友

所謂“抵扣額”,應是進項稅額吧?舉個例子:你一年購進100萬的貨,進項稅17萬,而你一年只銷售了1萬,銷項稅1700元,本年你只須交表不須交稅。這17萬(即抵扣額)和1萬(即收入)沒有任何關系啊,所以也就沒有什么合適的比例了。也就是說,購進和銷售是兩碼事,只要別出現(xiàn)購進1萬賣了100萬,就沒有什么問題。補充:嚴謹?shù)卣f,應以“月”舉例而不應以“年”舉例。報歉。今天回過頭來看,原來是這個意思。1、你銷售收入為20萬,但原材料出庫為25萬,這是非常正常的事。并不說明你虧損了。它說明你本月生產的多,但賣出的少。因此不用擔心稅局找你麻煩,倒是企業(yè)自己要找找自己的毛病。2、你做會計的千萬別做進項調整的傻事,為什么稅局要要一張專用發(fā)票的抵扣聯(lián)?我不知你有否到稅局驗票的經歷,人家對日期可是很在意的,這讓稅局查到了才要追究你。事實上你本月沒有抵扣完的部分,今后還可以抵的;至于利潤,就更沒必要牽強了,筆算的利潤騙得了別人又騙不了自己。除非你們老大本就是要騙人的。

熱心網友

以我的理解,你是問:要納多少稅比較合理?以本地為例,大約是每月銷售額的3~4%,這樣的增值稅納稅水平比較能夠為稅所接受。就是你實際繳納的增值稅占同期銷售額的比例為3~4%.

熱心網友

你的問題模糊不清,先回答小開的問題吧:補充回答:抵扣多少合理?這個我真的很難理解阿,不是說想抵扣多少就抵扣多少吧,抵扣的多出了繳納的,還不用繳稅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把您所牽扯的事項是否可以說一下?

熱心網友

你這是一個合法避稅的問題吧?也就是說抵扣之后的利潤要體現(xiàn)多少。但你的銷售額度很大,而體現(xiàn)的利潤很少,稅務部門一定會找你的麻煩。我建議:除了教育附加、城建稅,正常要繳納地稅33%的利潤,而單位體現(xiàn)的利潤率和進項的比值也在這個范圍內的話,地稅大概可能會收一個底保值,這樣你們只納這一部分就比較合適,不知道我說的明白不,由于各個地方的稅收政策不同,俺這也是一家之談補充:既然提問的說他的進項是可以調整的,這就不是會計的問題了,稅務部門不是你說,賠本賺吆喝人家就信了,引起懷疑來查帳就犯不上了。各地的稅收政策不同,本人也不是職業(yè)會計,說的當然會不詳細,但許多回答者好象都沒有站在提問人的角度想一想

熱心網友

合適?增值稅抵扣額在稅法里是有要求的,如果您是一般納稅人才可以抵扣進項稅額,否則不得抵扣,購進免稅產品等的進項稅額也不允許抵扣。進項關稅退稅也是如此,有規(guī)定的退稅率。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稅率是17%,低稅率:13%,農產品的現(xiàn)在已經從13%改成了10%。進項稅率和銷項是相同的。當然這是稅法中的規(guī)定,現(xiàn)在地方上有很多靈活的方法在征納稅款,有些方法靈活到我們難以理解,所以如果您的公司納稅時涉及地方性政策很強的話,我建議您到稅務局進行進一步了解。補充回答:抵扣多少合理?這個我真的很難理解阿,不是說想抵扣多少就抵扣多少吧,抵扣的多出了繳納的,還不用繳稅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把您所牽扯的事項是否可以說一下?再補充:我認為您沒有必要比虧損調整成盈利,進項稅額您如果不抵扣也不能代表您成本就減少了,抵扣了成本現(xiàn)實增加,不抵扣您就要多納稅,還是成本增加,起不到什么作用。更沒有煞費苦心,去調整成盈利,成本增加得更多,更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