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是位活佛!誰知道他的真實姓名?
熱心網友
濟公是海內外善信朝覲膜拜的“活佛”,近些年來,濟公文化成為海內外文化旅游的熱點。為實現海內外善信、游客瞻仰濟公圣跡的夙愿,除在他幼年讀書的赤城山重修濟公院,重塑了金身外,更引人注目的是,在他的出生地永寧村石墻頭修復了濟公故居……等,這些人文景點為天臺山增添了新的靚點。 濟公自稱“幼生宦室”。濟公的師侄居簡《湖隱方圓叟舍利塔銘》說他是“天臺臨海都尉李文和遠孫”。李遵勖(988—1038),初名勖,因娶宋真宗趙恒妹萬壽公主,而加“遵”字為“遵勖”,字公武,逝世后謚號和文,為李崇矩孫,濟公高祖。其世系為:李崇炬——李繼昌——李遵勖——李端懿、李端愿、李端愨——李評——李涓——李茂春——李修元(修緣)。該家族有三個特點:一是世代仕宦,且為將門;二是為官清正,政績卓著,名列《宋史》;三是歷世積善信佛,家族中不少人是禪宗的著名居士。隨著宋室南遷,李氏子孫流寓其高祖李遵勖封(食)邑浙東天臺,隱居于赤城山南麓、天臺城北的永寧村。濟公之父李茂春,目擊朝廷腐敗,棄官隱居經商、念佛,為人淳樸厚重,樂善好施。 永寧村在古城北門外,濟公家就住在赭溪畔。濟公李氏家族人丁不很旺盛,但因歷世仕宦,家境富裕,也稱得上是天臺的望族了。赭溪西岸的一大片田地(現都已建成一片民居了),就屬于這個家族所有,至今人們還稱作“李家??”。發源于北山的赭溪是孩童時濟公看水碓舂米、捕魚游泳玩耍的好去處。石墻頭邊上有“隴西園”,古時這里是濟公李氏的私家莊園。抗戰時在此處還設立過“忠烈祠”。 濟公李府祖居隨著歲月沖刷,滄桑變遷,最后湮沒淪圮。歷代故鄉民眾敬仰濟公,感戴其德澤,屢于遺址修建濟公佛院、濟公亭、石墻橋等紀念之所,冀望重光“活佛”圣跡,顯彰濟公圣德,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今逢盛世,物阜民殷。天臺縣人民政府為挖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弘揚濟公文化,讓濟公精神千秋永傳,決定在石墻頭復建濟公故居,讓云游四方的濟公在故鄉有一個真正的“老家”。修復后的濟公故居,向世人展現了充滿南宋時代氣息、蘊含浙東地方建筑風格和仕宦人家宅第格局的一軸畫卷。濟公故居占地16畝,建筑面積6310平方米,景區由永寧村口雙牌樓與觀霞閣、濟公李氏祖居和隴西園三大部分組成,宅第街坊與樓臺亭閣水榭園林薈萃一體,內聚佛國之靈氣,外擷仙山之精華。中國話劇院著名演員“活濟公”游本昌先生在專程回天臺“老家”探望故居時說:“濟公故居修復得好!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讓民眾看看當年濟公是怎樣毅然舍棄如此富麗堂皇的百萬家財,走上了一條云游四海、扶危濟困、彰善罰惡、救民于水火的濟世之路,從中體會濟公從人到神、從李修元成為濟公‘活佛’的變化歷程”。浙江省人民政府領導在視察濟公故居時說:“濟公故居完全可以成為對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人生價值觀和道德教育的良好基地。” 。
熱心網友
【道濟(1150?~1209)】 Daoji 南宋僧人。又名湖隱、方圓叟。俗姓李。天臺(今屬浙江)人。他的神異故事廣泛流傳于民間,通稱濟顛僧或濟公。他從靈隱寺住持佛海瞎堂禪師出家。傳說他言行類似顛狂。嗜酒肉。據北 禪師《湖隱方圓叟舍利銘》所載,他是天臺臨海李都尉文和的遠孫,狂而疏,介而潔,游蹤半天下,所至題墨,文詞雋永。但他生活落拓,寢食無定,寒暑無完衣,所受布施供養,不久即付酒家。對于老病僧人,他盡力備辦藥物相助。無故不入富貴人家。后常居杭州凈慈寺。《清一統志》載凈慈寺曾一度毀于火,他到嚴陵山(今浙江桐廬)一帶募化,使凈慈寺得以恢復舊觀。臨終前作偈曰:“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有《錢塘湖隱濟顛禪師語錄》記載其神異事跡。【道濟(1150~1209)】宋代臨濟宗楊岐派僧。臨海(浙江省)人,俗姓李。號濟顛,或稱湖隱、方圓叟。師誕生月余,適有臺州(浙江省)國清寺法空一本來訪,為師命名為修元,取令修本命元辰之意。曾問道于祇園寺道清、觀音寺道凈。后前往蘇州(江蘇省)虎丘山,禮瞎堂慧遠為師,嗣其法。嘉定二年五月示寂于凈慈寺,世壽六十(一說七十三)。道濟師性狂放,行腳半天下。神異事跡頗多,廣傳于民間,人稱濟公。臨終前作偈曰︰‘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按,《?d續藏》收有《濟顛道濟禪師語錄》一卷,系宋人沈孟?鮒泄氐蘭彌菀逍∷擔⒎茄俺Vτ锫肌?◎附一︰〈濟顛〉(摘錄自《佛菩薩圣德大觀》下集)濟顛,法號道濟,俗稱濟公,是宋代西湖一帶的神異僧。也是后世戲曲小說所常描述的一位奇特出家人。濟顛俗姓李,浙江天臺縣人。出家于西湖靈隱寺。其為人‘狂而疏,介而潔,著語不刊削,往往超詣。有晉宋名緇逸韻。’由于行為疏狂,不檢細行;常飲酒食肉,與市井中人游,因此當時人以之為顛狂,而稱之為濟顛。由于他的行為怪異,因此被靈隱寺僧逐出,而遷住凈慈寺。有關濟顛的軼事,自宋代以來,流傳甚多。但不論他是如何地不檢細行、如何地詼諧不合法度,如果我們透視他的所行所為,則會發現他一直維持著濟世助人的準則,以及對生命能自主自在、不為毀譽所動的風格。相傳他在凈慈寺遭大火后,曾以神通力拔得甚多山木,以供復建該寺之用。其一生救人、放生、懲惡等神異事跡,在戲曲小說中,記載甚多,茲不贅述。他曾經如此自述︰‘面黃如蠟,骨瘦如柴,這般模樣,只好投齋。也有些兒差異,說禪不用安排。’可見他的禪境也是非同凡俗的。濟顛七十三歲時,端坐而逝。后世相傳,濟顛本是天臺山五百羅漢之一,示現顛狂,只不過是度化眾生的一種手段而已。◎附二︰《西湖游覽志余》卷十四〈濟顛〉濟顛者,本名道濟,風狂不飭細行,飲酒食肉,與市井浮沉,人以為顛也,故稱濟顛。始出家靈隱寺,寺僧厭之,逐居凈慈寺,為人誦經下火,累有果證,年七十三歲,端坐而逝。人有為之贊曰︰‘非俗非僧,非凡非仙,打開荊棘林,透過金剛圈。眉毛廝結,鼻孔撩天,燒了護身符,落紙如云煙。有時結茅宴坐荒山巔,有時長安市上酒家眠,氣吞九州,囊無一錢。時節到來,奄如蛻蟬。涌出舍利,八萬四千。贊嘆不盡,而說偈言。’嗚呼!此其所以為濟顛者耶?今寺中尚塑其像。[參考資料] 《北澗集》卷十;《凈慈寺志》;《五燈會元補遺》;《靈隱寺志》;《補續高僧傳》卷十九。。
熱心網友
是降龍羅漢轉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