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師能幫我解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菩提本無樹 明境亦非苔 本一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很久以前我在一本關于佛教的書上看到這句話只知道大概的意思請各位網友發表一下意見

熱心網友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明鏡應是用來比喻第八識如來藏,即真實本心的,而如來藏是無形無相的。所以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無形也無像。維摩經上說“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說的應該就是如來藏的這個本性。諸入不會指它與六法塵不相應,不起分別心。“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所以“何處惹塵埃”?如何惹塵埃?五祖看到六祖慧能的這首詩,對佛法的悟境遠遠高于神秀,所以決定把佛法的衣缽傳給慧能。

熱心網友

無意之句萬物梗生,何來之義6祖之授受眾生罷了,無關,無關~

熱心網友

一句話:眾生皆有佛性。學佛在修不在求。

熱心網友

《六祖壇經》里“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如何理解?17,《六祖壇經》里提到六祖曾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個內容與經中六祖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否有沖突?答:吾人見聞覺知之六識心,從來不曾接觸外塵境,唯在勝義根頭腦中觸受如來藏藉扶塵根攝取外五塵而變現如外塵境一樣之內相分五塵境,及并隨五塵而生之法塵。所以見聞覺知心所觸知的風吹幡動,無不只在如來藏所變現內相分上作了別,以此緣故,六祖說:“不是風動,不是?醵收咝畝!敝劣諏嫠小捌刑岜疚奘鰨骶狄嚳翹ǎ槐糾次摶晃錚未θ淺景!辟剩淘諤盼遄嫖淥怠督鷥站分痢壩ξ匏《湫摹保韻麓笪蛞磺型蚍ㄖ孕鄖埃形創ブふ嬡縭迪嘈模胨星百適敝塵疤跫煌暈薇冉掀藍現匾?此外,六祖這話,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一是從二乘解脫道的法上來看:如果覺知心不動,又怎會有風動、幡動的事相存在呢?在一切種智中也這樣說:因為覺知心的現起,所以才會有六塵境界的領受;如果覺知心不現起,就不可能有六塵境界的種種領受,所以在一切種智中說覺知心的能見、能聞……乃至能知覺性,都是顯境名言。這是從二乘法所知的六識心的自性上面,而依大乘一切種智的真實來說。從大乘法中來說:如果沒有真心如來藏的動心運作,根本就不可能會有風動、幡動、心動的事相存在。一定是有真心利用五色根攝取外境,然后顯現了內相分的六塵境界,才會有風動、?醵⒕踔畝南窒蟪魷鄭緣比皇切畝皇欠綞膊皇輕Χ?六祖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話,是在五祖為他解說《金剛經》而證悟之前所說的話,仍然落在緣起性空的見解之中,都還沒有證到金剛心如來藏;他證得金剛心如來藏的清凈而又能生萬法的自性,是在五祖為他開示《金剛經》以后才證得的,所以這兩句偈并不是證悟后所說的話,不應該取來研究或解說;因為這兩句話不可能讓人證悟金剛心如來藏的,只能讓人理解到萬法緣起性空的道理而已,所以也談不到沖突與否的問題。(相關問題轉貼,見佛運網: 第八識如來藏欄目〕。

熱心網友

這是六祖大師說的偈子:‘菩提本無樹’: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么樹呢?若有樹,那菩提就變成物,而有所執著。菩提本來什么也沒有,你說你覺悟了,但覺悟是個什么樣子?是青色?黃色?紅色?白色?你且說個樣子出來,看看它是無形無相的。‘明鏡亦非臺’:你說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若有個臺則又有所執著,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么還要有個臺呢?‘本來無一物’:本來什么都沒有,也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沒有。‘何處惹塵埃’:既然什么都沒有,塵埃又從那里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這首偈頌主要是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沒有一切執著,也就是佛所說的意思:‘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個地方就教人沒有執著。阿彌陀佛

熱心網友

這首詩是六祖慧能大師針對神秀的一首詩所做的。神秀這樣寫的:身如菩提樹,心如明凈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他是把他自己比喻成菩提樹,菩提樹是指可以讓大家乘涼的,有益于人的樹。把他的心比喻成明鏡一樣清澈透明。他每時每刻心都都在想著覺悟,想著如何才能慢慢脫離塵世,到達真正虛空的境界。這首詩可以看出來他還沒有認識到佛性,還沒有看見自己的本性。菩提本無樹,是說菩提是至高無上的覺悟,是無量寬廣的,不能局限于某種特定的形體相狀。明鏡亦非臺,是說心本來就是真正虛空的,不能把他當做明鏡一樣,明鏡還有臺,還有影子呢,也不是虛空的。那無上的覺悟,應該在言談中立即認識到自己的本心,發現自己的本性,明白自己的本心和本性既不能生成,也不能毀滅。在任何時候,在每一念中,都能認識自己的本性,一切諸法無一遺漏,都是以空無自性為性,一真一切都真,萬種佛法的境界都是一致的。這一致的認識就是真實。如有了這種認識,就是得到了無上覺悟的自性啊!如果您想歸依,那么您先品味一下六祖寫的無相頌,您會另有想法的!也會受益非淺心來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鉆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心來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鉆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希望我的見解會讓您對佛性有所領悟! 。

熱心網友

簡單幾句,道明玄機啊!世間只不過是幻化而已,當然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啊!其實說的是這世間的真相,你若有心學佛,可以到網上都看看相關佛經和開示!

熱心網友

什么菩提樹、明鏡臺;物塵埃,無非妄想執著而已,包括什么“妄想執著”本身。“曾經想過要歸依佛門,可心里有太多放不下”——古往今來,皈依佛門的,也未必占都做到了放下。

熱心網友

有宗教信仰的話對你保持樂觀的心態很有幫助。雖然不能讓你一塵不染,但起碼讓你更清松自在。原本是你信他就有不信就無,面對人世種種是應該在心中種下菩提,化為明鏡。是為你自己也是為他人。

熱心網友

這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一句偈.時禪宗五祖弘忍讓眾弟子作偈證悟示法,神秀時為五祖門下首座,神秀示法證悟詩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示法證悟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由此而得五祖秘傳衣缽,隱行南下傳道說法,遂成禪宗六祖.而神秀則開創禪宗的北宗.慧能則為南宗領袖.

熱心網友

六祖慧能祖師的:菩提本無樹 明境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我的理解是:學佛、成佛可以“頓悟”。佛就在每個人的心中,人人都具佛性,佛即我,我即佛;一心向善,人人可以成佛。

熱心網友

佛法分為:徹悟、自渡、渡人這里主要是指徹悟,講人要放下私心、參悟生命真諦的階段。

熱心網友

歸依佛門吧!

熱心網友

就是讓你要四大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