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猴頭菇菜肴猴頭菇菜肴猴頭菇的泡發和4種做法 一、干猴頭菇可以采用以下四種方法進行泡發: 1先將猴頭菇用清水洗凈,再放入盆內,加入沸水上籠蒸幾個小時,直至用手捏猴頭菇無硬疙瘩時即可; 2先將猴頭菇洗凈,再放入清水鍋中,用小火慢慢煮燜幾個小時,直至發透即可; 3先將猴頭菇洗凈,再放入沸水鍋中,加入適量食用堿,用小火慢慢燜煮,直至將猴頭菇發透,這之后用清水先漂洗后沖洗,直至去凈堿味; 4先將猴頭菇洗凈,再放入清水鍋中,用小火燜煮2~3小時,然后加入高湯或油脂,繼續煮至猴頭菇發透?當然也可以將猴頭菇加湯入籠蒸制。 總的來說,干猴頭菇適宜于用水泡發而不宜用醋泡發,而且泡發時在將猴頭菇洗凈后,最好先放在冷水中浸泡一會,再加沸水入籠蒸制或入鍋燜煮,這樣效果更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將猴頭菇泡發好了,在烹制前也要先放在容器內,加入姜、蔥、料酒、高湯等上籠蒸后,再進行烹制。 1》猴年話猴頭 一、猴頭名稱由來 猴頭,學名猴頭菌,俗稱猴菜、猴菇。猴頭的異名別稱還有:因其針狀肉刺似刺猬,而稱刺猬菌、猬菌。我國的東北地區出產猴頭,因其生必成雙,當地人叫它對臉蘑、鴛鴦對口蘑。傳說,東北的深山密林里,生有猴頭的地點會有老虎守護,也稱虎守蘑。它在東北還有個陰陽蘑的名字。我國的西南地區也產猴頭,云南稱為花菜菌,又因其刺似羊毛而稱羊毛菌。 猴頭在自然界的分布相當廣,它的產地還有華北地區、河南、湖北、浙江、廣西等地。野生猴頭菌需要潮濕、溫和、空氣流通的自然環境,適宜在18℃至20℃的氣溫中生長。猴頭多寄生在松、樺、柞、櫟、櫸、楝、橡、胡桃等樹木的枯死部位或母枝斷口處。它在樹臼里生長一定時期,根據產地情況,于每年7、8、9月份陰雨季節,長出一個個毛茸茸的猴頭菌,子實。體圓而厚,表面長刺,腹部光滑。每個有拳頭大小,大者直徑20cm,一般重量0。5kg左右。整個菌體看上去似猴子的頭顱,顏色似猴毛,故名。 猴頭在自然條件下生長較慢,但可以長得很大。它的品種不一:有的是呈橢圓形,有柄,分叉;有的是塊狀,無柄。現在,上海、江蘇、浙江、四川等地,都有人工栽培的猴頭菌。它的質量以形態完整、茸毛齊全、體大量重、菌體干燥,色澤金黃為佳。為了保證猴頭菌獲得這樣的良好質量,收摘后須及時晾曬和妥善貯存。晾曬時常用針線穿上基部高高掛起,尤其是菌體大、肉質厚的猴頭,要盡量蒸發水分,以防霉爛、蟲蛀。貯存之處要求陰涼,干燥,忌與腌制或帶有醋、咸、腥味的食物同放。二、猴頭美味佳肴 猴頭之所以成為人們喜愛的美食,緣于它質地脆嫩,味道香醇,鮮美可口。猴頭又具有口感近似瘦肉的優良特點,因而負有“素中葷”的譽稱。猴頭進入人們的飲食生活由來已久,相傳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已經有人采摘猴頭食用。但是由于猴頭的難得,“物以稀為貴”,這種山珍只有宮廷、王府才能享用,外界只知道猴頭足珍貴食品,對它的有關特性及其烹調方法都不清楚。有關猴頭的記載,較早見于370年前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書中僅僅列有“猴頭”的名稱而已。清代《御香飄緲錄》載有清官的猴頭菜肴,并盛贊其味鮮美。該書還具體介紹了烹制猴頭仕肴的燉、炒二法。近代以來,關于猴頭的記述仍少。20世紀30年代,《魯迅日記》曾提到,魯迅本人吃過他摯友曹靖華贈送的猴頭,也是贊美它“味確很好”。 解放后,隨著人們對野生猴頭菌的馴化和推廣人工栽培,市上供心的猴頭增多。這種山珍才漸漸進入人們的筵宴,并成為某些菜系的名食。猴頭大致分為干品、鮮品二類。鮮品猴頭僅見于產地,可以直接用它做菜。干品猴頭在南北各地都有供應,食用時須先漲發,俗稱水發猴頭。漲發猴頭先用溫水把它泡至回軟,洗凈砂質,再換水煮至漲透。這道工序,可以適量加點硼砂。然后,把漲透的猴頭去掉根蒂和長毛即成。常見常用的猴頭烹調方法,可扒,可燒,可燉,可燴,也可以蒸、炒、煨、燜、鹵等。猴頭入肴,可作為主料單成菜或配合其他烹飪原料,葷素皆宜。家常猴頭菜肴,多切片炒菜、燒湯,味極鮮美;用它蒸雞、蒸肉,更是風味獨特。據美食家講,猴頭作為烹飪原料,從成菜的色、香、味各方面來看,野生的比人工栽培的好。三、猴頭食療價值 近年來由于猴頭的來源比較充足和烹飪事業的發達,不少菜系的猴頭菜譜名目增加,不但有傳統菜,還有創新菜。例如遼寧菜的猴頭扒熊掌、猴頭燉飛龍;吉林菜的珍珠猴頭;黑龍江菜的鴨腿猴頭蘑;北京菜的松樹猴頭;河南菜的戴帽猴頭蘑;以及其他菜系的猴頭扒菜心、白扒猴頭、紅燒猴頭、香鹵猴頭、清湯紫菜燴猴頭、猴頭蘑燉鴿子、猴頭燉鵪鶉、山雞猴頭砂鍋、滑炒雞絲猴頭、猴菇雞片、猴頭釀雞、芙蓉猴頭、云片猴頭、御扇猴頭、清燴鹿尾猴頭等等。 諸多猴頭佳肴各有地方風味。像遼寧菜的傳統名食猴頭扒熊掌,造型美觀,汁濃味香。這道佳肴的制法是,把猴頭、熊掌分別泡發后,再分別加雞湯、醬油、蔥、姜、糖、料酒、味精等輔料蒸熟。把熊掌放置盤中,周圍擺放切成片狀的猴頭。把這樣的猴頭、熊掌原狀置入勺內,勺內預先倒進蒸制猴頭、熊掌的原有湯液,慢火煨透,勾芡,淋油,裝盤即成。 古人講:“醫食同源”。猴頭既可入肴又可入藥,人們常把猴頭用于食療。據醫籍介紹,猴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多種營養成分:干品每100g含蛋白質26。3g、脂肪4。2g、粗纖維6。4g、碳水化合物44。9g、17種氨基酸,以及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尼克酸等。中醫認為,猴頭味甘,性平,利五臟,健脾胃,助消化,滋養強壯,適用于消化不良、體質虛弱等病癥。現已利用猴頭制成一種“猴頭菌片”,對消化道惡性腫瘤、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有顯著療效。 無論作為美食、還是當做良藥,與猴頭同屬齒菌科植物的小刺猴頭、假猴頭等,均可代猴頭使用。此外,饒有“猴”趣的美味佳肴,還有蹄蓋蕨科植物的猴腿。它一個是猴頭,一個是猴腿,不但名稱對應,入肴也有特色。猴腿以嫩芽莖供食,可用于拌、炒、烹、熘,名菜有被人稱為關東風味的滑炒蝦仁猴腿、雞絲拌猴腿、什錦猴腿等。這些“猴”肴葷素搭配,色澤鮮艷,也具有祛病保健的食療價值。三、猴頭菇功效1)抗潰瘍和抗炎作用。 2) 抗腫瘤作用。3) 保肝護肝作用 4)增加免疫力,抗衰老作用。5)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增加心臟血液輸出量,加速機體血液循環。6)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2》松樹猴頭( 原料: 干猴頭菇五兩、發菜一錢、蔥五錢、火腿中方肉一斤、水發玉蘭片一錢、姜五錢、母雞一只、清湯二斤五兩、濕玉米粉三錢、豬肉一斤五兩、料酒三錢、雞油三錢、荸薺三個、精鹽四分、水發木耳三朵、味精一錢制法: 1、猴頭菇泡在熱水中,待漲透后撈出,削去根部的皮(絨毛部分不得削掉),用冷水洗凈,再泡在涼水中備用。將發好的猴頭菇放在大盆內,加入雞半只、豬肉一斤、火腿半斤,酒二錢、鹽少許,蔥、姜各五錢,上籠爛。取出猴頭菇,用水氽兩面三刀遍,放入鋁鋼,加入清湯二斤,再放入余下的半只雞,豬肉和火腿,在小火上煨約半小時后取下。 2、將猴頭改刀成樹冠形裝碼入盤中,發菜用開水氽一下做為樹身,玉蘭片切成條做樹枝,用荸薺、木耳做三個松塔擺在松樹上。 3、將清湯半斤燒開,加和調料,用濕玉米粉勾成稀汁,淋澆在菜上,再淋上熟雞油即成。3》保健食譜-猴頭菇 1.概述猴頭菇又名猴頭菌、猴頭蘑、菜花菌、山伏菌等[性昧] 性平,味甘。(功效) 人肝、胃二經。助消化,利五臟。(主治) 適用于消化不良、胃潰瘍、胃痛、胃竇炎、胃脹、十二指腸潰瘍、胃癌、賁門癌、慢性肝炎等。(成分) 每100克猴頭菇中含蛋白質26.3克,糖類44.9克,粗纖維6.4克,脂肪4.91克,無機鹽8.2克。此外,還含有維生素、生物堿、有機酸、甾體、酸類、黃酮類、鞣質和蒽醌類物質。蛋白質和氨基酸數量比例是評價營養價值的重要指標。猴頭菇與其它幾種主要食用菌相比,蛋白質含量,猴頭菇分別是香菇、黑木耳的2倍,平菇的3倍,銀耳的5倍。(宜忌) ①外感和腹瀉患者不宜食用猴頭菇。②皮膚過敏者不宜食用猴頭菇,忌食猴頭菇與蝦仁等發物制作的菜肴。2.猴頭菇食療方1猴頭菇燴云腿(原料) 干猴頭菇250克,水發香菇80克,黃瓜皮40克,清湯1 000毫升,火腿100克,料酒、濕淀粉、味精各少許。(制法) 將干猴頭菇在溫水中泡發,洗凈,擠干水后切片;黃瓜皮、火腿、水發香菇分別切成片。將上料排放于大湯碗內,加料酒,上籠旺火蒸約40分鐘,潷出湯汁,扣在盤里。炒鍋上旺火,倒人清湯,加味精,煮沸后用濕淀粉勾芡,出鍋后,澆在猴頭菇上即可。[功效] 防癌。2肚片炒猴頭菇[原料] 干猴頭菇30克,熟豬肚260克,韭菜80克,植物油、香油、精鹽、味精、白糖、胡椒粉、料酒各適量。(制法) 將干猴頭菇用溫水泡發,洗凈,順刺切片,人沸水鍋氽去苦味,撈出控干水;熟豬肚切成片。炒鍋上旺火加植物油燒熱,下熟豬肚片、猴頭菇片煸炒,加料酒、精鹽、白糖、味精、韭菜,淋上香油,炒勻后裝盤,撒上胡椒粉即可。(功效) 助消化,補虛損,健脾胃。3菜心炒猴頭菇(原料) 水發猴頭菇800克,火腿片20克,青菜心120克,雞蛋2個,蔥段、姜片、精鹽、濕淀粉、雞湯、熟豬油各適量。(制法) 將水發猴頭菇順刺切片,人沸水鍋內氽10分鐘,撈出,控干水,放碗內,加蔥段、姜片、精鹽、雞湯,上籠蒸35分鐘,取出潷去湯汁,去蔥、姜。在雞蛋清碗內加濕淀粉、雞湯調成糊,涂在猴頭菇片上,投入燒熱的熟豬油鍋中炸成黃色出鍋。鍋內留底油,燒熱后下火腿片、青菜心翻炒,投下猴頭菇片、雞湯燒沸,用濕淀粉勾芡即可。[功效] 開胃健脾。4肋條肉燒猴頭菇(原料) 水發猴頭菇250克,豬肋條肉150克,水發黑木耳、水發玉蘭片、油菜心各50克,海米、精鹽、味精、雞蛋、醋、蔥、姜、干淀粉、清湯、香油、熟豬油各適量。(制法) 將水發猴頭菇去根蒂,切成片,人沸水鍋中略氽后撈出,擠干水;豬肋條肉去皮,洗凈,剁成茸,放人碗內,加雞蛋清、水、精鹽攪勻上勁,擠成圓子,放人沸水鍋中氽熟撈出;水發玉蘭片、油菜心洗凈,切成片;蔥、姜洗凈,分別切成細絲。將油菜心放人沸水鍋中氽熟撈出。炒鍋上小火,放人熟豬油和用干淀粉調成的雞蛋黃液,攤成蛋皮取出,切成片。炒鍋內加入清湯、玉蘭片、海米、黑木耳、油菜心、蔥絲、姜絲、蛋皮、豬肉圓子、猴頭菇片燒沸,加精鹽、味精、醋,撇去浮沫,淋人香油出鍋即可。[功效] 適用于貧血。5猴頭菇清燉排骨[原料] 鮮猴頭菇250克,豬排骨200克。香菇3個,精鹽、醬油各適量。(制法) 將鮮猴頭菇浸泡去苦味;香菇泡發后切片;豬排骨洗凈后切成小塊。將猴頭菇、香菇片、豬排骨一起放人鍋中,放水適量,用旺火煮半小時,加入精鹽、醬油即可。[功效] 助消化,健身體。6蹄筋紅燒猴頭菇[原料, 水發猴頭菇200克,蹄筋250克,冬筍、火腿、海米各20克,雞油、醬油、料酒、白糖、味精、蔥、姜、豬油、精鹽各適量。(制法] 將水發猴頭菇順刺切成片;蹄筋切成段;火腿、冬筍切成片;蔥、姜切成豆瓣片。將猴頭菇片、蹄筋段人沸水鍋中焯一下取出。炒鍋加豬油燒至七成熱時,倒人猴頭菇片、蹄筋段爆炒,倒人漏勺,瀝去油。原鍋加蔥片、姜片、火腿片、冬筍片、海米、猴頭菇片、蹄筋段,再加料酒、精鹽、醬油、白糖、味精和水,燒沸后改小火燒至汁濃,淋人雞油,起鍋裝盤即可。[功效] 助消化,強筋骨。7猴頭菇燉狗鞭(原料) 猴頭菇50克,狗鞭20克,羊肉250克,巴戟、菟絲子各15克,肉蓯蓉、肉桂、料酒、味精、花椒、姜、豬油、精鹽各適量。(制法) 將狗鞭用水泡發,洗凈;猴頭菇用熱水泡發,與洗凈的狗鞭、羊肉同放人沸水鍋內煮,放人姜、料酒、肉桂、花椒,待鍋開后改用小火煨至六成熟。將菟絲子、巴戟、肉蓯蓉裝入紗布袋內,扎好口放人鍋內繼續燉,待狗鞭、羊肉熟爛后撈出改刀,裝碗里,加味精、精鹽、豬油。飲湯,食肉,隔2—3日燉食1次,連服3~5劑。[功效] 溫補腎陽。8冬筍燒猴頭菇(原料) 猴頭菇550克,火腿片、熟冬筍片、料酒、精鹽、蔥結、姜片、油菜心、熟豬油各適量。(制法) 將猴頭菇去根蒂,順毛批成大片;油菜心洗凈,切成段。炒鍋上中火,放熟豬油燒熱,投入姜片、蔥結炸香,加料酒、猴頭菇片、火腿片、熟冬筍片、油菜心段燒沸,改小火燒至猴頭菇片松軟,再改用中火,加精鹽,淋上熟豬油,倒人大圓盤內即可。[功效] 適用于失眠。9猴頭菇燴玉蘭片(原料] 猴頭菇200克,火腿片45克,水發玉蘭片40克,雞蛋3個,濕淀粉、味精、青豆、料酒、姜汁、蔥段、精鹽、醬油、雞湯、熟豬油各適量。 (制法] 將猴頭菇去蒂,洗凈,人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擠干水,批成薄片,放人碗內,加雞蛋清、精鹽、濕淀粉,攪拌均勻,然后將猴頭菇片逐一放人沸水鍋中氽熟撈出。炒鍋用中火,加熟豬油燒熱,投入蔥段炸香,加入料酒、水發玉蘭片、青豆、醬油、姜汁、精鹽、雞湯、猴頭菇片、火腿片,燜至湯稠時加味精,用濕淀粉勾芡,淋入熟豬油,出鍋裝盤即可。[功效] 適用于四肢無力、神經衰弱、失眠。10冬菇燒猴頭菇(原料] 干猴頭菇200克,水發冬菇250克,火腿100克,黃瓜皮40克,鮮湯、料酒、精鹽、味精、濕淀粉、醬油各適量。 (制法) 將干猴頭菇放入沸水鍋中燜約30分鐘取出,去蒂,擠干水,加入溫水中浸泡片刻,洗凈,瀝干水,順毛切成薄片;水發冬菇、黃瓜皮洗凈,分別切成薄片;火腿切成薄片。將猴頭菇片、火腿片、冬菇片、黃瓜皮分別擺成4排,放人碗內。將料酒、醬油、鮮湯、精鹽倒入另1碗內調勻,然后澆人擺有猴頭菇的碗內,上籠蒸約60分鐘取出,潷出湯汁,扣在盤內,揭去碗。湯鍋上旺火,倒人潷出的湯汁燒沸,放味精,用濕淀粉勾芡,出鍋澆在盤內即可。[功效] 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11沙鍋雞脯猴頭菇(原料) 水發猴頭菇800克,雞脯肉600克,干貝50克,火腿120克,冬筍100克,腐竹80克,清湯、蔥、姜、精鹽、料酒、熟豬油各適量。(制法) 將水發猴頭菇擠干水,切成片;雞脯肉切成塊;干貝去筋,洗凈;火腿切成片;冬筍用刀拍松,切成塊;腐竹洗凈,切成段。將腐竹、冬筍、干貝分別下人開水鍋中氽透撈出,放人沙鍋內燒熱,加熟豬油,燒至六成熱時,下人猴頭菇片、雞脯肉塊、火腿片,鍋上旺火,加入蔥、姜、料酒、精鹽、清湯,燉至雞脯肉軟爛,出鍋即可。(功效) 適用于胃潰瘍、胃炎。 。

熱心網友

用清水泡30分鐘就可以了。樓上的食譜不夠家常,我經常做猴頭,老公和兒子很愛吃,方法很簡單,猴頭發好后,用手把它的水分全部擠出去,這時它變成很小一團,然后用刀切成薄片,放入碗中,然后打入雞蛋,差不多一個猴頭一個雞蛋,用筷子攪拌,將雞蛋打散,放一會兒(大約十幾分鐘),這時你會發現蛋液已經被猴頭吸干了,而猴頭則變得很飽滿。再用炒鍋放油(油比平時炒那么多雞蛋稍多些),油溫不要太熱,滑好,盛出。原鍋放蔥姜爆香,再倒入猴頭,加少許老抽上色,再加入切好的青椒絲,蒜苗翻炒,最后加鹽,雞精即可出鍋了。因為我們家不吃肉,有時我還用滑好的猴頭當成肉用和各種蔬菜配在一起炒。我還試過用它切成小塊代替炸醬面中的肉末,味道也很好。

熱心網友

用水發!

熱心網友

猴頭菇的泡發和4種做法 一、干猴頭菇可以采用以下四種方法進行泡發: 1先將猴頭菇用清水洗凈,再放入盆內,加入沸水上籠蒸幾個小時,直至用手捏猴頭菇無硬疙瘩時即可; 2先將猴頭菇洗凈,再放入清水鍋中,用小火慢慢煮燜幾個小時,直至發透即可; 3先將猴頭菇洗凈,再放入沸水鍋中,加入適量食用堿,用小火慢慢燜煮,直至將猴頭菇發透,這之后用清水先漂洗后沖洗,直至去凈堿味; 4先將猴頭菇洗凈,再放入清水鍋中,用小火燜煮2~3小時,然后加入高湯或油脂,繼續煮至猴頭菇發透?當然也可以將猴頭菇加湯入籠蒸制。 總的來說,干猴頭菇適宜于用水泡發而不宜用醋泡發,而且泡發時在將猴頭菇洗凈后,最好先放在冷水中浸泡一會,再加沸水入籠蒸制或入鍋燜煮,這樣效果更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將猴頭菇泡發好了,在烹制前也要先放在容器內,加入姜、蔥、料酒、高湯等上籠蒸后,再進行烹制。 一、魚香猴頭菇 原料:水發猴頭菇250克 青筍150克 泡辣椒25克 姜米5克 蒜米10克 蔥花15克 精鹽、料酒、白糖、醬油、醋、味精、上湯、水淀粉、化豬油、精煉油各適量 制法: 1猴頭菇去掉老根,改刀成條狀,納碗,加入料酒、上湯后,入籠蒸約20分鐘取出,瀝干水分;青筍去皮洗凈,切成菱形片;泡辣椒剁細。 2炒鍋置火上,放入精煉油燒熱,下入青筍片炒熟,調入精鹽、味精,起鍋裝入盤中墊底。 3凈鍋重上火,放入精煉油、化豬油燒熱,下入姜米、蒜米、泡辣椒炒香出色,摻入上湯,調入精鹽、料酒、白糖、醬油等,放入猴頭菇,燒至入味后,調入醋、味精,用水淀粉勾二流芡,撒入蔥花,起鍋倒在盤中青筍上,即成。 二、金絲猴頭菇 原料:水發猴頭菇350克 干貝25克 雞蛋2個 鮮菜心150克 奶湯500克 姜片10克 蒜片15克 蔥節30克 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雞精、水淀粉、化豬油各適量 制法: 1猴頭菇去掉老根,改刀成條狀;干貝洗凈,放入碗內,摻入清水,上籠蒸軟后取出,晾涼后搓為絲狀;雞蛋磕入碗中,調散后加入精鹽,入鍋攤成蛋皮,晾涼后切為細絲;鮮菜心擇洗凈,入沸水鍋中汆熟后,撈入盆中墊底。 2炒鍋置火上,放入化豬油燒熱,下入姜片、蒜片、蔥節爆香,摻入奶湯,待出味后打去料渣不用,放入猴頭菇、干貝,調入精鹽、胡椒粉、料酒及雞精,燒至猴頭菇入味后,撒入蛋皮絲,調入味精,用水淀粉勾薄芡,起鍋倒入盆中鮮菜心上即成。 三、紅粉猴頭菇 原料:水發猴頭菇350克 粉絲150克 番茄醬50克 泡辣椒50克 姜米5克 蒜米10克 蔥花15克 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白糖、雞湯、化豬油各適量 制法: 1猴頭菇去掉老根,改刀成條狀,納碗,加入料酒和雞湯,入籠蒸透后取出;粉絲用開水泡發好;泡辣椒去蒂去籽剁成茸。 2炒鍋置火上,放入化豬油燒熱,下入姜米、蒜米、泡辣椒及番茄醬炒香出色,摻入雞湯,放入猴頭菇、粉絲,調入精鹽、胡椒粉、料酒和白糖,燒至入味后,調入味精,撒入蔥花,起鍋裝入湯盆內,即成。 四、一品猴頭菇 原料:水發猴頭菇350克 熟雞肉50克 火腿30克 冬筍50克 干貝15克 熟豬肥瘦肉100克 姜片10克 蒜片15克 蔥節30克 精鹽、胡椒粉、料酒、醬油、味精、雞精、上湯、水淀粉、化豬油各適量 制法: 1猴頭菇去老根,納碗,加入料酒、上湯等,入籠蒸透后,取出;熟雞肉、火腿、冬筍、熟豬肉分別切成片;干貝納碗,加料酒、上湯入籠蒸軟后取出,搓成細絲。 2取蒸碗一個,將猴頭菇放于蒸碗內,上面再放上熟雞肉、火腿、冬筍、干貝和熟豬肉,撒上雞精、胡椒粉,淋入醬油、上湯,入籠蒸約30分鐘取出,翻扣在大圓盤內。 3炒鍋置火上,放入化豬油燒熱,下入姜片、蒜片、蔥節爆香,摻入上湯,燒沸后調入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等,用水淀粉勾薄芡,起鍋澆在盤中猴頭菇上,即成。巧烹猴頭菇 猴頭菇為山珍,因其形似猴子的頭而得名。傳統的猴頭菇烹法是先用水泡后切片,然后加雞、肉等料同蒸至柔軟酥嫩,然后再正式烹調成菜。這樣制法較費工費時。這里介紹一種極簡便的方法,其風味倒也不差。將猴頭菇水泡之后,修去老根,切成每片都帶刺毛的薄片,擠干水分,用干淀粉拌和上漿,然后在五成熱的油鍋中滑油至熟,再加作料烹調成菜。以此法烹制的猴頭菇,質感軟嫩略帶脆性,味道很好。 。

熱心網友

溫水泡發。至于做法因地因人而各有不同,有些地方甚至涼拌。一般主要還是和葷菜炒或蒸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