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子4歲半,在幼兒園受到老師批評后,情緒低落,甚至上課時也帶著情緒,不愛發言,不聽老師的安排,我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熱心網友

人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表揚和認同,孩子更是如此。但是,每個孩子都難免因做錯事或被人誤解而受到批評,不少家長發現,要讓孩子真正接受批評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很多孩子都不能正確地面對批評,有些慣受表揚的孩子,一旦被批評后就一蹶不振,煩悶或絕望,而那些經常受批評的孩子則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沒人喜歡自己,有的甚至覺得活著沒意思,不如死了算了。 孩子之所以不愿意接受批評,主要是自尊心在作怪。即使是幼小的孩子,也有較強的自尊心,因此,成人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應注意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如,父母不應當著外人的面揭孩子的短。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老師的批評或表揚就是他們高興或煩惱的指揮棒,能得到老師的表揚是孩子最高興的事,而一旦受到老師批評,就會傷心難過,情緒低落。面對批評,有的孩子會進行爭辯、對抗或是死不認賬;有的會滿肚子不高興,生好幾天悶氣;有的則可能毫不在乎,不把批評當回事。實際上,這三種態度都是沒有真正接受批評的表現。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說的就是批評聽起來不令人高興,不容易讓人接受,但它能幫我們改正缺點,避免犯更多的錯,是為了讓我們更加健康地成長。 在日常教育中,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老師和家長的批評,當孩子受到批評之后,引導孩子冷靜地想一想,是自己做錯了事情還是被誤解了。如果是自己做錯了事,應該勇于承認錯誤,誠懇地接受批評,并及時加以改正,這樣才能及時取得進步。有時孩子可能并沒有做錯什么,但由于誤會,莫名其妙地受到批評,他們會感到特別委屈和難受。作為家長,應引導孩子大膽地、心平氣和地把事情原委講清楚,排除消極情緒的影響。 孩子在批評面前應采取什么正確的態度呢?“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可以說是最好的概括。家長應讓孩子認識到,批評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要孩子認識到錯誤之處,在認識錯誤的基礎上,家長要與孩子一起找到糾正的方法,防止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同時,讓孩子學會喜歡自己、接納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不要因為受了一點批評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從此沒臉見人了。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與孩子一起看電視、電影等方式,讓孩子明白: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從不犯錯的人,但不要因一時受到批評而把自己看得過低而接納一切批評,不要因此沮喪絕望,要看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 在成長過程中,人人都會因犯了錯誤而受到批評,這是成長的代價,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就像一劑苦藥,伴隨著孩子健康成長。 。

熱心網友

應該先了解孩子犯了什么錯會讓老師批評,并且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對孩子當時的做法表示理解.假如孩子犯了錯,就要讓孩子知道老師批評他并不代表老師討厭他或者不喜歡他,而是他做錯了事.同時一定要讓他認識到錯在哪里,為什么應該受到批評.疏導了他的情緒才能解決問題

熱心網友

鼓勵孩子,你就是最好的.幼兒園受到老師批評后,看是什么事;淘氣沒有什么?我的孩子小時侯一直到小學都是問題孩子,到大學自立,自強,我非常自豪,鼓勵多,批評少.

熱心網友

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批評,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祝孩子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