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作文---讀書的苦與樂!五六百字就行了!

熱心網(wǎng)友

讀書的苦與樂 書,是我生活中的一盞燈。 滾滾紅塵,眾味雜陳,但最亮麗的還是那欲說還休的書,有著咖啡味一樣的文化苦旅,雖然開始時很苦澀,但不久就會品到甜絲絲的感覺。 我和書的緣份就像談戀愛,越是遭到砍伐殺戮,越是生長得熱烈、瘋狂,有一本書在家里等著,手邊的瑣事都會變成音樂,猶如甜蜜的約會守在你將要經(jīng)過的街角,你心中貯存了那么多情感準備與她同行,我回憶起我和書之間的甜酸苦辣,不經(jīng)意間,眼睛又模糊了…。 小時侯喜歡看連環(huán)畫,那是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憧憬。大約是在八歲的時候,我看中了書店里的一套連環(huán)畫《江湖三女俠》。我賴在書店里不走,逼命似的要父親買。父親一看全套八冊共三元三角,搖了搖頭,于是我拼命的哭,結(jié)果遭了父親的一頓打。直到我十歲,從新出版這套書,當我風風火火趕到書店,眼淚就流下來了……。 到了小學,我更加渴望書了。記得我啃的第一部厚書是錢彩著的《說岳全傳》,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吸引著我,在母親再三催促聲中熄了燈,在床上輾轉(zhuǎn)半天,又悄悄下床,點了一盞油燈,一直看下去。天亮醒來,才發(fā)現(xiàn)鼻孔里滿是煤油熏的油膩的灰。 到了中學,我更愛書了。在初三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我今生難忘的事:那一天,我揣著父親給我去報名領(lǐng)書的錢去逛書店,結(jié)果我被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精裝本吸引住了,書,翻了又翻;嘴唇,舔了又舔;錢捏了又捏,終于,我下定決心:買下它!其代價是挨了父親三巴掌,當時我一滴眼淚都沒掉,可是,當我翻開《紅樓夢》,發(fā)現(xiàn)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命運和我同歡喜,共苦悲,而當林黛玉將逝去的悲劇像烏云卷來一樣不可避免,我想扔下書逃走,但我終于沒有……還記得那天晚上停電,點兩只蠟燭,仿佛老聽見窗下有人哭泣,幾次撩開窗簾,望著發(fā)白的道路,我自己淚流滿面。 書,使我知道了"三蘇""三曹",大仲馬、小仲馬,托爾斯泰……它使我明白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每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使我看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宋朝大學士朱熹對書就有這樣的充實感受:"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書,在我們?nèi)粘I钪兴x予我們的規(guī)勸和慰藉質(zhì)同金玉,價值無量,我在讀書時有如同先哲們攜手共游,飛越無數(shù)迷人的仙境和神奇的國土…… 讀書是苦,古人有:"懸梁刺股,囊螢映雪"。那且不論,而我受讀書的苦只有自己知,但讀書更樂,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要說:書中自有新感覺,書中自有成長路。其苦也罷,其樂也罷,讀書可謂是:哭中有樂,先苦后樂。 讀書的苦與樂 讀書雖苦,樂在其中。 在人的旅途中,盡管人人盼望歡樂,無人喜歡憂傷,但它們本是孿生姐妹,永遠伴隨在生活的舞臺上。我們學習知識也是如此,為了那眼花繚亂的"數(shù)學迷宮'而嘔心瀝血;為了那令人頭痛的作文題而費盡心思。這些表面看來確實很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們的則是一串歡樂的音符。 "一分耕耘一份收獲'。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代價。沒有那含辛茹苦的"耕耘',哪能領(lǐng)會到甜入心田的收獲?知識的海洋原來不是風平浪靜的。要想收獲得真知,就必須揚起奮發(fā)的風帆,努力拼搏,這一定是艱苦的。在它的前面,我們是畏難怯步,還是搏擊進取?前者當然不會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更不能領(lǐng)會到學習的樂趣;而后者則會領(lǐng)略到知識的芬芳,迎來"梅花撲鼻香'的豐碩成果。想想你取得的沒一次進步吧,哪一點不是經(jīng)過辛勤的勞動所得到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渴望的是獲得知識,付出點代價算得了什么。當然,求知是艱苦的,但當我們把用心血得來的知識用在建設(shè)祖國的四化大業(yè)上,為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做出貢獻,豈不是非常快樂嗎? 苦樂話讀書 讀書,有“苦”亦有“樂”。 讀書“苦”,苦就苦在“讀”。“讀”的過程,就是具體理解書的內(nèi)容,深切體會書的底蘊,切實感悟書的內(nèi)涵。這是一種繁蕪復雜的過程,也是一項艱辛繁重的腦力勞動。人在讀書過程中,只有溶入自己全部的思維與情感,勤讀、廣讀、精讀、細讀,才有可能“讀”有所成,“讀”有所獲。馬克思讀書,一書在手,獨自靜坐,或摘章錄句,或沉思默想,常數(shù)小時而無倦意;杰克·倫敦讀書,則把自己變成一頭“餓狼”,把書一口“吞”下去,用牙咬穿它的“皮肉”,刺入它的“骨骼”,再吸吮它的“血液”,然后慢慢“咀嚼消化”。讀書,調(diào)動感官與頭腦,溶入靈魂和思想,過程如此紛繁蕪雜,要博覽群書,確實別有一番“苦”味在心頭。 讀書亦有“樂”,樂也樂在“讀”。讀,固然要付出一定的腦力,但在付出的時候,卻也能在書中實實在在得到一種享受。書中的連珠妙語,書中的美麗意境,書中的深邃見地,都在潛移默化中給予你震撼與感動,引發(fā)你美妙豐富的聯(lián)想,喚起心靈上難以抗拒的共鳴。比方讀戴望舒的《雨巷》,“撐著一柄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凄美的意象,繾綣的情思,纏綿的哀怨,帶給你無盡的遐想;而北島的“寧靜的地平線/分開了生者與死者的行列/我只能選擇天空/決不跪在地上/讓劊子手的形象/去阻擋那自由的風……”詩中對自由的渴求、對正義的呼喚,讓你蕩氣回腸,胸潮澎湃。讀書之“樂”,可見一斑。 培根說過,讀詩使人聰慧,讀史使人明智,倫理學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修辭使人善辯。書讀得多、讀得深、讀得妙,于人于己,善莫大焉。 讀書的“苦”與“樂”,都是一種平靜而高尚的感受;讀書的“苦”與“樂”,都是一種博大而豐厚的自享。     讀書的苦與樂 說到讀書,眾生深有感嘆:太苦了,太累了,不知何時是盡頭,很少從中找到樂趣。其實,讀書是苦與樂的交響曲,苦中有樂,樂中有苦。 首先說苦。每天天剛亮,學生們都從暖烘烘的被窩中鉆出來,匆匆趕到學校。做早操,上早讀,規(guī)規(guī)矩矩聽好每節(jié)課,然后領(lǐng)到大堆作業(yè),回去埋頭苦做,常常熬到深夜,連吃飯睡覺都得計算時間,如果遇到難題,考試砸鍋,受到批評……那就更慘了。讀書可謂苦也。然而靜下心來想想,這也沒有什么奇怪的,大凡做學問的,都要經(jīng)受這一鍛煉。古人有“頭懸梁,錐刺股”苦讀的典故;有“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名言;現(xiàn)有“十年寒窗”“面壁十年”等說法,可見,讀書是要吃苦的了。因此,我們要有吃苦的勇氣。 其次說樂。讀書雖然是件很苦的事,但樂趣卻不少。例如,當你聽著老師娓娓動聽的講課時,當你忽然解出一道難題的時候,當你考試取得好成績的時候,當你與同學一起參加活動的時候……難道你沒有興奮過、快樂過嗎?其實,讀書的樂趣是有的,只是我們沒留心罷了。當你從一年級升到二年級,當你看著自己讀過的一摞摞書,當你能用所學知識與別人展開辯論……你沒有欣慰過嗎?這就是樂,它就在我們身邊。 苦和樂是相隨相伴的,有苦必有樂,有樂必有苦。革命前輩謝覺哉說過:“快樂是從艱苦中來的。”吳伯簫也在《一輛紡車》中寫道:“與困難作斗爭,其樂無窮。”我們今天有了苦,就會有學習中的樂和今后生活的樂。現(xiàn)在許多老師把上課當成“做游戲”,很多學生把讀書當成找樂,學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這種做法值得仿效。 總之,讀書是艱苦的,但樂在其中。只要我們勇于讀書,善于讀書,并從中找到樂趣,我想我們會在讀書中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