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還有視頻哦: 用料:面粉、糯米粉、黃油、白糖、枸杞子、葡萄干、雞蛋液(蛋黃液)、水各適量。 制法: 1、將中筋面粉500克、生油80克、水200克放入和面盆中和成面團。取出,放案板上揉勻,蓋上濕布醒發10分鐘。2、將中筋面粉500克,生油250克,在案板上用手反復揉搓成面團。3、將1包上2,搟疊3次,然后卷成長條,下劑(分成小份)。4、用糯米粉、白糖、黃油、枸杞子、葡萄干制成餡料。5、將劑子(3中分好的小份)搟成皮子,包上餡料,制成圓形,用手按成扁圓餅生坯,擺盤,用牙簽扎上小孔,刷上雞蛋液。6、將生坯放入180度烤箱中烤熟即成。 起源自廣東潮州點心老婆餅,外皮烤成誘人的金黃色,里頭一層層的油酥薄如棉紙,酥松得不得了,一咬下去碎屑便掉了滿地,每一口都嘗得到蜜糖般的香甜滋味! 老婆作的餅 受到老板青睞! 相傳在廣州,有一間創辦于清朝末年的老字號茶樓,以各式點心及餅食馳名;某日,茶樓里一位來自潮州的點心師傅,帶了店里各式各樣的招牌茶點回家給老婆吃,想不到他老婆吃了之后,不但沒稱贊店里的點心好吃,甚至還嫌棄地說:“茶樓的點心竟是如此平淡無奇,沒一樣比得上我娘家的點心冬瓜角!” 這位師傅聽了之后心里自然不服氣,就叫他老婆作出“冬瓜角”給他嘗嘗!老婆就用冬瓜蓉、糖、面粉,作出了焦黃別致的“冬瓜角”;這位潮州師傅一吃,風味果然清甜可口,不禁稱贊起老婆娘家的點心! 隔日,這位潮州師傅就將“冬瓜角”帶回茶樓請大家品嘗,結果茶樓老板吃完后更是贊不絕口,問起這是誰哪一間茶樓作的點心?師傅們說:“是潮州老婆作的!”于是老板就隨口說這是“潮州老婆餅“,并且請這位潮州師傅將之改良后在茶樓販賣,結果大受好評!“老婆餅”因而得名。 疊出酥松的層次感 “老婆餅”的絕妙口感,來自于里頭層層疊疊、薄如棉紙的油酥皮;“米哥烘焙坊”主廚劉哲男師傅說,要作出這份層次感相當費工夫,首先在材料上,要將水油面團與油酥分開處理,將水油面包入油酥,開再折起,如此重復兩次,利用水與油互不相溶的特性,作出酥松分明的層次感!師傅說整個過程中力道要均勻,千萬不能將面皮稈破,兩種面團和在一起,就會失去層次感! 至于香甜的內餡,傳統的潮州“老婆餅”包入的是冬瓜蓉,所以也稱為“冬茸餅”,傳入臺灣后,甜餡內容改以單純的糖為主,清甜的香味一樣迷人可口! 。

熱心網友

這要分情況的了,因為麻花也要分好幾種: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佳品,很受百姓歡迎。也有叫它 馓子、環餅的,是麻花類的花式品種。據說環餅遠在戰國時期就有了,秦、漢以后,為“寒食節”的必吃食品。 制作方法: 先將礬 、鹼、紅糖、糖桂花放在盆內用溫水溶化,再將面粉倒入和均勻,和好后搓長條盤起來餳一會兒,然后揪成小劑。將麻仁用開水攪拌,將小劑粘上拌好的麻仁,搓成10厘米長的小條碼在盤中,碼3至4層再餳著。餳好后,拿起兩小條用手搓成均勻的長繩條2根,對頭折兩個來回順成8根,兩頭捏在一起,成兩頭尖、當中大的棗核形狀,下油烹炸。炸時鍋內花生油五成熱,拿著 子麻花的捏頭處,將坯子下入油鍋來回擺動使其定形,待坯子稍硬挺后,整個入油中炸,炸成棕黃色即成。脆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常見品種,脆麻花不僅北京有南方也有,形狀、質地基本相同。 制作方法:先將紅糖、蘇打、油加兩倍水溶化,再將面粉倒入和均勻。成面團后,再揉進溫水,蓋上濕布餳10分鐘。 制作時將餳好的面團揪成小劑,搓成約10厘米的長條,放入盤中刷一層油,碼三、四層再餳一會兒后,拿起一根搓成長繩條,合成三股,長約12厘米,條要均勻,呈棕黃色,作成麻花胚子。將油倒入鍋內,用旺火燒六成熱時,將麻花坯子在油里抖動,使條與條之間稍微松散開,便于炸透,待炸至棕黃色時即成。  而成都傳統糖食。其一般做法是將糯米蒸熟,加入麥芽發酵,待其糖化后取出糖漿,將糖漿熬制濃縮成餅狀,趁熱搓揉拉扯,使其變為乳白色,再搓成直徑約二厘米的長圓條后分割成小塊。  因賣此糖的小販往往拿著一個下端鋒利的小鐵板,用來分割糖塊及用小鐵錘敲打出丁丁當當的聲音,以招攬顧客,故又稱“丁丁糖”。  該糖具有止咳、化痰、潤肺的功效,既是一種糖食,也可作一些中藥的引子嗯,其實字面上說都是很容易的了,關鍵動起手來不好做,做好找一個做過的師傅教你,這樣會事半功倍,口水ing:)。

熱心網友

原料:皮面:精粉、豬油、水。酥面:精粉、豬油。餡心:豆沙餡、蓮蓉餡制作:1、和皮面,面粉加豬油開窩加水拌勻和成面團,反復揉搓均勻和成面團。 2、制酥,面粉加豬油搓勻即可備用。 3、開酥,皮面包入酥面搟成面片,將面片收口,然后由上到下卷成卷狀,下劑按扁包入餡心,收口搟成圓餅狀。面上刷旦黃液,劃兩個小口,入烤箱,烤至金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