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法是:非流通股的本質很似優先股,本不應該流通.但非流通股中,國有股占大多數.因此如果流通,政府是最大的贏家,這也是為什么政府一定要這樣搞的原因;更是有非流通股的眾多利益集團要游說政府這樣搞的原因.但苦了中小散戶.不過一切的一切還要看擬非轉流的公司所提出的方案是否公平.這是全流通最后是否成功的關鍵.

熱心網友

你說得很對,如果真正把國有股和法人股當成優先股就行了。但是這幾年中國股市上的“股權分置”模式,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向廣大流通股中小股東的圈錢機。由于在先“股權分置(不全流通)”的模式下,就形成這樣的必然: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不管公司業績如何,不論價位高低,只要有分紅,非流通股就以其成本低(原始股發行價,一般一元錢一股)和占三分之二的股數把大部分紅利撈到非流通股手中。而流通股卻以其高昂的成本(在二級市場上所買,從幾元到幾十元、甚至上百元一股)和較少的股數(占不到總股數的三分之一)分得小量的紅利,二者每次分紅的利率相差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流通股還要交百分之二十的紅利稅(非流通股不交),但是如遇增發、配股又是流通股交錢,而非流通股又不交錢———總之,向股市掏錢的是中小股民,卻只能分得小利;而非流通股東只從股市上撈錢卻從不向外掏錢,這樣久而久之,流通股的錢都慢慢地注入到非流通股的囊中,這也是一個圈錢的方式和渠道。但這錢到了非流通股手中,卻不一定擴大了“國資”,而多數被錯誤決策、管理層腐敗、大股東進一步掏空等糟蹋了,上市公司照樣一年盈、二年平、三的虧,一個個成了ST,這股市還有好嗎。————這是個多么神奇的設計啊,這真是一個向大眾口袋里掏錢的提款機,這哪里是“沒有經驗”,反而說明這些專家不光絕頂聰明,而且絞盡了腦汁,設計出這個坑害廣大中小投資者的“絕妙”機制。不過心是太黑了點!!!!,因此,這個“不全流通”繼續存在下去,這種只向一方傾斜,錢只向一方流的局面就要繼續延續(除非永不分紅或不向非流通股分紅),我相信凡真正理解了這其中的奧妙的廣大流通股東一定不同意。 想一想,就這樣一個與公平,公正差之千里的東西為什么在中國股市存在了十幾年!只能說明這一點對管理層及其代表的特殊利益集團的重要性。現在中國股市在“股權分置”等一系列不公政策及規定的壓榨下到了崩潰的邊沿,不光引起民憤,也危及到“圈錢”的可能,這才提出要解決這一問題。但是從管理層一慣的思想路線及嚴重與廣大投資者對立的立場,不能不使廣大投資者對解決這一問題還是極為擔心。如果管理層的立場不改,那么推出的方案很可能如以前的若干政策,仍把廣大投資者看成是可以愚弄的對象,名為利好,實為利空,一次次在股民身上試錯。試錯后行不通的,有的在壓力下還能改正,有的則頑固堅持不改(如無數次地在看大盤“承受力”之下的無節制增發、新發。詢價制、紅利稅等)。在這樣立場和思維基礎上解決“分置”,---既滿足了廣大投資者解決“分置”問題的愿望,又再次借此以極低的成本(比廣大流通股的成本低幾十倍甚至上佰倍,流通后又能大發一筆橫財),中國股市的崩盤不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他們的立場真能轉變,解決的方案就會有利于廣大投資者,股市會因此而得到長足地發展。因此有人斷言要解決股權分置,大盤就要崩盤,我以為這是危言慫聽,也可能是利益既得者的恫嚇之言。關鍵是推出什么樣的方案。我說一個極端的辦法-----把國有股無償地送給二級市場的廣大投資者(這并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國有股已在股市中對廣大流通股股東盤剝掠奪了十幾年,這不過是還利于民),如果一次執行可以引起股市震蕩,則分批進行,還會引起崩盤嗎?個人意見,僅供參考。祝好運。。

熱心網友

目地只有一個-----做莊、圈錢更方便、更有力度!

熱心網友

解決股權分置(全流通)------”休克療法”的中國版大多數中國人不會忘記發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的名為休克療法的大規模私有化運動以及其給俄羅斯經濟和俄羅斯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而今在中國股票的全流通正上演與其極為相似的經歷。第一起因相似,皆因錯誤的理論和利益集團的推動。在俄羅斯由于激進的知識分子接受了西方世界的公有制是萬惡之源的理論,天真地以為只要推翻公有制,就會換來經濟騰飛和西方的援助。政府官員,廠長經理等特權階層組成的利益集團推波助瀾。促成休克療法的出臺。今天在中國股市國有股一股獨大被說成了證券市場的萬惡之源,不解決,證券市場就永無上漲之日,實際上影響證券市場長期低迷的主要原因大量的上市公司因公司治理不利,市場監管疏漏等原因。缺乏持續發展能力,缺乏投資價值,而從有交易所始持續了多年的全民博傻,在2001年被吳敬璉先生點醒后,股票價格向理性的回歸。 一股獨大僅僅是因數之一,其影響被別有用心地人為夸大了。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部分法人及個人聚集了大量的財富,他們有著投資賺取更大財富的沖動,股權投資是最為方便快捷的投資方式,但是流通股價格高啟,非流通的轉讓受到限制,這一利益集團強烈要求全流通,由于他們掌握大量社會財富,媒體和經濟學家無不為其搖旗吶喊,這也是從2001年到去年年底媒體上極少看到相反的意見的原因。第二結果相似。貌似公平的方案,違背經濟學原理,扭曲了供求關系,導致經濟(市場)的崩潰。。。休克療法向每個公民發放相同的私有化券,對于大部分市民數量有限的私有化券被用作代金券,于是貨幣的供給被突然放大,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政府官員,廠長經理等特權階層組成的利益集團趁機以極底的價格收購國有資產。劇烈的變革使工廠礦山的所有權變得模糊不清和混亂,生產停滯,經濟生活陷入混亂。休克療法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只是災難。解決股權分置國有股法人股的流通無論以何種方式如何補償,都是供給大量放大,長期的熊市,大量的投資者或虧損累累或已遠離股市,不到時機成熟場外的利益集團不會輕易介入二級市場。所以需求不足,為維持供求平衡,股票的貶值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能發生蹦盤。而所有權的快速多元化,同樣帶來公司控制人的混亂與紛爭,為公司的經營發展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解決股權分置決非流通了事。看看那些解決股權分置鼓吹者的文章有誰對以上的問題作過系統的分析和論證。對與那種認為給予投資者補償(一般為大比例送股),全流通就是利好的觀點,我認為他們忽視了除權的因素。任何送股都要除權,只有添權,才能獲利,能否添權取決于股票的素質和市場情況,在目前大部分股票高估和熊市背景下,貼權的可能性更大,即使補償也是無濟于事。本人觀點目前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支持經濟建設是股票市場的首要任務,為保持市場的基本穩定,恢復投資者的信心不適合解決股權分置,可以在若干年后市場規模壯大,市盈率水平下降到合理水平后,水到渠成后再予解決。從兩會上尚主席的講話和溫總理的答記者問似乎管理層有意擱置股權分置,因為在溫總理的答記者問在只字未提股權分置,令人不解的是在一個月后管理層突然推出股權分置試點,我認為是在市場的壓力下,有病亂頭醫。試點本身帶來的擴融壓力并不大,甚至試點可能大獲成功,因為機構主力可以集中優勢兵力惡炒。問題在予解決股權分置(全流通)的性質無異于”休克療法”, 休克療法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只是災難,因此本人對未來的市場極度悲觀,暴風雨就要來臨,愿上天保佑為中國證券市場做出巨大犧牲的7000萬投資者。。

熱心網友

解決全流通之破除“迷信” ——剖析《面對現實的“市場化定價”方案》 《面對現實的“市場化定價”方案》是張衛星先生申請過專利的最新方案。在四月初該方案首次亮相時金牛看過一遍,其大體意思早已明白,由于方案本身沒有什么技術含量,金牛沒有細看。今天特意準備花一個晚上來仔細“研究”該方案。然而僅看了幾遍就發覺其存在很大的漏洞,不僅是實際操作中有嚴重地缺陷,該方案的原理都有不可糾正的錯誤!耐著性子又多看了十幾遍,然后在網絡上查看了幾篇評論,現在正式開始解剖。 如果金牛沒理解錯,該方案的意思即:首先確定流通股的“利益保護價格”,然后非流通股股東對自己的股票“叫價”,再由流通股股東決定是否接受該價格。流通股股東如果接受,非流通股的價格就此確定;流通股股東如果認為這個價格太高,非流通股股東就可以再次要價,直到達成非流通股“全可流通”價格。當非流通股股票價格和流通股股票價格分別確定后,再對股權進行技術處理。 “采取三年或五年流通股股票的成交量加權平均股價,以之來界定全體流通股股東的利益保護價格。”這句話是最蠱惑人心的,任何人看到這第一眼的感覺就是:張衛星的方案還是對流通股股東保護最得力的,張衛星永遠都是流通股股東的代言人,其給流通股定了多高的保護價啊,并不像某些人那樣以“廢墟價”為基準價。 而事實是,非流通股的股價是由非流通股自己叫價的,對該價格流通股股東無權干涉,若該價格較高流通股股東只可行使否決權不同意該價格,或者選擇賣出股票。由于這幾年一直在討論以凈資產價格減持的問題,大部分人可能很容易就進入定勢思維,認為非流通股的叫價也會在那附近,認為這兩者的巨額差價可以使流通股股東因全流通而獲得巨額利益。然而由于非流通股股東叫價權的唯一性,其可以故意叫高價。 “在非流通股股東叫價后,流通股股東可以作出選擇。如果價格高于流通股股東判定的投資價值,可以選擇拋出股票。‘流通股股東還價的方法就是選擇持有或者拋出手中的股票。這個是市場雙方的決定。’張衛星解釋說。”——引文 假若非流通股叫高價,流通股的選擇就是“拋出股票”,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來拋售,股票價格將大幅度降低,而新購買股票的投資者相對來說持股成本更低。非流通股股東則可以多次使用該策略,并象征性地每次將叫價降低一點,甚至還可表現出忍痛割肉并且對流通股股東極度憐惜的樣子。由于老股東退場時的低價拋售,新股東的持股成本會逐漸降低,最終也還是會形成一個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雙方都接受的叫價。而此時的流通股股東與先前的流通股股東已大不一樣,以低成本持股的新流通股股東能夠接受的非流通股叫價,對一直以來持有該股票的原流通股股東意味著什么?非流通股股東在叫價階段即可把流通股股東拖跨! “‘操縱股價的目的是什么?是獲得利益。只要市場傳遞信息的渠道通暢,股價不怕被操縱。’張衛星分析表示,操縱股價只會有兩個結果。一個是托高股價,那么對于流通股股東來說就是解套的機會;另一個是股價低于市場的預期,那么按照比例折算,流通股股東手中持有的股權增加。因此,操縱股價不會對流通股股東的權益產生影響。” ——引文 “只要市場傳遞信息的渠道通暢”,多美好的幻想啊!如果這個“只要”能得以實現,那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實際價值也可以確定了,還用得著這樣麻煩地花這么多時間來討論全流通問題嗎?信息不對稱永遠存在,非流通股也絕不會將家底的真實數據公布出來,因為這本身就是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博弈。當非流通股暗箱操作控制流通股的“決定權”將股價托高時,流通股股東不可能知道股價已經被操縱,其很可能認為股價高是公司價值的表現,甚至大多數普通股民還沉浸在張衛星的方案將對流通股股東超額補償的幻想中呢!非流通股股東在叫價階段還可把流通股股東套牢。 至于那個“非常重要的全可流通穩定期的價格、時間雙約束條款:如果流通股股價不能穩定在流通股利益界定價格之上一段時間,則非流通股股東的股票不能獲得全可流通權。”尚且不說這個“約束條款”如何實施,非流通股真的需要急著獲得“全可流通權”嗎?和故意叫高價效果一樣,其可以繼續使用拖延戰術。當股價跌到一定價位后其甚至可以在市場上收購本公司的部分流通股股票,直接控制流通股股東的“決定權”,故意使該公司的全流通股價嚴重虛高,而全流通后不明就里的新投資者則是進去一個套死一個。 “這個定價方案本身就含有強大的動力機制。首先它保護了流通股股東的合理權利,贏得流通股股東的支持在情理之中,流通股股東有推動的動力;另一方面,也不用擔心非流通股東的動力問題,因為一旦這個方案全面推開,哪只股票先解決全流通問題,新入場的市場資金就會追捧誰,那只股票的股東,無論是流通股股東還是非流通股股東都會成為贏家;相反,落后的股票的股東——無論是流通股股東還是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都會受損。” ——引文 這個定價方案究竟是如何“保護流通股股東的合理權利”的呢?“贏得流通股股東的支持”又靠的是什么“情理”?非流通股叫價高了,股民賣掉股票;叫價還是高了,新的股民再賣;再叫高價,新的股民再賣掉……叫價還是偏高,不過新的股民持股成本也低了,成交。該方案就這樣“完美地”解決了一家公司的全流通問題。只要該公司的非流通股股東狠得下心,在叫價階段即可讓流通股價格與非流通股價格“人為接軌”,比“自然接軌”快速有效多了。最終每個參與投資的新老流通股股東都“出點血”,直到讓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價格接軌。而那個花哨的流通股“利益保護價格”究竟能保護到誰的利益呢? 至于所謂的“動力問題”,也完全是天真并且無知的想法。就好像突然對所有人宣布:大家都別再爭吵啦,前面要分蛋糕了,大家快去搶啊,搶在前面的可以分得大塊的,落在后面的只能分剩余小塊的。使用這種“倒逼機制”可行嗎?還有人道主義精神嗎?矛盾本身不能很好地化解,卻拿出一塊蛋糕來誘惑大家,這樣就可以解決矛盾了?的確,搶在前面的“爭執雙方”都可以得到超額的利益,但是落在后面的呢?他們可能在奔跑途中被擠倒被壓傷被踐踏,而最終除了先前到達者能滿意外,其他所有人還是會一肚子怨憤甚至全身傷病。張先生的方案除了以這種糟糕的方式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外,對全流通后市場的后續發展無任何實際的改善作用。 從上文分析可得出一個總結:非流通股沒有理由叫低價,叫高價才真正符合其切身利益!而且叫價次數越多越好,非流通股股東根本沒必要急著解決問題,而流通股股東的“急”只能使非流通股股東在叫價階段掌握更大的主動權。如此致命的缺陷,如何使叫價過程得以順利進行? 至于全流通后可能導致的擴容問題以及市場的后續發展等問題,似乎已經沒必要再討論,因為以該方案實行全流通,流通股股東可能(在全流通)“還沒開始就已經滅亡”!而實際上在金牛座看來解決全流通問題的關鍵難題并不在開始階段。 也許張衛星還試圖挽救該方案,不至于讓其就這樣一瞬間土崩瓦解,那金牛現在就指出該方案定價原理的“先天性殘廢”——即使非流通股股東不惡意欺詐流通股股東,非流通股的叫價與流通股的保護價也是聯動的,非流通股股東愿意在股權上讓利多少,其就會使非流通股的叫價與流通股的保護價在一個比例上浮動,超過其股權犧牲底線其寧愿不流通。即無論流通股保護價定得高還是定得低,非流通股股東都按一定比例緊盯著流通股保護價進行叫價,兩個價格是聯動的并且都是虛幻的,最終必定進入死循環!該“衛星”實際上根本沒有預定的運行軌道! 剝離掉所有虛幻的東西后,張衛星的方案不過是讓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直接面對面進行赤裸裸地股權劃分談判而已!張衛星憑什么說沒有絕對的市場化,這不就是100%的市場化嗎? 這種最原始的談判方式誰不會,何必稱之為“方案”呢?直接進行股權談判多好啊,何必說上那么偉大的道理,吹出那么虛幻的泡沫,制造出那么廣闊的投機空間呢?結果導致比原始方式還要原始!如果是雙方直接的討價還價那還公平一點,現在其竟然規定非流通股股東有唯一的“后叫價權”,而流通股股東僅有是否接受該價格的決定權,以及不滿意可離開換其他人來繼續談判的所謂“來去自由”的權利。流通股股東即使坐到了談判席上又能如何,其依然只能“用腳投票”,因為其雙手早已經被綁死了!而流通股股東每進行一次“用腳投票”其付出代價都不會很小,其利益損失又該由誰來補償? 大多數中小股民已經將張衛星神化,認為在現階段的中國,只有他才是中小股民的保護神,現在到了該破除這個“迷信”的時候。“流通股股東還價的方法就是選擇持有或者拋出手中的股票。”試問:流通股股東拋出股票后若虧損如何獲得補償呢?張衛星不是一直在說要彌補歷史虧損嗎?流通股股東都已經拋出股票了,張衛星如何對其進行“歷史賠償”? 所謂《面對現實的“市場化定價”方案》確實是面對現實了,張衛星已經知道自己原先的幻想有多么可笑現在已經開始面對現實,可你得清楚地向迷戀你的股民們講明白啊,不然他們還會一直跟著你“搖旗吶喊”,而你卻在不知不覺間將他們全部套牢全部拖跨。世間最可怕的不是敵人的殘酷,而是親人的反目!數千萬股民一直以來都把張衛星當作親人,現在他本人究竟準備如何面對如此眾多的人民呢? 衛星已不是那顆衛星。在其“發現全流通商機”的那一刻起,在其將那可笑的方案“申請專利”的那一刻起,在其稱“只要設計費的一點零頭”的那一刻起。 衛星也還是那顆衛星。在其揭露中國股市股權不平等的歷史開始,到現在推出的這個“廢墟方案”,其并沒有展示出任何一項核心技術,除了使用極具殺傷力的文字對對手進行攻擊,以及燃燒數千萬股民的熱血對政府尤其是學界施加壓力外。 該衛星只能作為小型的“地面中轉站”為某一小地區服務,而絕對沒那能耐為整個國家傳送甚至編造經濟改革信息。現在已經是21世紀,通訊技術日新月異,不再是七八年前的模擬信號時代,我們即將進入全新的3G世界。那顆技術陳舊并且超期服役的“衛星”,是否該將其回收了呢? 由于第一步沒有走好,致使該“衛星”而今依然在太空“偽軌道”上高速運行,甚至在關鍵時刻發出的錯誤信號越來越強烈。金牛本次進行的是“高空作業”,直接在空中對其進行拆解,并讓所有人明白其軌道本身是虛幻的,而且正在慢慢地脫離這虛幻的軌道。如果金牛不讓眾人了解其內部構造和運行軌跡,其很有可能越飄越遠,直至飄到遙遠的外太空,然后載著13億人民的殷切期望撞上猛烈的“隕石雨”。 該衛星目前已被金牛裝入“返回艙”,即將安全返回地面。若其在返回途中繼續釋放錯誤信號干擾地面電波,則很難保證對其進行安全回收,其很可能在中國經濟界這塊廣袤的土地上實行“硬著落”。是這顆衛星“把股民叫醒”,歷史會記住這一點,至目前為止其功勞還是顯著的。請安靜地返回地面,“能上天的材料”在地面也還是屬于頂尖級別,請回到地面后重新體現實際的價值。 。

熱心網友

一有許多的非流通股東并沒有相應的權力。二現有的非留通股東有的只是上市公司的債主,通過上市,增發,分紅其投資早以幾倍的賺回來了。其不懂也不想為公司進力。

熱心網友

國家急需用錢,國有股減持行不通,只好換個說法來實現砸鍋賣鐵這一目的了。不管試點每年分置百分之幾都是一個利空。就象是增發一樣要增發前或分置前使得股票一個勁地下迭,假使到分置那一天下迭了50%,即使給流通股民進行了補償,試想能補償50%么?即使補償了50%,最后你手中的股票也不等值于沒有分置前的股票了。沒有分置的消息前,大盤穩定股票保值,盤子小炒作容易上漲快,而分置后人們出現恐慌盤出逃大面積下迭,并且盤子變大,極大地損害了原來持有該股票的股民,并使得大盤隨之下迭,也損害了沒有進行股權分置的股票持有人的利益。所以股權分置怎么說都是極大的利空。

熱心網友

要想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必須全流通

熱心網友

在一個健康的股市,本應該是全流通的,中國的股市一開始就錯了,錯了就必須改,退倒從來把原來圈去還給股民.難后按新規則重新發行上市,又快又簡單.

熱心網友

扔掉政府手中最后的包袱,圈一大筆錢(如果是最后一筆的話,那股民就太慘了。)。

熱心網友

擠泡沫(當然也可以圈錢).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總監胡汝銀博士在其辦公室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明確指出,解決股權分置問題胡汝銀博士確實必要,但要防止把解決股權分置試點變成又一輪“5·19”行情的起點。《第一財經日報》:在當前情況下推出做空機制,是否會導致股指下跌?  胡汝銀:中國市場的估值,我認為整體仍是偏高的。全中國去年最賺錢的上市公司是中石油,賺了1000多億元,但在香港市場上其市盈率折合下來只有9倍多。上海證券市場目前的平均市盈率為23倍左右。目前有30家公司同時有A股和H股,它們的A股價格平均比H股高40%以上。以此對照,我們市場的股價水平仍然偏高。如果解決了股權分置問題,實現全流通,市場價值中樞下移是最為合理、最為安全的。

熱心網友

政府一開始就錯了,也不能怪他們,這是時代的怪胎!現在他們在改正雖然不徹底但態度是端正的!我們不能希望他們把裝在口袋里的錢還出來!現在只有看具體方案來決定用手或腳投票!

熱心網友

有同感

熱心網友

盤活優質資產,把資金用好用活!

熱心網友

大勢所需.加入WTO承諾期滿后,要和國際接軌,股市也交給資本市場講話.政府如講誠信,站在公平原則上,請不要傷害我們中小股民太多,我們也是你們的人民!!!

熱心網友

在一個健康的股市,本應該是全流通的,不應該存在國企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中國的股市由于一開始就錯了,所以在股市健全的情況下實行全流通只是遲早的事。但是一旦實行全流通就關系到政府和廣大股民的利益公平分配問題,如果政府想通過全流通在股民身上賺到錢,股民一定會作出極力地反對,最終只會令到股市崩盤;如果政府讓利于股民又會損害自身利益。這樣的情況就正是“手背是肉,手心也是肉”的道理,所以政府在解決全流通問題上,一定要保障自已的利益不受損,也不能股民在全流通過程中利益受到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