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最早的文字都是談論有關治理國家的大道理,諸如<論語>,而小說談論的是草民百姓,故稱之為“小說”,清朝修訂的<四庫全書>連四大名著都沒有。我認為古代的小說泛指不入流的文字。

熱心網友

“小說”一詞最早出現于《漢書.藝文志》。但這里的“小說”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作為一種特定文學體裁的小說,而是指一些神怪故事、佚事傳說故事、野史記載等,在文人眼中,是“僻街陋巷之說”,是“街談巷議”,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這種觀念一直到明清時期才有所改變。但是,就是用現在“小說”的概念來衡量,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也是源遠流長的。魏晉南北朝是我國小說的雛形期,有“志怪小說”(干寶的《搜神記》),“佚事小說”(或稱“志人小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唐代是我國小說的成熟期,當時稱“傳奇”(李朝威的《柳毅傳》等)。宋代沒有真正的小說,與小說相近的是說書人的腳本,當時稱“話本”(也有人將其稱為“話本小說”)。到明清時期小說發展到頂峰,是我國古代小說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小說作品很多,大家都熟悉,就不必講了。

熱心網友

古代的小說是指說話人(說書人)用的底稿,叫話本,明清以后才逐漸形成一個文學體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