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狀文涿畹牟換丶疫^夜,我也敏感到他外面有女人,但他有摩托?,我不知道要怎?硬拍苷業剿?e的女人在一起的證?依瞎彩悄侵幟?]有證?啦懷姓J的那種,?說你?λ恍湃危乙趺崔k才好?誰???臀遙?

熱心網友

不用直接去抓他和那個女人的證據。教你個好辦法:他不回家睡覺總得有他的理由,是和誰在一起了,干什么了?問清楚,如果他說是和誰誰在一起,你就叫他馬上給那些誰誰打電話證實,你在電話里問他們,看他們怎么說,如果他們支支吾吾地為他掩蓋,或者說不出個所以然,那肯定就是有問題,還有你還可以一開始就直接問他們那晚他們是幾點回家的,他們一下子沒反應過來是怎么回事,肯定會說實話,一下子就讓你老公的伎倆露陷了,如果你老公不愿打電話,那可能就是他心虛了,你還可以私下里去找那些誰誰的老婆證實一下,看他們的老公那晚是幾點回家的,是不是和他在一起,也是不是通宵都和他在一起。這些事情都很容易問到的,你要真的去抓他的證據肯定是抓不到的,天下那么大,去哪里找他的證據?當然,做這些事情之前,你可一定要想好了,除非是真的不想和他過了,不然真調查出什么來,你自己心里就會非常難受了。要是你還想和他過,就當他說的是真話吧,有時,婚姻啦,就得裝糊涂一點,將就過就行了,搞清楚有些事情了反而讓自己難受。婚姻婚姻就是昏昏陰陰,糊糊涂涂,也是生活的一門藝術。

熱心網友

找到又能怎樣?

熱心網友

如果你不愛他想和她離婚分財產你就跟蹤或找私人偵探,如你還愛他就不用找,要用你的真心和魅力再次征服他,,這是最好的方法了、、、

熱心網友

叫有車的朋友或打的跟蹤嘍。私家偵探據說很貴的,查手機是好辦法,還可以去公證的。另外,你要考慮清楚,找到證據后你想怎么辦,也許你老公沒面子了,要離婚,你愿意嗎?也許知道了實情,你感情上更受不了。總之,請你慎重。祝你幸福!

熱心網友

首先你要知道他不回家過夜的理由,要相信他,別給自己制造驚險片,成天胡思亂想會很累。就算你找到證據又怎樣,要挾?或.... 這會有用意義嗎,最終他的心就會回來了嗎?最主要是讓他心中能有你,讓他給不出自己不回家的理由。成了婚女人如果老停留在原地,不去適時提高自己,要學會為自己而活

熱心網友

可以肯定你的老公有問題。不要直接問他,沒用的。耐心地慢慢觀察。你要想清楚你自己想要什么結果。是讓他回心轉意回到你身邊?還是找到對離婚時有利自己的證據?如果不想離婚,我勸你別去管他,但不代表不去了解他的行蹤,只是放在心里不拿出來說而已。不過,你也要想一想,他是不是會主動提出離婚。

熱心網友

愛  愛的價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結果。結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遠不會最不幸 和最幸福。在愛的過程中間,才會有"最"的體驗和想像。  愛情的發生需要適宜的情境。彼此太熟悉,太了解,沒有了神秘感,就不易發生愛情。當然 ,彼此過于陌生和隔膜,也不能發生愛情。愛情的發生,在有所接觸又不太稔熟之間,既有 神秘感,又有親切感,既能給想像力留出充分余地,又能使吸引力發揮到最滿意的程度。  我不知道什么叫愛情。我只知道,如果那張臉龐沒有使你感覺到一種甜蜜的惆悵,一種依戀 的哀愁,那你肯定還沒有愛。  人們常說,愛情使人喪失自我。但還有相反的情形:愛情使人發現自我。在愛人面前,誰不 是突然驚喜地發現,他自己原來還有這么多平時疏忽的好東西?他渴望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獻 給愛人,于是他尋找,他果然找到了。呈獻的愿望導致了發現。沒有呈獻的愿望,也許一輩 子發現不了。  與其說有理解才有愛,毋寧說有愛才有理解。愛一個人,一本書,一件藝術品,就會反復玩 味這個人的一言一行,這本書的一字一句,這件作品的細枝末節,自以為揣摩出了某種深長 意味,于是,"理解"了。  愛情是靈魂的化學反應。真正相愛的兩人之間有一種"親和力",不斷地分解,化合,更新 。"親和力"愈大,反應愈激烈持久,愛情就愈熱烈鞏固。  最強烈的愛都根源于絕望,最深沉的痛苦都根源于愛。 幸福是難的。也許,潛藏在真正的愛情背后的是深沉的憂傷,潛藏在現代式的尋歡作樂背后 的是空虛。兩相比較,前者無限高于后者。  一切終將黯淡,惟有被愛的目光鍍過金的日子在歲月的深谷里永遠閃著光芒。  愛情與事業,人生的兩大追求,其實質為一,均是自我確認的方式。愛情是通過某一異性的 承認來確認自身的價值,事業是通過社會的承認來確認自身的價值。  人在愛情中自愿放棄意志自由,在婚姻中被迫放棄意志自由。性是意志自由的天敵嗎?  也許,性愛中總是交織著愛的對立面--恨,或者懼。拜倫屬于前者,歌德屬于后者。  情種愛得熱烈,但不專一。君子愛得專一,但不熱烈。此事古難全。不過,偶爾有愛得專一 的情種,卻注定沒有愛得熱烈的君子。  愛一個人,就是心疼一個人。愛得深了,潛在的父性或母性必然會參加進來。只是迷戀,并 不心疼,這樣的愛還只停留在感官上,沒有深入到心窩里,往往不能持久。  凡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兩種需要。在相愛者之間,如果這兩種需要不能同時在對方 身上獲得滿足,便潛伏著危機。那慣常被疼的一方最好不要以為,你遇到了一個只想疼人不 想被人疼的純粹父親型的男人或純粹母親型的女人。在這茫茫宇宙間,有誰不是想要人疼的 孤兒?  愛就是對被愛者懷著一些莫須有的哀憐,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怕她(或者他)凍著餓著,擔 心她遇到意外,好好地突然想到她有朝一日死了怎么辦,輕輕地撫摸她好像她是病人又是易 損的瓷器。愛就是做被愛者的保護人的沖動,盡管在旁人看來這種保護毫無必要。  "我愛你。"  "不,你只是喜歡我罷了。"她或他哀怨地說。  "愛我嗎?"  "我喜歡你。"她或他略帶歉疚地說。  在所有的近義詞里,"愛"和"喜歡"似乎被掂量得最多,其間的差異被最鄭重其事地看待 。這時男人和女人都成了最一絲不茍的語言學家。  給愛情劃界時不妨寬容一些,以便為人生種種美好的遭遇保留懷念的權利。  讓我們承認,無論短暫的邂逅,還是長久的糾纏,無論相識恨晚的無奈,還是終成眷屬的有 情,無論傾注了巨大激情的沖突,還是伴隨著細小爭吵的和諧,這一切都是愛情。每個活生 生的人的愛情經歷不是一座靜止的紀念碑,而是一道流動的江河。當我們回顧往事時,我們 自己不必否認、更不該要求對方否認其中任何一段流程、一條支流或一朵浪花。  愛情不論短暫或長久,都是美好的。甚至陌生異性之間毫無結果的好感,定睛的一瞥,朦朧 的激動,莫名的惆悵,也是美好的。因為,能夠感受這一切的那顆心畢竟是年輕的。生活中 若沒有邂逅以及對邂逅的期待,未免太乏味了。人生魅力的前提之一是,新的愛情的可能性 始終向你敞開著,哪怕你并不去實現它們。  我不相信人一生只能愛一次,我也不相信人一生必須愛許多次。次數不說明問題。愛情的容 量即一個人的心靈的容量。你是深谷,一次愛情就像一道江河,許多次愛情就像許多浪花。 你是淺灘,一次愛情只是一條細流,許多次愛情也只是許多泡沫。  不要以成敗論人生,也不要以成敗論愛情。  現實中的愛情多半是失敗的,不是敗于難成眷屬的無奈,就是敗于終成眷屈的厭倦。然而, 無奈留下了永久的懷戀,厭倦激起了常新的追求,這又未嘗不是愛情本身的成功。  說到底,愛情是超越于成敗的。愛情是人生最美麗的夢,你能說你做了一個成功的夢或失敗 的夢嗎?  愛情既是在異性世界中的探險,帶來發現的驚喜,也是在某一異性身邊的定居,帶來家園的 安寧。但探險不是獵奇,定居也不是占有。毋寧說,好的愛情是雙方以自由為最高贈禮的灑 脫,以及決不濫用這一份自由的珍惜。   在崇拜者與被崇拜者之間隔著無限的距離,愛便是走完這個距離的沖動。一旦走完,愛也就 結束了。  比較起來,以相互欣賞為基礎的愛要牢靠得多。在這種情形下,距離本來是有限的,且為雙 方所樂于保持,從而形成了一個彈性的場。  性愛是人生之愛的原動力。一個完全不愛異性的人不可能愛人生。  人大約都這樣:自己所愛的人,如果一定要失去,寧愿給上帝或魔鬼,也不愿給他人。  正像戀愛者夸大自己的幸福一樣,失戀者總是夸大自己的痛苦。  在失戀的痛苦中,自尊心的受挫占了很大比重。  我愛她,她成了我的一切,除她之外的整個世界似乎都不存在了。  那么,一旦我失去了她,是否就失去了一切呢?  不。恰恰相反,整個世界又在我面前展現了。我重新得到了一切。  未經失戀的人不懂愛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  你是看不到我最愛你的時候的情形的,因為我在看不到你的時候才最愛你。  愛情是人生最美麗的夢。倘用理性的刀刃去解析夢,再美麗的夢也會失去它的美。弗洛伊德 對夢和性意識的解析就破壞了不少生活的詩意。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生活本身使夢破滅了 ,這時候,對夢作理性的反省,認清它的美的虛幻,其實是一種解脫的手段。我相信毛姆就 屬于這種情況。  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  到世上來一趟,為不多的幾顆心靈所吸引,所陶醉,來不及滿足,也來不及厭倦,又匆匆離 去,把一點迷惘留在世上。  "生命的意義在于愛。"  "不,生命的意義問題是無解的,愛的好處就是使人對這個問題不求甚解。"  食欲引起初級革命,性欲引起高級革命。  一切迷戀都憑借幻覺,一切理解都包含誤解,一切忠誠都指望報答,一切犧牲都附有條件。調侃婚姻 周國平   在人類的一切發明中,大約沒有比婚姻更加遭到人類自嘲的了。自古以來。聰明人 對這個題目發了許多機智的議論,說了無數刻薄話。事情到了這種地步,一個結了婚的男人 (當然是男人!)倘若不調侃一下結婚的愚蠢,便不能顯示其聰明,假如他竟然贊美婚姻,則 簡直是公開暴露他的愚蠢了。  讓我們來欣賞幾則俏皮話,放松一下被婚姻繃緊的神經。  蒙田引某人的話說:"美好的婚姻是由視而不見的妻子和充耳不聞的丈夫組成的。"如果睜 開眼睛,張開耳朵,看清了對方的真相,知道了對方的所作所為,會怎么樣呢?有一句西諺 作了回答:"我們因為不了解而結婚,因為了解而分離。"  什么時候結婚合適?某位智者說:"年紀輕還不到時候,年紀大已過了時候。"  不要試圖到婚姻中去尋找天堂,斯威夫特會告訴你:"天堂中有什么我們不知道,沒有什么 我們卻很清楚--恰恰沒有婚姻!"  拜倫在《唐璜》中寫道:"一切悲劇皆因死亡而結束,一切喜劇皆因婚姻而告終。"盡管如 此,他自己還是結婚了,為的是:"我想有個伴兒,可以在一起打打呵欠。"按照尚福爾的 說法,戀愛有趣如小說,婚姻無聊如歷史。或許,我們可以反駁道:不對,一結婚,喜劇就 開場了--小小的口角,和解,嫉妒,求饒,猜疑,解釋,最后一幕則是離婚。  有一個法國人說:"夫妻兩人總是按照他們中比較平庸的一人的水平生活的。"這是挖苦結 婚使智者變蠢,賢者變俗。  有人向蕭伯納征求對婚姻的看法,蕭回答:"太太未死,誰能對此說老實話?"  林語堂說他最欣賞家庭中和搖籃旁的女人,他自己在生活中好像也是恪守婚德的,可是他對 婚姻也不免有譏評。他說,所謂美滿婚姻,不過是夫婦彼此遷就和習慣的結果,就像一雙舊 鞋,穿久了便變得合腳。無獨有偶,古羅馬一位先生也把婚姻譬作鞋子,他離婚了,朋友責 問他:"你的太太不貞么?不漂亮么?不多育么?"他指指自己的鞋子答道:"你們誰也說不 上它什么地方夾我的腳。"  世上多嬌妻伴拙夫這一類不般配的婚姻,由之又引出守房不牢的風流故事,希臘神話即已以 此為嘲謔的材料。荷馬告訴我們,美神阿弗洛黛特被許配給了跛足的火神赫淮斯托斯,她心 中不悅,便大搞婚外戀,有一回丈夫捉奸,當場用捕獸機把她和情夫雙雙夾住,請諸神參觀 。你看,神話的幽默真可與現實比美。  不論男女,凡希望性生活自由一點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總是個束縛。辜鴻銘主張用納妾來 補償,遭到兩個美國女子反駁:"男人可以多妾,女人為什么不可以多夫?"辜答道:"你 們見過一個茶壺配四只茶杯,但世上哪有一只茶杯配四個茶壺的?"這話好像把那兩個美國 女子問住了。我倒可以幫她們反擊:"你見過一只湯盆配許多湯匙,但世上哪有一只湯匙配 許多湯盆的?"馬爾克斯小說中的人物說:"一個男人需要兩個妻子,一個用來愛,另一個 用來釘扣子。"我想女人也不妨說:"一個女人需要兩個丈夫,一個用來愛,另一個用來養 家糊口。"  好了,到此為止。說婚姻的刻薄話是討巧的,因為誰也不能否認婚姻包含種種弊病。如果說 性別是大自然的一個最奇妙的發明,那么,婚姻就是人類的一個最笨拙的發明。自從人類發 明這部機器,它就老是出毛病,使我們為調試它修理它傷透腦筋。遺憾的是,迄今為止的事 實表明,人類的智慧尚不能發明出一種更好的機器,足以配得上并且對付得了大自然那個奇 妙的發明。所以,我們只好自嘲。能自嘲是健康的,它使我們得以在一個無法避免的錯誤中 坦然生活下去。   19925 悔恨、內疚和自欺 周國平   悔恨的前提是假定有選擇的自由。一個人在可以作出正確選擇的情況下,卻作了錯誤 的選擇,并且身受其禍,便會感到悔恨。如果無可選擇,即使禍害發生,感到的也不是悔恨 ,而只是悲傷。悲傷面對的是單純的事實,悔恨卻包含著復雜的推理,它在事情發生之后追 溯其原因,審視過去的行為,設想別種可能性,而它的全部努力就在于證明已經發生的事情 原是可以避免的。   再進一步,當一個選擇的后果不僅關涉到自己,而且關涉到他人尤其是自己所愛的人的命運 時,悔恨中必定還包含著內疚,并且被這內疚強化。內疚是因為意識到自己對于選擇及其后 果的倫理責任而感到的痛苦。如果只是自食其果,與他人無干,就只會悔恨,不會內疚。  悔恨是一種事后的聰明。在悔恨者眼里,往事是一目了然的。他已經忘記了當初選擇時錯綜 復雜的困境和另一種可能的選擇的惡果。此時此刻,已實現的這種選擇的惡果使他成了那種 未實現的選擇的狂信者。他相信,如果允許他重新選擇,他將不會有絲毫猶豫。  選擇的困難在于,一個人永遠不可能依靠自身的經驗來對不同的選擇作比較。無論當時,還 是事后,比較都是在想像中進行的。一旦作出一個選擇,即意味著排除了其余一切可能的選 擇,從而也排除了經驗它們的可能性。在作出選擇之后,選擇的困境絲毫沒有消除,遲早會 轉化為反省的困境再度折磨我們。關于這一點,克爾凱郭爾說過一句很準確的話:"在反省 的海洋上,我們無法向任何人呼救,因為每一個救生圈都是辯證的。"所以,當一個人面臨 不可逃脫的厄運時,無論他怎么選擇,悔恨已是他的宿命。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這輕重怎 么衡量?只要你取了,受了,那身受之害永遠是最重的!  盡管希望已經破滅,自欺的需要依然存在。希望僅是自欺的浪漫形態,自欺還有其不浪漫的 形態--習慣。當一個人不懷任何希望地延續著一個明知毫無意義的習慣時,他便如同強迫 癥患者一樣,仍是在以自欺的方式逃避現實。如果說希望的自欺是逃向未來,那么,習慣的 自欺就是逃向過去,試圖躲藏在一個曾經含有希望的行為之中。  凡是在命運重大關頭逃避選擇的人,自欺是必有的心態。他既不能承認自己放棄了選擇,因 為他的命運處在千鈞一發之際,他必須相信他正在作出重大決定。他又不能承認自己已經作 了選擇,因為他面臨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危險,他必須相信事情尚有回旋的余地。他在不同的 選擇之間游移,甚至究竟是否作了選擇也始終是模棱兩可的,藉此保持一種自由的幻想,如 果這幻想破滅,則保留向決定論撤退的權利。待人和處世   為別人對你的好感、承認、報償做的事,如果別人不承認,便等于零。為自己的 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沒有一個人承認,也絲毫無損。  我之所以寧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其原因之一是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經營我所不擅長的人 際關系了。  盡量不動感情,作為一個認識者面對一切紛擾,包括針對你的紛擾,這可以使你占據一個優 越的地位。這時候,那些本來使你深感屈辱的不公正行為都變成了供你認識的材料,從而減 輕了它們對你的殺傷力。  活得真誠、獨特、瀟灑,這樣活當然很美。不過,首先要活得自在,才談得上這些。如果你 太關注自己活的樣子,總是活給別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給自己看,那么,你愈是表演得真誠 、獨特、瀟灑,你實際上卻活得愈是做作、平庸、拘謹。  對于我來說,最難堪的事情之一是不得不與權力者周旋,去反對落在我頭上的某種不公正待 遇,為自己爭某種正當的利益。這種時候,我多半是寧可放棄這種利益的。倘若同樣的情形 落在別人頭上,我作為旁人而為之打抱不平,那就會理直氣壯得多。  最能使人從一種愛戀或懷念中擺脫出來的東西是輕蔑。當你無意中發現那個你所愛戀或懷念 的人做了一件讓你真正瞧不起的事情,那么好了,你在失望的同時也就解脫了,那些在記憶 中一直翠綠誘人的往事突然退色凋謝了。 有時候,最艱難、最痛苦的事情是做決定。一旦做出,便只要硬著頭皮執行就可以了。 失敗者往往會成為成功者的負擔。  失敗者的自尊在于不接受施舍,成功者的自尊在于不以施主自居。  弱者的自衛往往比強者的進攻更加有力。  不要出于同情心而委派一個人去做他很想做的可是力不能及的事,因為任人不是慈善事業, 我們可以施舍錢財,卻無法施舍才能。 對人性的不同解釋 周國平   自從古希臘哲人引用神諭提出"認識你自己"的任務以來,人類在自我認識方面好 像沒有顯著的進步。圍繞人身上的獸性和神性,人們做出了五花八門的文章,我們得到的是 關于人的一大堆矛盾的定義。一個合理的解釋是,人本來就是一種不可定義的東西,每一個 定義只是表達了下定義者的一種心情。  關于"自我",我們可以聽到非常不同的談論。一些人說,"自我"是每個人身上最真實的 東西,另一些人說,"自我"只是一種幻覺,還有一些人說,"自我"是一種有待于塑造的 東西。按照"成為自我"、"實現自我"的說法,"自我"好像是極有價值的東西。按照" 克服自我"、"超越自我"的說法,"自我"又好像很沒有價值。這些相左的談論往往還會 出自同一個哲學家之口。原因可能有二:"自我"本身的確包含著悖論;用"自我"這個詞 談論著不同的東西。  哲學所提出的任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包括這一個任務:"認識你自己!"  無人能知道他的真正的"自我"究竟是什么。關于我的"自我",我惟一確鑿知道的它的獨 特之處僅是,如果我死了,無論世上還有什么人活著,它都將不復存在。  活在世上,這似乎是一件最平常的事,凡活著的人都對它習以為常了。可是,它其實不是一 件最可驚的事么?為什么世界上有一個我,而不是沒有我?每當這個問題在我心中浮現的時候 ,我就好像要從世界之夢中醒來一樣。不過,我從來沒有真正醒來。也許,夢醒之日,我才 能知道答案,但同時也就沒有我了。  對人性的一種解釋:人性是介于動物性和神性之間的一種性質,是對動物性的克服和向神性 的接近。按照這種解釋,人離動物狀態越遠,離神就越近,人性就越高級、越完滿。  然而,這會不會是文明的一種偏見呢?譬如說,聚財的狂熱,奢靡的享受,股市,毒品,人 工流產,克隆技術,這一切在動物界是絕對不可想像的,現代人離動物狀態的確是越來越遠 了,但何嘗因此而靠近了神一步呢?相反,在這里,人對動物狀態的背離豈不同時也是對神 的褻瀆?  那么,對人性也許還可以做出另一種解釋:人性未必總是動物性向神性的進步,也可能是從 動物性的退步,比動物性距離神性更遠。也許在人類生活日趨復雜的現代,神性只好以樸素 的動物性的方式來存在,回歸生命的單純正是神的召喚。  貶低人的動物性也許是文化的偏見,動物狀態也許是人所能達到的最單純的狀態。  人性中的高級和低級--  柏拉圖把人的心靈劃分為理性、意志、情感三個部分,并斷定它們的地位由高及低,判然有 別,呈現一種等級關系。自他以后,以理性為人性中的最高級部分遂成西方哲學的正統見解 。后來也有人試圖打破這一正統見解,例如把情感(盧梭)或者意志(費希特)提舉為人性之冠 ,但是,基本思路仍是將理性、意志、情感三者加以排隊,在其中選舉一個統帥。  能否有另一種思路呢?譬如說,我們也許可以這樣來看:在這三者之間并無高低之分,而對 其中的每一者又可做出高低的劃分。讓我來嘗試一下--  理性有高低之別。低級理性即科學理性、邏輯、康德所說的知性,是對事物知識的追求,高 級理性即哲學理性、形而上學、康德所說的理性,是對世界根本道理的追求。  意志有高低之別。低級意志是生物性的本能、欲望、沖動,歸根到底是他律,高級意志則是 對生物本能的支配和超越,是在信仰引導下的精神性的修煉,歸根到底是自律。  情感有高低之別。低級情感是一己的恩怨悲歡,高級情感是與宇宙眾生息息相通的大愛和大 慈悲。  按照這一思路,人性實際上被分成了兩個部分,一是低級部分,包括生物意志、日常情感和 科學理性,一是高級部分,包括道德意志、宗教情感和哲學理性。簡言之,就是獸性和神性 ,經驗和超驗。絲毫沒有新穎之處!我只是想說明,此種劃分是比知、情、意的劃分更為本 質的,而真正的精神生活必定是融知、情、意為一體的。  通常認為,理性和情感是兩種不同的心理能力,它們各在其位,各司其職。一般來說,理性 還往往被看做高級的能力,享有真理在握的榮譽,而作為低級能力的情感則被看做對真理的 干擾。因此,歷來理性一直被視為學術研究的基礎,而情感則最多只能成為藝術表現的對象 。然而,事實上,人的心靈生活原是一種混沌,理性與情感的劃分只具有十分相對的意義。  在人身上,弱點與尊嚴并非不相容的,也許尊嚴更多地體現在對必不可免的弱點的承受上。 。

熱心網友

手機通話記錄和短信,就是最好的證據,頻繁的電話肯定不正常,另外,假裝外出。

熱心網友

你的老公夜不歸家有沒有正當的理由和可信的證人呢,如果沒有的話對他有懷疑也是正常的事情了。如果真是外面有女人,事情還挺嚴重的,樓主還是先和家里人或是親密的朋友商量一下對策,讓他及時的懸崖勒馬才是最重要的,必竟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的不是么。如果他仍是一意弧行的話,想要找出證據并不難是吧,現在社會上很多類似私人偵探社的小單位可以圓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