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問“轉校生”與“擇校生”的異同,有人可能以為會有所差異,其實在廣州這是兩個含意完全相同的詞,是廣州今年小學升初中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怪現象。  小孩升學一直是每個家長殷切關注的事,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的情況下,家長們為了小孩能上所好的學校,寧愿省吃簡用,不惜血本。去年在廣州小學升初中的過程中存在著擇樣生現象,好一點的公立初中都留100個左右的學位給擇樣生,內定價一般為三年40000元,名為助學金。今年,教育局下文件,不允許搞擇樣生,作為學生的家長們滿心以為小孩可以不用交錢上學了,結果收助學金的做法一點沒變,錢一分不少,只是說法略有變化,不叫擇校生了,改叫轉校生,畢竟是搞教育的學問高,膽也大,他們對家長的心理把握得十分準確,果然每個學校照樣有大批的學生報名考“轉校生”,學生背后自然是準備交血汗錢的可憐又可敬的家長們?! ∪绻撬搅W校收較高的學費還可以理解,畢竟人家沒有別的經費來源,而公立學校收費就讓人不好理解了,老師的工資待遇是國家的,學校的開資也是國家的,就算老師的待遇不高要改善,也沒有理由從家長身上如此大方地索取,老師的待遇不高難道家長們的日子就都好過了嗎?而且收的錢和私立的一樣高,不禁要問這些錢學校準備怎么花?是明花還是暗花?要不要公開帳目?更讓人不好理解的是學校對上面的文件精神敢如此視若罔聞,難道教育機關真也成了“弱勢群體”?如果是機關的公務員們不作為,是不是就沒有人能管了呢?如果社會各行各業都效仿學校老師們的作法,社會又會是怎樣一種局面?“為人師表”一詞是不是已經不用再說了?“教師節”是不是也沒必要再過了?真希望有人管一管,更希望老師們自重、自律,為了孩子,更為了中國的未來。

熱心網友

教育是房地產利潤的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