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黨啊,您就快點宣布吧別在遮掩了.不然這些狗日的機構會把股市砸到300點.
熱心網友
發行新股、擴容、圈錢、……,是既定方針、基本政策,怎會暫停?!別抱幻想呵!
熱心網友
殺雞取卵。
熱心網友
我在昨天就說過在大盤不好過上層說會又出利好了,今天已經決定暫停新股發行,可是人們已經不再相信他們的把戲了,一但大盤走好走穩后,他們就會再一次變本加利地把停止這一段的空缺圈錢補回來。他們一天一個令,剛剛公布新股發行要全流通擴大圈錢的面,今天就公布停止新股發行不明顯是被大盤所逼的么?他們的話還能夠讓人信服么?
熱心網友
中國股市已病入膏肓,僅靠暫停新股就能起死回生?
熱心網友
股權分置原則終于明確了,其中隱含的驚天大漏洞將造就劃時代利好,非流通股東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困境!!!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媒體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張衛星、易先容這些“專家”們拘泥于學術層面追求所謂“公平”、“補償”,竟然認為此基本原則不是真正的利好,他們實際上忽視了市場本身的巨大發現和創造機遇的能力,任何了解市場運作的投資機構或實力大戶必將及時發現這個巨大“漏洞”,從而將股權分置轉化為真正劃時代的利好。 最大的“漏洞”也是最大的利好,就是“臨時股東大會就董事會提交的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做出決議,必須經參加表決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并經參加表決的流通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從實際操作的層面說,一旦擁有了1/3的流通股權加1股,即可以擁有對非流通股東的近乎無限的否決權,理論上除非非流通股東提出無與倫比的吸引方案,提供確定無疑的巨大上漲空間,“1/3流通股權持有人”或者叫“理性善意持有人”才有可能不提出否決,也就是說,任何機構、大戶只要持有1/3流通股,就等于抓住了無限的獲利機會或絕對優勢地位,全流通由賣方(非流通股東)決定徹底變為買方(流通股東)決定。當然,如果他愿意,如果他夠變態,在現在的游戲規則不變的前提下,他可以讓所有非流通股變成只能分紅永遠不能流通變現的“優先股”!只需不斷否決任何一種方案即可。 歷史證明,幾乎所有莊股控盤都遠超過了1/3,因此今天所有的莊家都額首相慶,因為,除非國有股大股東為他提供巨大的讓步方案,好到讓他足夠滿意并獲利了解,否則他就可以無限否決權!未來做莊必將再次大行其道,這是形勢所迫,因為只有確保持有1/3以上的流通股才能保證一定可以從全流通中獲益而不是為其所害。相信任何場內主力和莊家很快都能意識到這個訣竅,買入直到1/3才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而且一旦取得絕對否決權,他就可以主動與董事會談判,要求出臺最好的方案,可以明確告訴董事會,沒有他的同意,任何方案都是廢紙! 持有1/3的流通股權并不困難,對于4元以下的股票或中小盤股一般只需要5000萬到1億就足夠了,對于多數機構大戶并不困難;對于非流通股東卻難得多,他必須拿到2/3的流通股權才能說了算!即使對于中石化,若某些機構聯手或利用征集表決權的形式,獲得1/3即9億股表決權,就可以迫使持有600億國有股的國資委很難受,很尷尬,即使基金都被收買,也難以達到2/3的絕對話語權! 當然,大股東可能會嘗試增發、轉債、配股等方式稀釋流通股股權,但現有政策規定,增發、轉債、配股必須50%流通股東同意,只要大家認清其用心,確保自己絕對控制1/3以上的流通股權,就可以粉碎這種陰謀。況且,并不是所有股票都夠格融資,也不是任何時候想融資就融資的。 去年8月,我曾經發表“類別表決——劃時代利好促成全流通水落石出”,當時只以為流通股東50%通過即可,現在變成了必須2/3通過,一字之差,意味著原先善意流通股東要出5000億(即擁有5000億市值的表決權)才能確保全流通對自己有利,而現在只需要3000多億,一字值(省)千億金! 目前流通市值的1/3大約為3000-4000億,也就是說,只要有3000億資金掌握在“流通股善意持有者”手里,能夠理性出牌,就可以決定30000億非流通股的變現的命運!流通股大約占總股本的40%,也就是說,13%的股票持有者將決定60%的非流通股持有者的變現命運,這難道不是滑稽可笑的天大漏洞!當然這的確是保護投資者的舉措,只要國家言出如山不再朝令夕改!只要所有的機構投資者、大戶以及中小投資者都盡快意識到這一點,努力成為理性善意的表決人或者1/3流通權持有人,就可以通過博弈實現證券市場的超級轉折! 由于長期下跌,在一段時期內,媒體、市場的反應有可能象2245時把國有股減持當利好那樣,對重大消息出現根本性、方向性的誤判,甚至最初會當利空反映,這需要我們作出努力、撥亂反正、以正視聽。 大家總是習慣于假定自己處于一個普通投資者的角度,選擇了與專家們類似的視角,忽略了市場可以隨認識理念而變化,占在大投資者角度,他立即就會意識到自己已經取得了博弈優勢地位,只要他愿意,非流通股東就可能永遠別想流通了,他需做的就是一次次閉著眼否決就可,理論上又要存在1700個善意持有集團或利益共同體,就可以將所有股票中的非流通股變成永不流通的“優先股”。這在莊家身上最明顯,但有多少機構不能作到聯手控制1/3的股權呢?2000點時不是所有股票都有控股30%以上的莊家聯合體嗎?而且,他可以主動與董事會談判,提出自己喜歡的方案,并告訴董事會沒有他的同意任何方案都是廢紙,這不是單純的價格高低問題,國資委也沒辦法,所以說是“漏洞”,是有利于投資者的漏洞。而對于非流通股東來說,就算與一個持股33%的機構,私下達成協議,他仍然不能確定是否還有別的投資者也擁有了絕對否決權,他的議價成本難以想象,簡單說,只有控制67%流通股才能排除不確定性。非流通股東是不是有點萬劫不復? 還有一個問題,原則中沒有明確流通股是否包括H股、N股、S股和B股,如果包括B股,則B股將因話語權而上漲。 我們先討論流通股單指A股的情況,因為原先補償的目標就是A股投資人。 華能國際,假如某些機構聯合控制2。5億流通股(50%)表決權,就不僅可以控制80億股非流通股的變現大權,而且還可以否決增發、配股、轉債,然后與非流通股協商除權到凈資產附近或凈資產的120%即3。6元以內,否則以永不流通相威脅,會是什么情況?香港的國際投資者當場暈倒,他可是按6港元買的華能,到底誰與誰接軌。 中石化也可以這么干,如果大盤再下跌,把某些機構投資者逼急了的話,50%不就是56億市值嗎,大家不要以為所有機構都會被非流通股東買通而甘愿喪失自己眼前的現實利益,增發與全流通在大家心目中的分量不能同日而語,也不能僅憑增發轉債時參與投票比例低就以為全流通時也會這樣。 如果,5。9后大盤真的是下跌的,那樣也只是為主力、非流通大股東爭搶更廉價的流通籌碼的機會,使1/3控股的成本更低來得更快,一旦1/3控股完成,博奕大幕就正式拉開,大盤最終的結果還是要漲。 本帖從未否認國家將來會“調整”基本原則的可能性,其實,我也不認為國家會出大昏招,相反,我認為這是國家故意賣個破綻,因為國家根本目的在于引導市場,盡快扭轉市場,從試點到全面鋪開時間可以很長,等到市場信心明確轉好,大量資金擁入后,正式鋪開時才可能調整“原則”,比如加一個所謂的DEADLIN,美其名日“提高效率,防止多次否決。” 對于所有有能力控股1/3以上的機構大戶來說,這明顯只能是利好。如果你認為他們與你相比都只是蝌蚪的話,那你可真是令人起敬的青蛙了。。
熱心網友
日軍打南京時就那樣,本來防卸低線已議好,結果自巳自亂戰腳.
熱心網友
已經暫停了呀破1100點很可能,破1000點沒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