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數學一元微分方程各解法中“常數變易法”,其數學原理,依據是什么?(同濟大學第四版書[我們教材]中就在求解一階線性但非齊次方程時就用到了,但沒有闡述其原理,或者說明為什么可以這樣用);2)書中定義齊次方程是:若方程dy/dx=f(x,y)中f(x,y)可以寫成f(x,y)的函數,即f(x,y)=φ(y/x),就說方程dy/dx=f(x,y)為齊次方程。但是在書的后面,我們可以看到:dy/dx+P(x)y=Q(x),當Q(x)≡0時我們也稱dy/dx+P(x)y=Q(x)是齊次方程。且類似的,二階,三階以至n階時,這一系列的情況(n階線性微分方程),當方程右邊恒為0時,我們都稱它們為齊次方程,這如何解釋?能不能用定義解釋呢?或者說這樣稱呼有什么樣的理由或者好處?3)最后,如果您有較好的掌握此章知識的方法,有較好的經驗,或者了解獲得相關資料的途徑,請不吝賜教,不慎感謝!
熱心網友
1、設y=C*g(x)是方程y'+p(x)y=0的通解,對任何實數C,y=C*g(x)都使方程y'+p(x)y=q(x)的左邊等于0,為了使y=C*g(x)是方程y'+p(x)y=q(x)的解,C至少應該不是常數,而應該是x的函數,那么選擇怎樣的函數C(x),才能使y=C(x)*g(x)是這個方程的解呢?當然最原始的、也是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是將它代入方程使成為恒等式,即只要滿足C'g(x)=q(x)的函數C(x)就行了,這就是常數變易法的思想。2、“齊次”是次數相同的意思,但在微分方程中兩個地方出現的叫“齊次”的方程,互相之間卻是沒有關系的。方程y'=φ(y/x)是指方程右邊可以表示為y/x的函數,即每一部分(不光是每一項,因為右邊不一定是多項式)變量x的次數與變量y的次數之和都相等;對線性微分方程,則是指方程中每一項未知量(未知函數與未知函數的導數)的次數都相等。3、能夠求出準確解的微分方程只有很少幾種,求解方法非常死。只要認識所講的幾種(不到10種)微分方程,并且記住解法就是學好了。一些同學還象中學里那樣,不下功夫記,以為憑小聰明就可以學好,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的,所以一些中學里數學相當不錯的學生,到大學里數學卻從來不會及格,原因皆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