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姐從小有耳朵底子病,現在四十多歲了,耳朵內經常往外流膿,很是痛苦,到醫院怕動手輸,現在只能靠打消炎針和吃藥。但不管用。現誠心求尋貴方良藥,或親身治愈的辦法。 多謝//

熱心網友

有的人耳朵前面有一小孔,醫學上叫耳前瘺管,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畸,也稱為先天性瘺管。它與胚胎時期在母體內發育不良有密切關系,可發生在一側,也可見于兩側,瘺管口90%左右位于耳輪角前。其盲管多有分支,瘺管壁為層鱗狀上皮,管腔內積有脫落的上皮及角化物,可因腐敗而排出腐乳狀帶臭味的分泌物。  感染時瘺管口周圍紅腫、疼痛或膿腫形成溶破。一次發炎后,瘺管可反復發炎化膿,反復潰破。管腔也會向深部發展,少...

熱心網友

有的人耳朵前面有一小孔,醫學上叫耳前瘺管,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畸,也稱為先天性瘺管。它與胚胎時期在母體內發育不良有密切關系,可發生在一側,也可見于兩側,瘺管口90%左右位于耳輪角前。其盲管多有分支,瘺管壁為層鱗狀上皮,管腔內積有脫落的上皮及角化物,可因腐敗而排出腐乳狀帶臭味的分泌物。  感染時瘺管口周圍紅腫、疼痛或膿腫形成溶破。一次發炎后,瘺管可反復發炎化膿,反復潰破。管腔也會向深部發展,少數感染可延伸到外耳道或乳突部,易誤診為乳突炎。反復感染者,局部可發生長期不愈的瘺管或遺留下疤痕,病人是非常痛苦的。平時不要擠壓瘺管內分泌物,以免發生感染。[治法]:清熱解毒,消腫排膿 青天葵10 蒲公英20 野菊花20 金銀花15 柴胡6 白芷6 丹皮10 車前草15 川連8 皂角刺12 [加減]: (1)傷口未潰爛,加山甲10 (2)傷口已潰爛,加桔梗10 當歸6 薏苡仁24

熱心網友

本人與你有同樣經歷醫院常用方法是用消炎類藥物往往不是很奏效,平常注意盡量不感冒少吃刺激性食物。在此供一偏方:將白礬(明礬)用一瓦片焙干成粉末撒入耳中不妨一試

熱心網友

看你說有癥狀,她可能得了中耳乳突炎。中耳乳突炎又分急性(板障型、硬化型)和慢性(膽脂瘤型)等為多見。它的辨別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確定。建議你讓檢查后再對癥治療。這樣效果要好一些。 特別提醒你一下:膽脂瘤型如果膿液引流不暢,則可能通過骨質破壞區或骨質薄弱區而引發全身感染!

熱心網友

土霉素捻成粉末狀,敷。消炎滴耳液打針的時候加支地塞米松效果好:)

熱心網友

可能是中耳炎,用氧氟沙辛眼藥水可以治療。平時要注意預防感冒,一感冒又會復發。

熱心網友

我小的時候也是右耳常流膿,一到醫院就讓做手術.后來用了一種就好了.但是一上火就又不行了.我就自己琢磨.一次,有人送我點黃連,我就用黃連泡水,拿棉球自己給自己洗耳朵,每天洗一次,結果三天就好多了.但我不敢大意,堅持洗了半個月就再也不流了.泥不仿試一下.既方便,又便宜.祝你全家健康/愉快!

熱心網友

可能是中耳炎,我們小時候有個同學也有這個問題,后來是中藥治愈的。

熱心網友

既然這么長時間都沒治好,就別怕醫院了.找家好醫院先查一下,如果可保守治療,在服用西藥的同時,可吃些中藥.有病苦,治病也苦,以短苦克長苦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