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SD-10中距空空導彈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研制的,目前已完成研制工作。該彈采用正常氣動布局,全長3850毫米,直徑203毫米,翼展674毫米,彈重180千克,最大發射距離70千米,最大速度4馬赫,最大使用過載38G,作戰高度25千米,具有全向攻擊能力和很好的下視下射能力。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SD-10的性能指標已達到著名的AIM-120、P-77等先進中距空空導彈的水平。由于制導方式為先進的主動雷達加捷聯慣導系統,SD-10具有了“發射后不用管”的能力,其高達38G的使用過載,也可保證導彈能跟蹤攔截實施9G過載機動的空中目標,對F-16這類目標的不可逃逸攻擊區大約為載機前方35千米~45千米范圍內,與AIM-120差不多。SD-10的戰斗部為高效能桿式殺傷戰斗部,對戰斗機和轟炸機等大小目標均有良好的毀傷效果。此外,SD-10的抗干擾能力很強,能有效對抗數種電子干擾形式,基本上涵蓋了目前常見的電子干擾方式。專家認為,國產SD-10的性能已超越美國AIM-120A/B、俄羅斯P-77和法國“米卡”等,略遜于AIM-120C。SD-10的通用性很強,可以掛載于各種先進戰斗機上,不久前再次試飛成功的“梟龍”戰斗機就有發射SD-10的能力。為了提高SD-10的作戰效能和用途,我國還在積極對其進行改進,首先是增大射程,預計將超過100千米;其次是使用更好的電子元器件,提高制導精度。今后還有可能把SD-10發展成地空和艦空型,裝備在高機動越野車和軍艦上,變成近程防空利器。

熱心網友

他很厲害

熱心網友

中距空空導彈是現代空戰的“寵兒”, 它的作用與地位已經超越傳統的近距格斗導彈,世界主要空軍強國正在競相研制先進的中距空空導彈。我國對中距空空導彈也十分重視,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終于研制出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型中距空空導彈SD-10。   我國最早的中距空空導彈是1966年開始研制的PL-4導彈,采用與美國“麻雀”3A(AIM-7D)相似的氣動外形布局,還采用蘇聯在空空導彈設計上常用的方案,即“一彈、兩頭”方案,通過半主動雷達和被動紅外兩種不同導引頭的互換,形成半主動雷達和被動紅外兩種導彈型號。雖然半主動雷達型號的PL-4具備了一定的超視距作戰能力,但這種方式需要載機進行全程雷達照射,無法做到“發射后不用管”,也難以對付機動目標。因此,半主動雷達制導方式正在被各國空軍逐步淘汰之中,取而代之的是主動雷達制導方式,SD-10采用的便是這種先進制導方式。   SD-10中距空空導彈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研制的,目前已完成研制工作。該彈采用正常氣動布局,全長3850毫米,直徑203毫米,翼展674毫米,彈重180千克,最大發射距離70千米,最大速度4馬赫,最大使用過載38G,作戰高度25千米,具有全向攻擊能力和很好的下視下射能力。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SD-10的性能指標已達到著名的AIM-120、P-77等先進中距空空導彈的水平。由于制導方式為先進的主動雷達加捷聯慣導系統,SD-10具有了“發射后不用管”的能力,其高達38G的使用過載,也可保證導彈能跟蹤攔截實施9G過載機動的空中目標,對F-16這類目標的不可逃逸攻擊區大約為載機前方35千米~45千米范圍內,與AIM-120差不多。SD-10的戰斗部為高效能桿式殺傷戰斗部,對戰斗機和轟炸機等大小目標均有良好的毀傷效果。此外,SD-10的抗干擾能力很強,能有效對抗數種電子干擾形式,基本上涵蓋了目前常見的電子干擾方式。專家認為,國產SD-10的性能已超越美國AIM-120A/B、俄羅斯P-77和法國“米卡”等,略遜于AIM-120C。   SD-10的通用性很強,可以掛載于各種先進戰斗機上,不久前再次試飛成功的“梟龍”戰斗機就有發射SD-10的能力。   為了提高SD-10的作戰效能和用途,我國還在積極對其進行改進,首先是增大射程,預計將超過100千米;其次是使用更好的電子元器件,提高制導精度。今后還有可能把SD-10發展成地空和艦空型,裝備在高機動越野車和軍艦上,變成近程防空利器。 。

熱心網友

據說很厲害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