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七次下西洋(路線、年代、影響、目的)

熱心網友

壯舉   如果說地理大發現的先導者、西方的哥倫布踏上美洲大陸,可算得上是一種“發現”的話,那東方文明古國的鄭和,就應該被稱為地理大發現的開拓者、先導者。一下西洋 鏟除?;?   1405年7月11日,奉成祖命,鄭和偕王景弘率2。78萬人第一次下西洋。   沿途各國人民熱情歡迎中國使者,紛紛派遣使節隨中國寶船來華訪問。在回航途中,船隊于舊港遇到了海盜陳祖義的襲擾,鄭和從容自若地指揮全體探險隊員奮力回擊,一舉殲滅海盜,并活捉頭領陳祖義,將其押解南京,斬首示眾。首次用兵就為東南亞海域鏟除了禍患。二下西洋 重走首航路線   船隊滿載著象牙、胡椒、香料和藥材,于永樂五年九月初二順利回國。明成祖朱棣對此十分滿意,并又下旨要他們再度下西洋。鄭和船隊于1407年第二次下西洋。這第二次探險,除了已到過的地方外,還到了真臘(今柬埔寨)、迄羅(今緬甸)、加異勒、柯枝、甘巴里、阿拔巴丹等地,于1409年正月又抵達古里,同年8月回國。三下西洋 打通印度南部航道   1409年10月,鄭和又奉旨第三次下西洋。船隊到錫蘭,不料,錫蘭國王亞烈苦奈兒垂涎鄭和船隊攜帶的財物,預謀陷害,幸虧鄭和及早察覺,率領所有船只悄悄駛離錫蘭國,才免遭不測。1411年5月6日,鄭和船隊平安返回祖國,將亞烈苦奈兒及其妻子官屬押解南京皇宮,聽候明成祖發落。后其被寬大處理,放回錫蘭。鄭和一行經過三次下西洋的遠程探險,均至古里國,打通了中國與印度南部的海上航道,為日后更加遙遠的海上航行積累了經驗。四下西洋 新辟波斯灣路線   鄭和船隊在完成了對古里的三次探險后,休整一年。1413年,鄭和奉命第四次下西洋。這次航程比以往三次都遠,除了東南亞各國外,還到了溜山等地。溜山(今馬爾代夫群島)是一個島國,其間島嶼眾多,海流復雜,船只路經此地,必須十分謹慎,一旦遭遇風暴,走偏了航向,就有觸礁覆舟的危險。鄭和的船隊憑著多年航海經驗摸索著通過了溜山,繼續西航,直趨波斯灣的忽魯漠斯。公元1415年,鄭和一行偕一些外邦使節回到南京。這次忽魯漠斯之行,他們首次越過印度以西來到波斯灣一帶,新辟了中國至波斯灣的海上路線。五下西洋 抵達非洲東岸   1417年冬,明朝天子再下圣旨,要求鄭和船隊第五次下西洋。鄭和率隊沿著前幾次開辟的航道,先抵滿刺加,然后將船隊分成若干小分隊,分頭行動。有幾支小分隊沿途前往錫蘭、古里、忽魯漠斯諸國;鄭和則親率大部人馬穿過馬六甲海峽,經錫蘭國,又往西挺進,準備橫渡印度洋,直接去非洲。 這是有史以來中國船隊所做的第一次橫渡印度洋的航海探險活動。這次遠洋探險終于打通了中國與非洲東岸各國的海上航道,鄭和也成為有史以來橫貫印度洋、遠航赤道非洲以南第一人,創下了世界遠航史上的奇跡。六下西洋 護送十六國使臣 1421年,鄭和第六次出使,明成祖命令鄭和送十六國使臣回國。船隊的訪問在亞洲、非洲沿海國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也激起這些國家對明朝的強烈向往。他們想看一看中國,想見一見明成祖。 當時,渤泥和滿剌加的國王和王后都到過中國南京,明成祖盛情接待了他們。東非的麻林國王哇頓親自率眾訪問中國,不幸在福州病逝。另外,在1421年,有十六國使臣抵達南京。鄭和第六次下西洋的主要使命就是護送忽魯漠斯等十六國使臣返回自己的國家。七下西洋 麥加朝圣   1431年,明宣宗朱瞻基命鄭和再次出使西洋。這是最后一次航行,對鄭和個人來說,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船隊穿過曼德海峽,沿紅海北上,駛往他日夜向往的天方圣地麥加(今屬沙特)。當鄭和吻著那日思夜想的圣石時,不禁熱淚盈眶,發出由衷的感嘆。從少年時代立下的朝覲麥加的誓言,在此刻總算有了一個圓滿答復,幾十年藏于心底的夢,終于變成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