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wǎng)友
佛的境界佛教的創(chuàng)建,淵源于兩千多年前,出生于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的一位印度太子。太子的名字叫悉答多,后來他感受到生命中的生、老、病、死、苦等無常的痛苦,于是出家學(xué)道,最后證悟成 佛。他的弟子們在他辭世后,把他四十九年來所宣說的宇宙人生的真實情況道理,整理記錄了下來,并且成立了組織,然后以最誠懇最恭敬的心情稱呼他們的老師悉答多太子為 釋迦牟尼佛,并且認(rèn)為 釋迦牟尼佛是他們這個團體最偉大的老師與創(chuàng)建者。這就是世間 佛陀、佛法、佛教僧人,佛門三寶的由來。 譬如《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卷二有云:“諸佛境界不思議,一切眾生莫能測;普令其心生信解,廣大意樂無窮盡。”“佛不思議離分別,了相十方無所有;為世廣開清凈道,如是凈眼能觀見;如來智慧無邊際,一切世間莫能測;永滅眾生疑暗心,大慧入此深安住;如來功德不思議,眾生見者煩惱滅;普使世間獲安樂,不動自在天能見。”又如《菩薩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卷一:“如來世尊,能于一念破壞二障:一者智障,二者解脫障,是故名佛。如來具足智因智果,是故名佛。善男子!如來出言無二無謬,亦無虛妄,智慧無礙,樂說亦爾,具足因智、時智、相智;無有覆藏,不須守護,無能說過。悉知一切眾生煩惱,起結(jié)因緣,滅結(jié)因緣;世間八法所不能污,有大憐愍救拔苦惱,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身心二力,悉皆滿足。”佛陀,又名世尊,他是真實的存在于我們的這個時空里,他是真正能夠完全了知宇宙的真律、世間的真理,以及人生的真義與生命的實相、宇宙的由來,并且他一直在一個叫做“色究竟天”的地方不斷地在宣說教導(dǎo)為數(shù)很多的菩薩們這一些無上的真理。古人曾經(jīng)說過:“不知天、不知地、不知生、不知死,那么我們活著的目的,到底是要做什么呢?”佛說,我們所生存的地球,只占所有一切生命所居住的環(huán)境里極微細極微細的一小點而已。一切生命又稱為一切有情,因為一切生命各自有種種不同的情感與遭遇,所以又稱為眾生。一切眾生所居住的環(huán)境不出三個地方:欲界、色界,與無色界。欲界最低下,無色界最高,色界則處在中間。欲界又有十個不同的居住環(huán)境,色界有十八個不同的環(huán)境,無色界則有四個不同的居處。我們一般人所響往的神仙天人們,他們大多分布居住在欲界里的上面六層里,稱為欲界六天;我們?nèi)祟悾瑒t是居住在由下面數(shù)上來的欲界十個層次中的第四階層,居住的環(huán)境比起下面三層的地獄、餓鬼與畜生來說,好得太多了。比如說,我們最熟悉的閻羅王,雖然統(tǒng)管地獄的大小事務(wù),儼然是首領(lǐng)一般,然而, 佛于《阿含經(jīng)》中曾說閻王依然是罪報之身,還是要忍受地獄刑罰加身的痛苦。 佛陀告訴我們:閻王每個月都要遭受灌飲熱焰滾燙銅汁的破喉之苦,因此閻羅王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認(rèn)為他在地獄里具有無上的權(quán)威,具有呼風(fēng)喚雨,不可一世的形象。實際上是:閻羅王是帶罪之身,仍然要遭受到果報。帝釋天是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又稱為玉皇大帝,則是居住在此欲界第五層里的天宮內(nèi),統(tǒng)管天上人間的文武百官,在天上享受著五欲諸樂,身心歡愉。然而,玉皇大帝他對于自己的生老病死與自己生活上所必須面對的煩惱卻是無能為力的;也就是說,他對于死與生這兩個境界,是無法加以操控、不能隨心所欲自己作主的。當(dāng)死亡來到時,他們與大多數(shù)的眾生一樣,也是要再次去投胎受生的。一神教的上帝雖有福報住在他化自在天宮,對生命、實相的了知,卻是遠遠不如玉皇大帝,幾乎是完全無知的;從他們的《圣經(jīng)》中,就可以看得出來。另外一個眾生居住的環(huán)境,是為色界的十八個天界,那里是只有已經(jīng)斷除欲界愛樂的修行人,特別是指已斷男女二性淫欲之念的人,才能夠往生居住的環(huán)境。這一類的眾生,他們的「飲食」完全是靠修習(xí)禪定來維持色身身體的存在,以禪定悅樂為食,以禪定力資養(yǎng)色界身;在物質(zhì)環(huán)境上,他們能夠享受禪定的身樂與心樂;然而,對于死亡與久住這兩個境界,他們也無法加以操控、不能隨心所欲由自己作主的,當(dāng)死亡來臨時,絕大多數(shù)的他們也是要再次去投胎受生的。于死亡及于常住,皆不自在。最后無色界的四天,則是那些不了解佛法,卻又極為精進修行禪定功夫的眾生們所出生居住的地方。住在這一個環(huán)境里的眾生,他們沒有形象、身形俱滅,以類似科學(xué)上的說法來說,就是只剩下「精神體」的存在;實際上,六識中就是只有剩下意識的存在,其他的眼、耳、鼻、舌與身識統(tǒng)統(tǒng)都消失了。他們居住在那樣的境界里,純粹是意識的寂靜狀態(tài);然而,對于死亡與住于此種寂靜狀態(tài)時日的長短,跟欲界天與色界天的眾生們一樣,都無法自主,不能隨心所欲,無法自己作主,因此當(dāng)死亡來臨時,他們也是要再次去投胎受生的。于死于住,也是皆不自在。這三個環(huán)境,統(tǒng)稱為三界,我們眾生就居住在這三界里,依照著我們生前活在欲界里的人間時,所做善業(yè)與惡業(yè)的多寡,來遭受報應(yīng),個個有不同的境遇。以欲界而言,造善事多的人,則上升到天界享受福報,造善事越多的人,上升的天界層次就越高,所能夠享受的欲樂層次也就越高;相反的,造惡業(yè)的眾生,就會投胎下墮到不好的三惡道中去,或做畜生、或成惡鬼;如果做了毀謗三寶、殺人放火等等的極大惡業(yè)的人,就會下墮到地獄道去,去遭受無量無數(shù)的極痛苦、極長時間的惡業(yè)果報。在這樣的三界內(nèi),眾生若是做了善事,就投胎出生在天界,在天堂內(nèi)享福;若是造了惡業(yè),就要去投胎到三惡道里受苦。多數(shù)的眾生,此世出生為人而造善業(yè),下一世出生于天界,然后在善業(yè)福報享用完后,只剩下惡業(yè)果報,因此再下一世就出生為餓鬼,然后在餓鬼道報盡后,再下一世上升出生為畜生;畜生報盡后,然后才有機會上升投胎當(dāng)人;當(dāng)人時,如果造了惡業(yè),又下地獄去,如此反覆地循環(huán)不已,形成了所謂的:“眾生六道輪回、反覆不停,無有出期的現(xiàn)象。”佛,則是永遠出離三界的存在,永遠不受苦惱,永遠“常、樂、我、凈”。 佛的境界,極為殊勝、極為勝妙,不可思議,只有 佛與 佛彼此之間才能夠了知這種無上的究竟境界。佛地境界,相對于菩薩境界來說,屬于“殊勝、極妙、無上、不可思議的境界”,遠遠超越最后身菩薩所能夠了解的能力,一切大小菩薩與二乘圣人、凡夫眾生,都不能夠了知佛地所證得的無上勝妙境界。諸佛所證得的“無住處涅盤”,只有諸佛能夠互相了知;因此,有《贊佛偈》如是云:“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摘自正安法師 / 文。
熱心網(wǎng)友
您好:人生面臨種種選擇,我們每天都在各種分支關(guān)系,嵌套關(guān)系中作利益最大化的選擇,然而我輩凡夫的欲樂是以人道為基礎(chǔ),所以追求了許多鏡花水月般的如幻利益,佛是什么,假如我們每天每刻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最真切的利益,當(dāng)這種作為達到絕對圓滿的時候,就是佛了。佛代表什么,就代表在明了正法后,正精進所達到的最終目標(biāo)。是所有身在業(yè)海中眾生的解脫彼岸。愿你成就。
熱心網(wǎng)友
阿彌陀佛!佛是“覺”的意思,就是“覺悟”,覺悟什么?覺悟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覺悟六道輪回是苦,覺悟惟有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是真樂。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非宗教、非哲學(xué),而為今世所必須!請參看末學(xué)“共享資料”中凈空老法師講的《認(rèn)識佛教》和《佛教是什么》,看了之后,相信您會對佛教有一個初步的認(rèn)識。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熱心網(wǎng)友
佛是悟的意思 學(xué)佛不是念經(jīng)就可以了 要心里懂得醒悟
熱心網(wǎng)友
佛是什么,簡單說,佛是人。代表著一群人。仔細說,佛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好像是一種概念,一種意境,一種狀態(tài),,,,,,。代表宗教。
熱心網(wǎng)友
佛是什么? 佛不是神,他是公元前六世紀(jì)時代的人,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是悉達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因為他屬于釋迦 (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圣人。佛字是\\\"佛陀\\\"的簡稱,是Buddha的音譯(如果用今天的漢語音譯,應(yīng)當(dāng)是\\\"布達\\\"),佛陀的意義是\\\"覺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給它加了三種涵義:①正覺(對一切法的性質(zhì)相狀,無增無減地、如實地覺了);②等覺或遍覺(不僅自覺,即自己覺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覺他,即使別人覺悟);③圓覺或無上覺(自覺覺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達到最高的、最圓滿的境地)。 選自 一、佛是無限二、佛是救渡三、佛是因緣四、佛是簡單而明朗的生活五、佛是持忍、精進、坐化的修行選自 少林寺網(wǎng)址 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