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領會貫通“失敗是成功之母”
熱心網友
再次接受沉重的失敗,心里很是失望,為了給自己鼓勁就自然想起自小耳熟能詳的那句格言“失敗是成功之母”。心里算是有點安慰,是啊沒有失敗哪能有成功呢?繼續努力吧。 可再一想“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其實是很沒有道理的。這句話的本意是鼓勵人們失敗時不要失去信心,繼續努力就能爭取成功。但其如此表述實在是一種錯誤。 首先,與事實不符。失敗是無法孕育出成功的,失敗不可能是成功的母親。完成一件事如果沒有采用正確的方法,沒有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是絕對不可能獲得成功,哪怕你已經經歷了無數的失敗。就如一個行者,如果走錯了方向,他是無論如何也走不到心中的目的地。記得小時候為了幫助我們理解“失敗是成功之母”時,老師曾講過這么一個故事,就是有個科學家試驗了幾百次都失敗了,但他沒有灰心,對別人說我找到了幾百種不成功的方法。之后繼續努力終于成功了。其實,這個科學家最后的成功不是由于他幾百次的失敗導致的,而是由于他的堅持和最后采用了正確方法,如果他不采用正確的方法再經歷幾百次的失敗也同樣不會成功,如果他一開始就采用了正確方法不經歷失敗也同樣能夠成功。在失敗的量與成功的質的關系中,不存在量變引起質變的可能性。成功之母不是失敗而是正確的方法和方向。 其次,邏輯上有錯誤。如果“失敗是成功之母”,那么未經歷失敗的成功豈不很慘,成為沒媽的孩子?這句格言可能會給人造成一個誤解,通過周密的計劃而未經失敗就直接取得的成功遠不如歷經千辛萬苦獲得的成功有價值。而在物質世界的法則里,最終結果才是判斷是非的標準,取得結果的過程并不重要。也就是說,在物質社會里,輕而易舉獲得的成功和歷經艱難險阻取得的成功是等價的。 再有,脫離其本意。這個格言容易讓人們誤以為是在鼓勵用失敗的堆積來換取成功,而這將導致低效的工作。“失敗是成功之母”可以為那些工作之初不進行深入地分析,缺乏認真策劃安排,未充分考慮各種情況的不負責冒進者提供一個解脫的借口。既然“失敗是成功之母”,那么人們對失敗就不該記較,人們就該尊重失敗,保護失敗。這顯然與這一格言最初的本意大相徑庭。 調侃完“失敗是成功之母”,遭受失敗的陰影似乎淡去不少,看來這句格言還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