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現代社會中,電腦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但電腦也越來越成為一把“雙刃劍”:它在給人們生活和工作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在悄悄地危及人們的健康,引起人的視力衰退、關節損傷、輻射傷害、頭部和肩膀疼痛。據調查,常用電腦的人中感到眼睛疲勞的占83%,肩酸腰痛的占63.9%,頭痛和食欲不振的則占56.1%和54.4%,還會出現自律神經失調、憂郁癥、動脈硬化性精神病等。 解放軍302醫院...
熱心網友
現代社會中,電腦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但電腦也越來越成為一把“雙刃劍”:它在給人們生活和工作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在悄悄地危及人們的健康,引起人的視力衰退、關節損傷、輻射傷害、頭部和肩膀疼痛。據調查,常用電腦的人中感到眼睛疲勞的占83%,肩酸腰痛的占63.9%,頭痛和食欲不振的則占56.1%和54.4%,還會出現自律神經失調、憂郁癥、動脈硬化性精神病等。 解放軍302醫院特診科主任、主任醫師張新力指出,“電腦病”的產生主要是和人們在電腦面前的坐姿、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時間長短有關。因此,對長期使用電腦的人來說,做好防護工作非常重要。 一、坐姿正確。在操作電腦時盡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將后背坐直,并保持頸部的挺直。兩肩自然下垂,上臂貼近身體,手肘彎曲成90度,操作鍵盤或滑鼠,盡量使手腕保持水平。 二、電腦的擺放高度要合適。將電腦屏幕中心位置安裝在與操作者胸部同一水平線上,最好使用可以調節高低的椅子。應有足夠的空間伸放雙腳,膝蓋自然彎曲成90度,并維持雙腳著地,不要交叉雙腳,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三、與屏幕保持恰當的距離。眼睛與電腦屏幕的距離應在40—50厘米,使雙眼平視或輕度向下注視熒光屏,這樣可使頸部肌肉輕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氣中的面積減小到最低。 四、勞逸結合。避免長時間連續操作電腦,使用電腦的時間最好是30分鐘就休息一下,可到室外散步,或抬頭望天,或向遠處眺望,或進行10至20次伸頸和擴胸練習。 五、保持皮膚清潔。電腦熒光屏表面存在著大量靜電,其積聚的灰塵可轉射到臉部和手的皮膚裸露處,時間久了,易發生斑疹、色素沉著,嚴重者甚至會引起皮膚病變等。為減少輻射,應使辦公室保持通風干爽,這樣能使那些有害物質盡快排出,在電腦桌下放一盆水或是放一盆花草也可減少輻射,勤洗臉也能防止輻射波對皮膚的刺激。 六、合理膳食。平時多吃些胡蘿卜、白菜、豆芽、豆腐、紅棗、橘子以及牛奶、雞蛋、動物肝臟、瘦肉等食物,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品,以補充人體內維生素A和蛋白質。平時可多飲些茶,茶葉中含有茶多酚等活性物質,有利于吸收與抵抗放射性物質。 最后別忘了,使用電腦后,一定要洗手。鍵盤上面附著著很多細菌和病毒,也會給人帶來傷害。 隨著因特網的大行其道,現代人使用電腦的時間和機會越來越多,為此,一些醫務工作者提出警告:長期使用電腦健盤,會提高罹患腕關節綜合征的幾率;如不注重保健,可能會導致神經受損、手部肌肉萎縮。 新加坡全國腦神經學院高級顧問陳再明指出,所謂腕關節綜合征是指人體手部經絡過分勞損所產生的病癥;主要會導致食指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無力感。這種病癥之所以迅速成為一種日漸普遍的現代疾病,主要原因是愈來愈多的人,每天重復著在鍵盤上打字或移動鼠標,手腕關節因長期、密集、反復和過度的活動,以致逐漸形成腕關節的損傷。 其他比較可能造成類似影響的職業有音樂家、教師、編輯記者、建筑設計師、礦工等,都是和頻繁使用雙手有關。據來自新加坡的調查,女性是腕關節綜合征的最大受害者,其發病幾率比男性高3倍,其中以30歲至60歲者居多,這是因為女性手腕關節通常比男性小,腕部神經容易受到損傷。此外,一些懷孕婦女,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糖尿病、高血壓和甲狀腺功能失調的人,也可能患上腕關節綜合征。 專家們指出,當你發現雙手有以下特征時,就需多加注意:單手或雙手感覺無力,手指或手掌有麻痹或刺激僵硬感、手腕疼痛、伸展拇指時不自如且有疼痛感等。 對于該病的預防,應著重建立在營造健康的工作環境和正確操作電腦自我保護方面。如使用電腦時,個人座椅要調至適當的高度,打字時電腦的鍵盤應正對著你,如果斜擺在一邊,可能會導致手腕過度彎曲緊繃。同時,每操作30分鐘,應暫停一會兒,讓雙手適當放松或休息。 腕關節綜合征屬于“累積性創傷失調”之癥,病情較輕者可采用藥物或使用腕背屈位夾板療法治療;病情較重者可到醫院治療。
熱心網友
注意視力下降,還有顯示器的輻射,對身體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