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路透社是現今世界上極有影響的新聞發布機構之一,從創立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路透社的創始人路透先生,始終把誠實、公正作為新聞業的宗旨。 路透是猶太人,1851年的盛夏,路透和他的妻子一起來到英國的倫敦,他們想的在那里開展自己的事業。當時的英國有很多殖民地,被稱為是“日不落帝國”,首都倫敦也非常繁華,于是路透就想在倫敦發展新聞業,把國際上發生的大事作為新聞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他在倫敦金融街的皇帝交易所大樓租了兩間房子,只雇傭了一個十二歲小男孩做職員,這樣他的通訊辦事處開張了,他自己擔任社長。他每天都到金融大街挨家挨戶地推銷自己辦事處的新聞快訊,幾個月之后,兩個人組成的路透社已經收到了很多訂單。甚至是和倫敦隔海相望的巴黎,也有不少人訂閱路透社的新聞。不久,歐洲東部國家的一些商人也紛紛寫信,希望能和路透合作,作為路透社在東歐的代理人。就這樣,路透社很快發展和強大起來,成為通訊行業里的巨頭。 路透社運用了先進的通訊設備,能夠迅速地報道國內外大事。此外,他還把誠實、公正作為新聞發行的基本原則,對每一條新聞都經過認真調查,確定準確無誤后,才發布到世界各地。時間長了,人們都知道路透社是一個以誠信著稱的新聞單位,這里發布的新聞絕對可信,不會有欺騙讀者的小道消息和花邊新聞。為了能夠讀到最快最準確的新聞快訊,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紛紛訂閱路透社發行的報紙。 路透去世以后,由他的兒子赫伯特繼承父親的事業,他仍然堅持把誠實、公正作為新聞報道的原則,在他經營的前十年里,每年報社的營業額都會有大幅度的增長。赫伯特死后,他的獨生子休伯特的戰場上為了救自己的戰友犧牲了,路透家族沒有了繼承人,這一年正好是路透誕生一百周年。 。
熱心網友
法國
熱心網友
英國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訊社之一,也是英國創辦最早的通訊社。1850年由保羅·朱利葉斯·路透 (paul julius reuter)在德國亞琛創辦,1851年遷址到倫敦。創辦人路透原為德國人,后加入英國籍。1865年,路透把他的私人通訊社擴展成為一家大公司。路透社是路透集團的一部分,業務占路透集團的5%。它素以快速的新聞報道被世界各地報刊廣為采用而聞名于世。其股權屬于代表倫敦出版的全國性報紙的報業主聯合會 (the newspaper publishers association),代表郡級報紙的報聯社 (pressassociation)、澳大利亞報聯社(australian associatedpress) 和新西蘭報聯社 (new zealand press association)。這四家股東都有代表參加路透社董事會,它們之間有一項確保路透社在新聞報道中所謂“獨立性”和“正直性”的“托拉斯協議”。 路透社董事會由1名董事長、3名常務董事 (executive directors )和8名董事(non-executive directors) 組成。董事會每半年召開一次會議,由董事輪流主持會議,討論財政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日常行政工作由執委會(或稱經理部,executive committee)負責。執委會由總經理、兩名副總經理、兩名助理副總經理和總編輯6人組成。總經理由董事會任命,新聞業務工作由總編輯主持。 路透社名義上是私人企業主所有,實際上受政府控制,是英國的官方喉舌。路透社新聞報道的主要對象是國外,它的國際新聞緊密配合英國政府的外交活動,它對體育新聞也很重視。該社的經濟新聞主要是商情報告,為英國和西方大企業服務。 至1980年,共有雇員2595人,其中國內有1000多人。在雇員中,有532名記者,551名技術人員。它在國外共有122個分社,分布在75個國家和地區,派出的常駐記者約370名。在未建分社的地方,路透社雇用了1000多名當地人作為它的兼職記者或報道員。它自己的分社和兼職記者發稿點加起來共有183處。它還同120多個國家或私人的通訊社建立了業務聯系,以擴大它的消息來源。它同約1500家外國報紙有供稿聯系。 路透社每天發稿約70萬字。除一般新聞外,經濟新聞和體育消息占很大比重。每天24小時,通過電子計算機控制以電視、電傳和油印稿形式,向世界名地的銀行、經紀人和工商企業提供經濟、金融情報。路透經濟新聞 (reuters economic services)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地位。在它的總收入中,85%來自出售的經濟新聞,15%來自國內的收入。 路透社的消息大致有特急快訊、急電和普通電訊三種。這三種電訊的時效按順序遞減,篇幅按順序遞增。特急快訊主要針對商業用戶,快訊主要適用于政府機關及電子媒介訂戶,普通電訊則主要服務于其他新聞媒介訂戶。 特急快訊是路透社播發新聞的一種形式。它可以中斷正常的廣播優先發出。對于什么樣的新聞才發特急電訊,路透社的選擇仍然是以訂戶的需求為考慮重點。由于經濟界訂戶占很大比重,所以路透社的特急快訊并不局限于特別重大的國際事件,還包括一切對各類交易市場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聞。 急電的時效和重要性次于特急快訊,用于比較重要的新聞事件的報道。急電的各種新聞要素比較齊全,但仍然比較簡單,只報道新聞事件本身,沒什么背景材料或現場情景描寫。 普通電訊即正常情況下播發的新聞。 為了保證時效,路透社的稿子一般比較短,通常一篇稿子只報道一個動態,只對重大事件編發綜合稿。 為了確保路透社新聞在世界市場上已占有的地位,特別是為了保證使它獲得高額利潤的經濟新聞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及時發出,路透社在倫敦興建了一個技術中心,該中心已于1979年底啟用。這個中心通過60臺電子計算機和5000條線路,向世界各地訂戶輸送各種新聞。另一個同樣規模的技術中心設在日內瓦。路透社把它的所有通迅設備都改成雙套裝置,這樣即使一套設備發生故障,另一套設備也能自動啟用。 路透社和報聯社在同一幢大廈里(艦隊街八十五號)辦公,它們之間有分工,路透側重國際新聞,報聯社側重國內新聞。路透社的國際新聞只直接發給倫敦出版的全國性報紙,而由報聯社重編后發給地方報紙。路透社關于英國國內事件的報道大部分由報聯社提供,有選擇地加以重編后發出。它們之間互相供稿也屬商業買賣,需付給稿費。由于這種關系,路透社在國內除倫敦外,只在曼徹斯特有一個分社,如在其他地方發生大事,由總社臨時派記者去報道。報聯社是路透社的大股東之一,在國外沒有記者。 路透社每年從地方報紙記者、編輯以及大學新聞系畢業生中招聘幾十名新人,試用半年,合格者正式雇用,繼續培養。 80年代末,路透社的管理出現混亂局面,信息服務經常延誤。為此,公司從1992年初起開始改進信息服務。舊的計算機系統被經專門設計、適應新程序的更新式系統取代,為公司重新贏得了聲譽。1999年5月17日,路透社與美國道-瓊斯公司決定組建道-瓊斯-路透交互式商業公司,用20多種語言提供來自《華爾街日報》、道-瓊斯公司和路透社新聞網以及全球7000多個商業消息和信息來源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