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省略)蕭蕭班馬鳴.1.首聯的"橫"、“繞”二字用詞極為傳神,請你說說為什么?2.頷聯以“孤蓬”作比,這里是指誰?以“萬里”形容什么?3.這首詩在藝術上有什么特點。( )(多項選擇)A.語言明快流暢。B.畫面生動優美。C.哀怨悲傷,感情不樂觀。D.以自然美襯托人情美,感情真摯婉轉。
熱心網友
作者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游中度過。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魯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后,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救。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也稱“詩仙”著有《李太白全集》。 賞析 全詩充滿了詩情畫意,在一開頭先寫明送別之地,"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郭是外城,朋友遠行,李白遠送,兩個人騎著馬,并轡出城來到郊外,放眼望去,外城的北面有青翠的山巒,如畫的景色使得即將遠行的朋友忘記了征程;而近處,有波光粼粼的流水緩緩地向城東淌去,似在代替李白訴說著悠悠的別情。首聯不但對偶工穩,用無言的"青山"對有聲的"白水",而且色彩明麗,遠"橫山"近"繞水",組成一幅有聲有色有情有義的郭外送行圖。 頷聯緊承首聯,出句"此地一為別",點明題目,對句"孤蓬萬里征",交待了這位朋友是孤身在外,如今又要遠行它鄉。孤蓬,是一種無根而隨風飄轉的荒草。這里借喻遠行的朋友此地一別之后,就要像蓬草那樣,隨風飛逝,萬里漂泊,蹤跡難尋了。如果按嚴格的格律要求,律詩的二、三兩聯是必須對仗的,可是這一聯中的"一為"對"萬里"卻并不工整,因為"為"是虛字,而"里"是實詞,這種詞性不盡相同的對仗,在后來,特別是晚唐的律詩中都是盡量避免的,而在此處,這種不拘泥于對仗的寫法,卻好似詩人為情所困,急不擇言,更能體現出作者對朋友遠行的深切關懷,在語氣上更加自然流暢,合乎情理。 頸聯寫得十分工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同時這聯詩的寓意也十分豐富,用飄忽不定的"浮云"和無限感傷的"落日"分別表達雙方此時那復雜而又無奈的心思,天空的一片白云,隨風變幻,就像友人的行蹤,從此山南水北,已是任意西東了;而天邊那一輪如火的殘陽正在徐徐落下,似乎對即將告別的大地戀戀不舍,正好貼切地傳達了李白對朋友的惜別之情。結合前文,在這山青水麗、落日銜山的背景下,與朋友分手,怎不令人愁腸百結、難以為情呀。 尾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千里送君,終有一別,友人已經揮手告別,這是全詩中唯一涉及行人的具體動作,而這一動作無疑再一次打開了作者內心感情的閘門,但是李白沒有直接描寫自己此時的感受,或許他覺得這時候說什么都是多余的,都是辭不達意的,所以,干脆蕩開一步,用"蕭蕭班馬鳴"這一場景來結束全篇,這一句是有出處的,《詩經·小雅·車攻》中有"蕭蕭馬鳴"之句,班,是離別的意思,班馬就是離君之馬。詩人和朋友在馬上連連揮手告別,而兩匹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意,臨別時忍不住同時仰天長嘯,這不期而至的"蕭蕭馬鳴"更加使得全詩籠罩在一種不失蒼勁而又有幾分悲涼的氣氛中。 這首送別詩寫得非常動人,青山流水、落日白云,景物錯落有致,色彩絢麗鮮明,特別是在結尾處揮手告別之際,幾聲班馬長鳴,讀起來更是有聲有色,朗朗上口,又出人意表,過目難忘,不愧是李白送別詩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1 “橫”字刻出山之靜態,“繞”字畫出水之動態。2 孤蓬”象征飄泊,加深凄涼氣氛,并透出了詩人無奈哀思;“萬里”是虛詞,指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3 BCD這些是我的個人答案 前兩道題你可以結合著賞析再加上一些自己的觀點。
熱心網友
3;c錯。
熱心網友
不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