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靜脈曲張是什么癥狀,如果有這種癥狀出現(xiàn),生活中應該注意些什么?最近我的大腿上出現(xiàn)一些青絲,血管形狀浮于表皮似癥狀,沒有其他現(xiàn)象或不適,不知何因?
熱心網(wǎng)友
下肢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tǒng)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在四肢血管疾病的大多數(shù)病例中,常因靜脈曲張及其合并癥尤其是潰瘍而就醫(yī)。靜脈曲張可分為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兩大類,而繼發(fā)性靜脈曲張將在有關章節(jié)討論,現(xiàn)主要介紹下肢原發(fā)性靜脈曲張。 為了更好地了解下肢靜脈曲張的發(fā)生與發(fā)展,病因學和治療基礎,首先必須熟悉下肢淺靜脈的解剖和生理狀況。下肢淺靜脈系統(tǒng)是由大、小隱靜脈及其屬支組...
熱心網(wǎng)友
下肢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tǒng)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在四肢血管疾病的大多數(shù)病例中,常因靜脈曲張及其合并癥尤其是潰瘍而就醫(yī)。靜脈曲張可分為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兩大類,而繼發(fā)性靜脈曲張將在有關章節(jié)討論,現(xiàn)主要介紹下肢原發(fā)性靜脈曲張。 為了更好地了解下肢靜脈曲張的發(fā)生與發(fā)展,病因學和治療基礎,首先必須熟悉下肢淺靜脈的解剖和生理狀況。下肢淺靜脈系統(tǒng)是由大、小隱靜脈及其屬支組成,可引流下肢皮膚和皮下組織的靜脈血。 1.大隱靜脈系統(tǒng):大隱靜脈自足背靜脈弓的內側開始直向上行,經(jīng)內踝前方沿脛骨緣而抵達股骨內側髁后部,再向上外行,位于大腿內側面在卵圓窩處注入股靜脈。在大隱靜脈進入股靜脈之前的5~7cm一段中接納許多屬支,它們分別是:①旋髂淺靜脈,接受腹壁下外側和大腿外側近端皮膚的血液;②腹壁淺靜脈,接受腹壁下內側皮膚的血液;③陰部淺靜脈,引流男性之陰囊與陰莖部血液以及女性之大陰唇血液;④股外側淺靜脈,它位于大隱靜脈的外側;⑤股內側淺靜脈,它位于大隱靜脈的內側。 2.小隱靜脈系統(tǒng):起自足背靜脈弓的外側,在跟腱和外踝后緣之間上行,在小腿下1/3段,位于深筋膜的淺面處受皮膚和淺筋膜覆蓋;在小腿中1/3段,在腓腸肌腱覆蓋下進入筋膜下組織;在上1/3段,穿過深筋膜,進入腘窩注入腘靜脈。上段小隱靜脈處于較深位置,又受筋膜支持,一般無明顯曲張靜脈可見。 3.交通靜脈支:交通靜脈在下肢靜脈曲張中占有重要地位,這是因為交通靜脈破壞必然導致淺靜脈曲張。下肢淺、深靜脈之間和大、小隱靜脈之間,都有許多交通支互相溝通。大腿部淺、深靜脈之間的交通支,主要位于縫匠肌下,內收肌管和膝部三處;小腿部以內踝交通靜脈和外踝交通靜脈最重要,內踝交通靜脈有3支,引流小腿下1/3內側面的靜脈血;外踝交通靜脈引流小腿下1/3外側面的靜脈血。它們的瓣膜功能不全,往往與大、小隱靜脈曲張的發(fā)生和靜脈淤滯性潰瘍的形成有密切關系。大、小隱靜脈之間最重要的一個交通支位于膝部附近。 下肢靜脈曲張屬于中醫(yī)“筋瘤”范疇。《外科正宗》記載:“筋瘤者,堅而面紫,壘壘青筋,盤曲甚者,結若蚯蚓。”下肢靜脈曲張并發(fā)潰瘍屬于“臁瘡”的范疇。《靈樞·刺節(jié)真邪篇》云:“臁瘡者,風熱濕毒相聚而成,有新舊之別,內外之殊。”《外科大成》中謂:“臁瘡,女人為裙風褲口……”《外科正宗》曰:“臁瘡者,生于兩臁,初起發(fā)腫,久而腐爛或津淫瘙癢,破而膿水淋漓……”都詳細描述了下肢靜脈曲張及其并發(fā)癥的臨床表現(xiàn)。對后世認識本病有較深遠的指導意義。病因 1.靜脈壁薄弱和瓣膜缺陷:靜脈壁相對薄弱,在靜脈壓作用下可以擴張,瓣竇處的擴張導致原有的靜脈瓣膜無法緊密閉合,發(fā)生瓣膜功能相對不全,血液倒流。瓣膜發(fā)育不良或缺失,亦不能發(fā)揮有效的防止倒流作用,導致發(fā)病。 2.靜脈內壓持久升高:靜脈血本身由于重力作用,對瓣膜產(chǎn)生一定的壓力,正常情況下對其不會造成損害,但當靜脈內壓力持續(xù)升高時,瓣膜會承受過重的壓力,逐漸松弛、脫垂、使之關閉不全。這多見于長期站立工作,重體力勞動、妊娠、慢性咳嗽、長期便秘等。 3.其次是年齡、性別:由于肢體靜脈壓僅在身體長度達最高時方達最高壓力,青春期前身體不高,故靜脈口徑較小,均可防止靜脈擴張,所以盡管30歲前有患嚴重靜脈曲張,但大多數(shù)是隨年齡增大,靜脈壁和瓣膜逐漸失去其張力,癥狀加劇迫使患者就醫(yī)。 靜脈曲張以女性多見,可能由于妊娠能誘發(fā)或加重靜脈曲張。但在沒有妊娠的女性,其發(fā)病率也比男性高(男:女=1:3),其原因可能是女性骨盆較寬大,血管結構過度彎曲以及月經(jīng)期、妊娠期和絕經(jīng)期時均可使骨盆內的靜脈增加充血。妊娠期易發(fā)生靜脈曲張的另一原因是由于妊娠期四肢淺靜脈的張力降低,使其易于擴張,這種情況在產(chǎn)后可恢復。二、發(fā)病機制與病理 正常情況下,下肢靜脈回流是依靠心臟搏動而產(chǎn)生的舒縮力量,在深筋膜內包圍深靜脈的肌肉產(chǎn)生的泵的作用,以及呼吸運動時胸腔內負壓吸引三方面的協(xié)同作用。靜脈瓣膜起著血液回流中單向限制作用。若有瓣膜缺陷,則單向限制作用就會喪失,而引起血液倒流對下一級靜脈瓣膜產(chǎn)生額外沖擊,久之就會導致下級靜脈瓣膜的逐級破壞。靜脈中瓣膜的破壞使倒流的血液對靜脈壁產(chǎn)生巨大的壓力,即可引起靜脈相對薄弱的部分臌脹。而長期站立、重體力勞動、妊娠、慢性咳嗽、長期便秘等可使靜脈內壓力增高,進一步加劇了血液對瓣膜的沖擊力和靜脈壁的壓力,導致靜脈曲張。長期的靜脈曲張,血液淤滯,最終產(chǎn)生淤積性皮炎,色素沉著和慢性硬結型蜂窩組織炎或形成潰瘍。 曲張靜脈的病理變化主要發(fā)生在靜脈壁的中層。在初期,中層的彈力組織和肌組織都增厚,這種變化可視為靜脈壓力增大所引起的代償性反應。至晚期,肌組織和彈力組織都萎縮、消失,并為纖維組織所替代,靜脈壁變薄并失去彈性而擴張。靜脈瓣也發(fā)生萎縮、硬化。病變靜脈周圍組織的微循環(huán)亦由于靜脈壓的增高而發(fā)生障礙,引起營養(yǎng)不良,導致纖維細胞的增生。病變部位的皮下組織彌漫性纖維變性并伴水腫,水腫液內含大量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又可引起纖維組織增生。靜脈淤滯使淋巴管回流受阻,淋巴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又加重了組織纖維化。如此惡性循環(huán)的結果是局部組織缺氧,抗損傷能力降低,因而容易發(fā)生感染和潰瘍。三、中醫(yī)病因病機 中醫(yī)認為,本病乃因先天稟賦不足,筋脈薄弱,加之久行久立,過度勞累,進一步損傷筋脈,以致經(jīng)脈不合,氣血運行不暢,血壅于下,淤血阻滯脈絡擴張充盈,日久交錯盤曲而成。日久類似瘤體之狀。亦有因遠行、勞累之后,涉水淋雨、遭受寒濕,寒凝血脈,淤滯筋脈絡道而為病。淤久不散,化生濕熱,流注于下肢經(jīng)絡,復因搔抓、蟲咬等誘發(fā),則腐潰成瘡,日久難收斂。四、臨床表現(xiàn)原發(fā)性靜脈曲張患者早期多無局部癥狀,逐漸發(fā)展可出現(xiàn)以下臨床表現(xiàn)。 1.患肢常感酸、沉、脹痛、易疲勞、乏力。 2.患肢淺靜脈隆起、擴張、變曲,甚至迂曲或團塊狀,站立時更明顯。 3.腫脹:在踝部、足背可出現(xiàn)輕微的水腫,嚴重者小腿下段亦可有輕度水腫。 4.并發(fā)癥: (1)皮膚的營養(yǎng)變化:皮膚變薄,脫屑、瘙癢,色素沉著,濕疹樣皮炎和潰瘍形成。 (2)血栓性淺靜脈炎:曲張靜脈處疼痛,呈現(xiàn)紅腫硬結節(jié)和條索狀物,有壓痛。 (3)出血:由于外傷或曲張靜脈或小靜脈自發(fā)性破裂,引起急性出血。 5.下肢靜脈功能試驗: (1)深靜脈通暢試驗(Penhes試驗):用來測定深靜脈回流情況,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的深靜脈往往是通暢的。方法是在大腿用一止血帶阻斷大隱靜脈干,囑病人連續(xù)用力踢腿或下蹲,由于下肢運動,肌肉收縮,淺靜脈血液經(jīng)深靜脈回流而使曲張靜脈萎陷空虛。如深靜脈不通或有倒流使靜脈壓力增高則曲張靜脈壓力不減輕,甚至反而曲張更顯著。 (2)大隱靜脈瓣膜功能試驗(Trendelenburg試驗):用來測定大隱靜脈瓣膜的功能,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的大隱靜脈瓣膜功能喪失。方法是患者平臥位,下肢抬高,排空淺靜脈內的血液,用止血帶綁在大腿根部’卵圓窩下方處。隨后讓病人站立,10s內解開止血帶,大隱靜脈血柱由上向下立即充盈,則提示大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病變部位極可能位于卵圓窩水平,深靜脈血通過隱股靜脈連接點泄人淺靜脈系統(tǒng)。淺靜脈如緩慢地(超過30s)而逐漸充盈,屬于正常情況,是血液由毛細血管回流入靜脈內的緣故。如果病人站立后,止血帶未解開而止血帶下方的淺靜脈迅速充盈,說明返流人該靜脈的血液來自小隱靜脈或某些功能不全的交通靜脈。 (3)交通靜脈瓣膜功能試驗(Pratt試驗):病人平臥,抬高患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帶,先從足趾向上至胭窩縛纏第一根彈力繃帶,再自止血帶處向下,扎上第二根彈力繃帶,一邊向下解開第一根彈力繃帶,一邊向下繼續(xù)縛纏第二根彈力繃帶,如果在兩根彈力繃帶之間的間隙內出現(xiàn)曲張靜脈,即意味著該處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靜脈。五、輔助檢查1.超聲多普勒 2.血管造影六、診斷標準 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診斷并不難,根據(jù)臨床實踐總結診斷標準如下。1.有長期站立和使腹壓升高病史,或下肢靜脈曲張的家族史。2.患者下肢靜脈明顯迂曲擴張,站立時更為明顯。 3.深靜脈通暢,大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可能有交通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4.超聲多普勒或靜脈造影示大隱靜脈迂曲擴張,瓣膜功能不全。5.可伴有色素沉著,潰瘍,血栓性淺靜脈炎,出血,潰瘍等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