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兒今年六歲5個月了,本來不覺得她的語言有什么問題的。到了大概三四歲時發現她說話有點口吃,有一段時間越來越嚴重了,我曾經試過慢慢引導她,也曾經因為心急罵過她,但都無濟于事,沒有起色,現在好像好了一點,但表達能力還是比不上同齡人,我很著急也很難過。請幫幫我。

熱心網友

您好!這個請您不要著急,慢慢來,可以幫您的孩子調整好的。您可以參考下面的內容:有些孩子在說話時,經常表現為某些特別的語言方式,例 如,表現為連續發某一個字音,如:救、救、救命;或者表現 為第一個字音發不出,有相當的時候作發音的口形動作準備, 但不能立即完整地發出想說的第一個字音,如:F——非常 好,w一一為什么;還有的表現為發音時字與字之間的阻斷, 某一個字發不出,如:男——孩子,走一一俠點;也可以表現 為重復發現與話語無關的虛詞或詞句,如:哦、哦、哦、…… 等。這些孩子的特別的語言表達方式,使人聽起來感到語言不 流暢,結結巴巴的,所以稱之為結巴。不過,一般學者稱這種 現象為口吃。   對于孩子的口吃情況,父母首先要耐心指導孩子,讓他講 話對不要著急,要想清楚再講,慢慢他講。講話時膽子要大一 點,不要緊張,不要害怕。鼓勵他樹立信心,慢慢糾正。其 次,父母對有口吃的孩子不要譏笑,更不要因口吃而打罵孩 子。父母自己本人就不應該表現出焦急,以免給孩子再增加不 必要的壓力和焦慮。   除此之外,父母應該觀察、分析孩子的生活,找出孩子在 哪一些憎況下容易出現口吃,在哪一些情景中能流利他講話。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減少不利情景的出現,緩和對話的情 景,以減輕孩子的焦慮。在必要時,選擇一些簡短的句于作為 談話內容,使孩子容易口答。   在態度上,應該對孩子表示友好一點,例如,用手輕輕撫 摸一下孩子的頭,或者親熱地抱抱孩子。然后用溫和的語氣, 安慰孩子:“講話時不要著急,不要斷斷續續的,再慢慢來, 想清楚再講。即使講錯了,也不要緊,爸爸媽媽不會責怪你 的,也不會打斷你的話。”然后父母就耐心地等待孩子把話講 完,不要催促。   如果孩子平時與別人講話太少,在生人面前講話時,生怕 自己講不好,越緊張就越口吃。父母可選擇使孩子感到輕松的 環境,例如在家里;或者選擇小孩自己比較熟悉的叔叔阿姨或 小朋友,在輕松自然的情況下盡量交談,鼓勵孩子多講話。談 話的內容可以是一些孩子熟悉的話題,例如孩子喜歡的游戲、 體育活動。電視節目。興趣愛好等,在輕松的氣氛下進行交 談,幫助孩子掌握自己最流利的說話方式,并堅持下去成為習 慣。   也可以對孩子進行有目的的發音訓練。訓練的基本要領如 下:   ●平靜輕松:情緒平穩。安靜,肌肉放松,不要緊張。 發音要輕,否則會使咽喉和舌等用力過強,容易造成發音器官 活動失調、氣流被阻而口吃。   ●緩慢自然:講話總體速度稍微緩饅一點,不要急,不要快,在自己能力范圍內自然而然地發音、   ●平穩均衡:速度平穩而均衡,不要某些字發音時間過長,某些字發音過短。例如“訓練法”應該說成“訓一練 法。”不可以說成:“訓——練法”,也不要說成:“訓練——法”。均衡只是相對的平均,并不是要求每個字發音長度完全 相等,只要符合語言習慣就行了。   ●獨立清晰:字與字之間要獨立發音,說完第一音,再 發第二音,吐字要清楚明白,不要含糊不清。   ●先長后短:開始發第一音時,持續時間稍為拖長一點, 但不要拖得大長,后面的第二、第三音持續時間恢復正常。如 “訓練法”可說成“訓-練-法”。   ●先低后平:第一音稍低,但不要故意很低,第二、三 音恢復平時發者響度。   掌握上述基本要領后,就可分四步進行發音訓練:   第一步:單詞練習。單詞是指由兩。三個字組成的語句, 這是語言的基本單元。例如:“訓練”、“效果”。“很好”,等。   第二步:句于練習。句子指字數比較多的詞組或幾個相聯 詞組組成的可以表達一定意思的語句。可以先選一些不太長的 句子作為練習的題材。例如:“訓練發音”、“效果很好”,等。然 后,選一些較長和較完整的句子進行練習。例如:“我用訓練發 音的方法效果很好”,“我只要堅持練習就能達到目標”,等。   這種發音訓練完全按詞組分節。例如:“我只要——堅持 ——練習——就能——達到——目標”分六個音節。   隨著分節的熟練程度的提高,必須逐漸減少音節,最后整 句一氣說完,不要停頓。   “我只要——堅持練習——就能達到——目標”(減為四個 音節)。   “我只要堅持練習——就能達到,目標”(兩個音節)。   “我只要堅持練習就能達到目標”(完整語句)。   第三步:朗誦練習。這一步主要練習朗誦,題材可選詩歌。 散文或自己喜愛的材料,在安靜的地方,每天花一、兩個小時左右,進行反復練習,直到朗誦時不會出現口吃情況為止。   第四步:對話練習。在經過上述的練習之后,獨自說話時 的口吃行為得到了矯正,但與人對話可能還心存顧慮、信心不 足。這時,要進行實際對話練習,實際對話練習最好先由父母 親與孩子對話,經過幾次談話練習,孩子已經不再口吃。就可 試著與較熟悉的大人或朋友談話,并逐行擴大談話對象的范 圍,進入正常生活之中。   父母也可以采用系統脫敏的方法,讓孩子逐漸消除口吃的 行為。具體來說,父母先盡量了解和觀察孩子口吃的情況,了 解孩子究竟是在什么情況之下口吃,然后把這些憎況記錄下 來。仔細分析這些情況,并按口吃嚴重程度從輕到重排列出 來,做成一張表。然后按照表中最輕的引起口吃的憎況,開始 進行系統脫敏。系統脫敏的要點,就是讓孩子在口吃最少的情 況下進行說話練習,然后逐漸進入引起嚴重口吃憎景中,逐步 適應,直到完全消除口吃。:   對于口吃情況嚴重而情緒非常緊張的孩子,可以用一些小 劑量抗焦慮藥如安定籌,以減輕憎緒和呼吸肌的緊張,增加口 吃矯正的效果。用藥以最小劑量獲得最佳效果為原則,以減少 副反應和避免影響日常生活與學習。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 隨便使用藥物治療,一般也不需要。即使要用藥物治療,也最 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對于懷疑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最好還是到醫院請醫生看 看,認真檢查一下。如果需要用外科手術矯正的,就應該先進 行手術矯正生理缺陷,然后才進一步糾正口吃的情況。如果沒 有缺陷,只是發音習慣問題,父母就應該耐心和認真地幫助孩 子糾正口吃行為,舊吃行為一般通過父母的努力,是完全可以 自行醫治的。 。

熱心網友

不知道您有沒有考慮過她生理上的原因?最好去醫院口腔科檢查看看,像腭裂會引起語言發育不好,千萬不要錯過治療時機哦!

熱心網友

著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急是沒有用的。和她一起念兒歌,開始的時候要慢一些,等熟悉了以后再已正常的速度,堅持一段時間會有效的。

熱心網友

口吃是兒童在發展過程中常見的一種行為,2歲半至4歲最多。糾正口吃,先應該知道為什么會口吃,因為知道了原因,就不會太緊張了。口吃的原因1、兩歲的孩子思維迅速發展,說的技能趕不上思維的速度。往往孩子想用語言表達一種思想,但找不到合適的詞藻,在“找合適詞藻的過程”中就出現了口吃。這種口吃稱之為階段性的口吃,隨著語言能力的進步,這種口吃現象會減少,終致消失,不必擔心。2、積極的詞藻表達不了他想說的內容,他要在腦子里“找”合適的詞藻,因而說話不流暢。3、情緒緊張(受到強刺激,如嚴厲的批評,甚至打罵),在“追問”什么事的時候,用重復的字或拖長音來調整自己語言的表達方式,需要時間,說出來的話就有斷續現象,也就是一種口吃。4、模仿、逗樂,形成了不良習慣,它不是一種病。5、由于你不愿聽到孩子講出“結巴的話”(過去講話是流暢的),就很注意聽他講話,糾正他的發音,反而給孩子多聽“結巴的話”的機會,說“這種話”也多了。6、兩三歲的兒童語言機制還不完善,當他急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時,容易出現言語流暢節奏的障礙。7、一般來說,兩三歲兒童發生口吃現象與心理障礙沒有直接關系,請放心,并不是有了心理障礙才口吃的。有了口吃怎么辦呢?1、以常心對待。如果你緊張了,說話的計算所、語調會流露出來,孩子受到暗示,也會緊張,說話就更不流利了。2、絕對不要取笑、表示厭惡、恐嚇、甚至打罵。3、有他在場時不要和別人議論他,不要模仿他的口吃,要保護他的自尊心。4、對他講話要放慢,每個字說清楚,同時也要求他講得慢,不要著急。但是,當他講話有些拖長音或者重復,你就聽著,不要重復學他,等他講完,過一會兒讓他再說一遍,有了每一次的經驗,第二次再講同一句話,就會好得多。5、讓孩子在說話之前先唱歌,這是日本育兒之神內藤壽七郎博士提倡的矯治口吃的方法。孩子在結結巴巴開始說話后,對他說:“來呀,讓我們唱那首歌!”并開始和孩子一起唱(母親和孩子一起唱也可以),隨便唱什么,只要是他熟悉的,都可以。唱完以后,再溫和地問他:“你剛才想要說什么?”這時候,多數情況下,孩子都不會發生口吃,會流利地說出來。內藤博士還說,這種方法曾對許多孩子作過嘗試,效果很好,孩子說話有了不口吃的體會,就會對說話產生自信,經過多次練習,就能治愈。6、當孩子有一點改進時,就大大表揚,這可增 說正常話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