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現在的一種處境下,中國以后有必要造自己的航母,還是要繼續發展中國的潛艇部隊?

熱心網友

中國海軍走向遠洋不需要航母

熱心網友

完全有必要,南海旁邊的國家每年在南海偷采天然氣等,中國每年要損失500-1000億人們幣,所以我認為,為了這好幾百億我們要南征。你們同意嗎???

熱心網友

熱心網友

有必要,首先是南海問題。

熱心網友

出于2個目標中國該建造航母1.政治目的:主要是為了解決臺灣問題,這個在劉華清將軍的回憶錄里有介紹,希望大家有空看看.2.軍事目的:中國海軍如果要變成藍水海軍就必須有航母來進行遠程打擊和防空.還有根據目前的中國海軍的想法顯然中國需要的是噸位至少在3W-6W噸的中型航母,韓國和日本的小的"航母"中國顯然是看不上的,要不就不會花那么多代價買來瓦良各號做研究了.

熱心網友

你廢話!中國萬里海疆沒航母不笑死人了

熱心網友

我同意造一個我也同意每度電加1毛錢用于造航母國人面子重要呀

熱心網友

應實事求是,有條件就上,無條件就考慮其他武器

熱心網友

航母主要是遠洋作戰用,我國現階段主要還是以國土防御位主沒必要耗費人力物力建造航母,還不如花錢多建造潛艇來的實惠.不過建造航母的技術還是必須藥掌握的!!

熱心網友

【可以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中國海軍走向遠洋不需要航母編者按:隨著中國航天載人的成功,以及近來臺海、南沙不斷出現的挑釁事件,內地民眾要求制造航母的呼聲再次高漲。  對此有學者指出,從國家發展戰略看,中國并不須急于制造航母。因為中國的先進戰機作戰半徑,已覆蓋臺海及南沙諸島,維護這些地區的主權并不需航母。中國若建航母,只會處于打強敵不管用,打弱敵用不著的處境,并無太大的實用價值。  學者強調,今后中國想增強海上力量,應著力抓太空和水下兩頭。至于水面艦只,搞幾千噸級的驅逐艦、護衛艦足矣。  航母之夢縈牽人心  鴉片戰爭一聲炮響,激起中華民族近代的愛國熱忱。從彼時直至今天,中國的主要外來威脅都來自海上,對別國擁有而自己造不出來的大艦自然會有一種特殊追求。不過,黔首百姓對“海上巨無霸”航母有魂牽夢繞的可嘉愛國之情是一回事,在廟堂之上、帷幄之中的決策謀劃者如何以務實態度下決心則是另一回事。  力主中國應建造航母的論據,歸納起來有幾點一是要顯示大國地位并走向海洋。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只有中國沒有航母,而印度、泰國、巴西這樣的國家都有;二是在今后解決臺灣問題時用它抗衡強敵介入;三是爭奪南海時有航母才能解決制空權;四是中國的石油需求已有三分之一靠進口,且多半經印度洋運來,需要海上護衛。有些人還從傳統海戰角度論證,大講一艘航母可以控制多少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威力好生了得。  上述理由都可謂振振有詞,確出于憂國之心。問題在于發展航母這種戰略性武器,首先要考慮中國今后的戰略態勢。決策最忌情緒化,這種虧中國以往已經吃過不知多少次。  國威誠可貴務實價更高  過去有些人將中國沒有航母的理由,簡單歸于造不起、養不起。其實,目前中國財力遠勝有航母的俄羅斯、印度(實際購買力大大超過)。近年,美國建造一艘9萬噸級特大航母需80多億美元。中國的人工成本低得多,造一艘4萬噸級的航母估計最多需20億美元;若再制造或購買四五十架艦戰機,也不會超過20億;保駕護航的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等再追加三四十億。總計造一個航母編隊至多需七、八十億美元,相當600億人民幣。以同時造兩個編隊(因軍艦要輪換維修替換才能夠保持戰斗力),為期10年計算,每年需投入100多億人民幣。今年中國公布軍費開支為2000億人民幣(國防科研和外購軍品歷來不算在內),每年還要遞增,發展航母雖會增加些財政負擔卻不難辦到。  從技術層面看,目前中國的民用造船噸位已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有為國外承建30萬噸油輪的船臺,更早在1974年便制成了核潛艇。以現有造艦能力,造出6萬噸級左右的核動力或常規大型航母不難辦到,只是國內電子儀器和船舶動力設備是弱項,所產航母在技術上會低于國際先進水平。  按照這一最基本的戰略思維要求衡量,中國若制造航母,顯然不能使主要對手感到害怕。目前和今后干預臺灣并威脅中國安全和統一的美國,具備最強的全球性精確的海空打擊力量,害怕的主要是遠程導彈反擊,根本不會害怕性能遠落后于自己且數量很少的航母。  以往的戰史早就說明,使用航母出戰只適合于“強打弱”,想“弱打強”絕無獲勝可能。二次大戰中的美日海戰便是例證。目前國際軍事舞臺上的“制高點”是制太空權,如美國的全球定點衛星的全天候監視,可鎖定任何地區大小0。3米以上的目標,并引導精確打擊。若無法粉碎美國制天權,戰時若以航母這樣的龐然大物迎敵,只能成為人家的活靶。中國若是擁有航母,只能對付既無衛星、也沒有遠程制導攻擊手段的中小國家。  從中華長遠的發展戰略看,今后確要面向大洋,然而目前的形勢是臺灣問題還有相當長時間難以解決。再受到美、日關系的制約,中國海軍遠沖不出西太平洋第一島鏈。至少在一、二十年內,中國的海上戰略目標還要限于島鏈內。面對當務之急是近海,如大量投資于發展遠洋武器,恐怕只會造出平時是供養包袱,戰時又不管用的裝備,最終如同《三國演義》中所說的那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戰臺海奪南沙毋須航母  航母的基本用途,是在以陸地為基地的航空兵鞭長莫及的地方活動,從作戰角度來分析,中國海軍目前擔負的主要任務并不急須裝備此種海上浮動機場。  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戰略任務的重中之重,也是陸、海、空、天四維空間的各部頭號任務。臺島距離大陸最近處140公里,最遠亦不過200公里。就算是繞到島東岸攻擊也不足300公里,這在陸基航空兵看來只是近程作戰。  解放軍因“腿短”及老舊被淘汰的老式殲七戰斗機,航程最遠也有1400公里,活動半徑也有400公里。而新型殲七(包括超七)的活動半徑都提高到六、七百公里,SU27和SU30活動半徑更在1000公里以上,攻臺作戰本身用不著航母。至于遏制強敵介入,則如前所述,航母實際又起不到威懾作用。  上世紀90年代以前,南沙群島在中國戰機作戰半徑之外,無法掩護艦艇前往,成為在島礁爭奪中處于被動的主要原因。目前這一問題通過三種途徑已能得到解決:一是在西沙群島中最大的永興島修建了機場,可供對跑道距離要求較短的第三代輕型戰斗機(如“梟龍”、殲七FM)起降,等于把原先由海南島至南沙1000公里的飛行距離縮短了400公里;二是引進和自產SU27這種航程近3000公里的重型戰斗機,作戰范圍也可覆蓋南沙;三是制成空中加油機,因而能維持戰斗機較長時間留空。  當前中國對南沙群島之所以沒有再動武,主要原因已不是艦艇缺乏空中掩護,而是顧慮到復雜的國際形勢以及同東盟國家的關系。今后若是真的再起戰端,以中國現有之力對付南沙周邊那些海空軍,不用航母也可勝算。  至于對穿越馬六甲海峽、橫跨印度洋的上萬公里遠洋石油運輸加,中國以航母保護既不需要也不現實。在未來,弱國、小國不敢也不大可能截斷中國的海上石油運輸;面對大國強國攔截,中國用并不先進和數量不多的航母也無法打破。  總而言之,對今后面臨的作戰任務看,中國如建造航母,只會處于打強敵不管用,打弱敵用不著的處境,并無太大的實用價值。  航母海上霸主地位已失  世界上任何武器都有自身一定的適用期,過時的裝備再壯觀,也不過是龐大無用的恐龍。二戰中被航母無情取代的昔日海上霸主戰列艦便是明證,航母問世近百年,實際已經走過了鼎盛期,現在處于“落日的輝煌”。在這一領域,中國想跟隨追趕早已錯過時機,不如走捷徑超越。  航母作為一個難以隱蔽且無法大幅提高運動速度的海上龐然大物,近些年對它的打擊手段發展遠遠超過其自身防衛的發展。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美國便開始考慮研制替代航母的海上主戰裝備,并提出了發展裝備遠程攻擊導彈的“武庫艦”計劃。  從現實和發展的角度看,航母作為海軍主力艦船進行海上決戰的戰略理論已經過時,目前它主要用來攻擊岸上目標。不過若有強勁對手決意反擊,航母會遭受越來越多不斷進步的攻擊物威脅,如攻擊機、導彈、潛艇、水雷等,幸免于難的可能性極小。在未來的海空天一體戰中,有很強隱蔽能力且能攜帶大量導彈的核潛艇無疑是主角,全球性衛星系統又是它頭上的保護神和引路者。現在美英俄法海軍經費用項中,第一位都給了核潛艇。  開辟水下戰場,是21世紀賜予中國奪取海洋戰場主動的最佳的也是唯一的機會。那些其貌不揚的潛艇雖遠沒有航母那樣威武,也無法在展覽時迎來成千上萬的觀眾和歡呼者,但其作戰威力卻遠勝于航母。現在一艘核潛艇的核導彈,便足以摧毀世界上任何大國的全部精華。若改換常規導彈,有精確制導能力也能點中對手要穴。  從發展眼光看,今后中國想增強海上力量,便要著力抓太空和水下兩頭。至于水面艦只,搞幾千噸級的驅逐艦、護衛艦足矣。那些買來的舊航母,則讓他們停在海邊做游樂場,在憑吊之余可傳授些國防觀念上與時俱進的教育。中國建造航母的時機已經成熟國是否要建造航母,爭論已久,其實大可不必,航母作為一個軍事大國、強國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國一定要有、要建,只是何時建,什么時候有,這就需要中國的最高決策者們根據國際大氣候、中國周邊的小環境,以及國力和軍費的承受能力來決定。最近,網上的航母之爭又開始激烈,昨日鳳凰臺網又傳出國家主席胡錦濤訪俄期間,已正式向俄方提出購買航母的事宜,孰真孰假,難以判定。但仔細分析,本人認為,中國建造航母的時機已經成熟,其理由有:  1、伊拉克戰爭后,美國的全球戰略促使中國要想作為一大國在世界上舞臺發揮一定的作用,就必需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才能走出國門;  2、戰后,美國占領了伊拉克,將控制著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石油資源,中國為了保證其經濟發展所需石油資源不受人控制,需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維護其自身的利益;  3、航母建造周期較長,3-4年造艦時間,2-3年的試航時間,也就是說,現在建造,至少也要到2010年左右才能成軍,無論是自己建造還是購買下單,現正是時機;  4、一支能走出國門,并具有一定戰斗力的海軍,至少需要三艘航母,中國目前的建造航母的基礎設施,估計最多同時能承受二艘,所以要求俄羅斯幫助建造一艘,并提供和引進一些相關技術的可能性很大。這樣,在2010年左右,中國能有三艘航母戰斗群和目前已購買的三艘廢舊航母平臺,一旦發生戰事,就有可能將我國的海防前沿整體向縱深延伸500-1000公里,沿海一帶發達的城市就不會赤裸裸的暴露在對方的航母、飛機和巡航導彈威脅之下;  5、最近170導彈驅逐艦的順利下水,以及093、094核潛艇的試航等,標志著我國為航母配套的戰艦,在2008年以后就可全部完成;  6、新近剛下訂單的海航“蘇30”和我國新機“殲10”,幾年以后將可完全滿足航母艦載機的需要;  7、北斗一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的衛星導航系統的成功建立,為我們發展一支遠洋海軍提供了有力的通訊指揮保障;  8、今年的非典流行,促使中國清醒的認識到民族利益為重,只要中國發展強大,人家任何時候都會認為中國是最大的威脅;  9、和平統一臺灣必須要有一支能開進到太平洋深處的強大海軍力量。目前我們所采取的一切行動都是應急措施,只要臺灣當局不觸及到讓大陸動武的“三原則”,我們就只能耐心的等待,中國政府已多次重申,臺灣問題不能無限期的拖延下去,等到2010-2012年左右,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將是目前的2-3倍,也就是說那時的中國,將是現在的2-3個中國,到時和平統一臺灣,不管臺灣當局原意與否,大陸都將會采取主動,海軍航母艦隊從臺灣的兩側進入到臺灣的東面,在靠近臺灣省海域的公海上巡邏,行施象征意義上的管轄,臺灣問題就是真正的內部事務了;  10、中國的戰略核動力潛艇力量需要有一支航母艦隊護送到大洋的深處,才能發揮真正的核威懾作用。這就好比老虎關進籠子,放到動物園內,它就成了人們觀賞的寵物,一旦將它放歸森林,它就成為獸中之王。  總之,中國建造航母的時機已經成熟,國人盼望已久的航母之夢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夢想成真,變為現實。。

熱心網友

中國還不遠征任何一個國家,主要用于遠程做戰的航母對現在的中國沒有任何意義 ,還要守好老家再圖發展

熱心網友

有必要造,如果想遠洋作戰的話

熱心網友

絕對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