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血很熱導致皮膚表面用力一碰就有紅塊而且也很熱,但紅塊會慢慢消退,表皮還是很熱,內部很燥熱我的全身皮膚在洗完澡會有不同部位出現大面積呈塊狀或條狀或斑點狀的紅塊,但不癢而且只要在涼快的環境下會慢慢消退,但全身還是感覺很燥熱,洗澡時上半身的冷水到下半身就變溫水了.去過醫院,有皮膚專家說我是慢性蕁麻疹,但吃了不少藥還是不見好,尤其是感覺身上的血越來越熱,現在還開始發癢,有一位中醫告訴我有可能是血小斑引起的,我不知到對不對
熱心網友
體質問題,蕁麻疹確如上位所說,吃些抗組胺的藥會緩解,遠期療效中醫藥效果好些,但不是血小板的事,找個好些的中醫看看,吃些涼血的藥,應該沒問題。
熱心網友
慢性蕁麻疹在皮膚科尚無統一的定義,國外學者把病程超過4周的蕁麻疹稱為慢性蕁麻疹,而國內一般把病程超過3個月以上的蕁麻疹稱為慢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的皮疹主要表現為此起彼伏的風團伴輕重不一的瘙癢。大多數病人發作常有規律性,或夜間發作,或清晨驟起。有些患者在寒冷的環境下易反復發作。病情輕者,對生活、學習與工作并無大礙;病情重者,會明顯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有文獻報道近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得過一次蕁...
熱心網友
慢性蕁麻疹在皮膚科尚無統一的定義,國外學者把病程超過4周的蕁麻疹稱為慢性蕁麻疹,而國內一般把病程超過3個月以上的蕁麻疹稱為慢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的皮疹主要表現為此起彼伏的風團伴輕重不一的瘙癢。大多數病人發作常有規律性,或夜間發作,或清晨驟起。有些患者在寒冷的環境下易反復發作。病情輕者,對生活、學習與工作并無大礙;病情重者,會明顯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有文獻報道近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得過一次蕁麻疹。能明確為藥物或食物等因素引起的蕁麻疹,使用抗組胺藥治療后,病情可迅速痊愈,而找不到確切原因的蕁麻疹,采用常規治療,只能取得近期效果,一旦停藥,病情會迅速復發。 有少數慢性蕁麻疹患者,由于生活環境、飲食起居的改變,疾病竟不藥而愈。這可能與患者脫離了原先與之密切接觸的致敏原有關。而大部分慢性蕁麻疹患者病程可長達數年或10余年,甚至數十年。在這些患者中有的癥狀輕微,不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與工作,只要平時盡可能避免食用高蛋白食物(如魚、蝦、蟹、蠶蛹等),不飲酒,無須治療。病情較重者,如全身泛發風團,水腫性紅斑,瘙癢明顯,伴胸悶、心悸、頭昏、煩燥等癥狀者應給予積極治療。 目前,抗組胺類藥有H1受體和H2受體拮抗劑兩大類。以H1受體拮抗劑最為常用,H1受體拮抗劑又有兩代可供臨床使用。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有撲爾敏、多慮平、賽庚啶、苯海拉明等;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有咪唑斯汀、依巴斯汀、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阿司咪唑、特非那定等。選用以上任何一種抗組胺藥都有較好的療效。而第二代抗組胺藥口服吸收迅速,藥物較難透過血腦屏障,對中樞神經系統影響較小,不產生或僅有輕微嗜睡作用。且作用時間較長,大多數可維持24小時,因而廣受醫患雙方的歡迎,在臨床應用最為廣泛,尤其對一些駕駛員、高空作業者等特殊人員及慢性病例更為適用。據《中華皮膚科雜志》、《臨床皮肝科雜志》、《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該類藥每天僅服1次1片即可有效防止風團發生,控制瘙癢。病情較重者可以兩代藥任選一種合用,以提高療效。國外有學者采用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發現H1受體拮抗藥聯合H2受體拮抗藥(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優于單用H1受體拮抗藥。筆者在皮膚科臨床中常選用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西替利嗪四藥之一,采用每天1次1片10mg口服治療慢性蕁麻疹,持續治療1~3月,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大部分患者可控制病情。病情輕者可隔日1片,或每3天1片,也可有效控制風團產生。為防止耐藥現象的發生,上述藥品可交替使用。少數患者療效不明顯者可加服多慮平片12.5mg或25mg,每晚1次及西咪替丁片每次0.2g,口服,每日3次。由于患者口服用劑量較小,長期服用也未發現有明顯不良反應。當然有嚴重心率失常患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當慎用。兒童、駕駛員、高空作業者等特殊人員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