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有根據!謝謝!

熱心網友

  古辰光,常州叫“六龍城”,又叫“龍城”,素有“自古蘭陵號六龍”之稱。為啥叫“龍城”呢?有這樣一個故事。  傳說在秦朝時,常州郡城西北數十里地,有一座九龍山,山上有一座古廟,廟里的當家和尚叫弘智。一天晚上,人世間獨自在方丈間念經,忽然聽得“吱呀”一聲門響,從外面走進一個人來,此人生得高頭大耳,黃發、黃眉、黃須,身穿杏黃色官服,腳蹬黑色厚底靴,儼然有上界神仙風度。弘智和尚見了,連忙站起來施禮道:“仙家深夜到此,有失迎迓!”來人道:“長老請了!我乃東海龍王長江妃子所生九太子也!六百年來,我和八位兄長奉命鎮守這一帶群山,我是這里九龍山的山神,前些時,秦始皇趕山,把我八位兄長的山頭號都趕跑了,他們不敢同始皇帝斗,卻又舍不得離開這里,于是都想來打我的主意,準備搶占我的山頭,看來最近必將有一場惡戰。為此,今特來祁求長老,到時務必率領全寺僧眾,鳴金擊鼓、助我作戰。切記切記,后會有期!”說罷化作一條黃龍騰空而去。  弘智一驚,睜開眼睛,才知剛才做了一場夢。盡管夢中山神的話仍然記得清清楚楚,心想是做夢嘛,何必當真,便熄燈安息,一宿無話。次日,又是平安無事,他就更加不把此事放在心上了。第三天,正是五月初五,風和日麗,萬里無云,九龍山上百花齊放、 景色宜人。弘智和尚吃過中飯,山下山上、山前山后,四處轉了一圈,一時感到有些倦意,雙手仰天打了一個“哈欠”,正想回廟里午睡,突然看到天空中狂風驟起,滾滾的烏云從四面八方擁來,一下子便遮去了太陽,蓋沒了山巒,只見電光閃閃,雷聲隆隆,頃刻間暴雨嘩嘩地傾盆而下,弘智見此光景,當即想起那天夢中山神的囑托,心想莫非真的群龍來奪山了?!便急急忙忙跑回廟里,吩咐香火、匠工在山門中敲鑼打鼓,自己率領全寺大小和尚一起集中到大雄寶殿,眾僧齊聲念佛誦經、擊鼓撞鐘,不多一會,懸掛在大殿右手的銅鐘發出了“當!當 !當!……”宏亮的鐘聲,蓋住了呼嘯的暴風驟雨,震憾著山崗,持續了約莫半個時辰。突然,天空中豁然開朗,祥云驅散了烏云,巍峨的九龍山又沐浴在溫暖的金色陽光之中了。  當天晚上,弘智和尚和往常一樣,焚香默坐,慢慢入定,他眼睛一瞇,看到山神菩薩又來到他的面前,笑嘻嘻地說:“今天中午,群龍前來攻山,我寡不敵眾,眼看就要敗北,多虧你及時率眾以金鼓相助,得以轉敗為勝。現在兩條為首的惡龍已往宜興山里,其他六龍都已逃回郡城。我今天來除了感謝你,還請你前往郡城安撫我的六位兄長。盡管他們無理,我卻還是有情,希望他們在城里安居樂業、為民造福,切勿無事生非、自相殘殺,每年五月初五,可在云溪相聚……”說著又化作一條黃龍騰空而飛了。  弘智睜開眼睛,覺得似夢非夢,卻又不敢怠慢。第二天一清早,他便急急忙忙來到郡城,一面化緣一面尋訪六龍蹤跡。他從縣前轉到府前、城南尋到城北,日復一日、夏去冬來,眼看將近一年,盡管勿曾尋到“龍跡”,卻在老百姓中間散布了六條天龍降臨常州的消息,城內云溪兩岸的居民們就集資建造了一條五色龍船;東門外頭的百姓聽見了也不落后,同樣募捐集資,建造了大小青龍船各一條;西門的群眾知道了,也集資造了一條金龍船和一條白龍船;北門的百姓則造了烏龍船。到了五月初五那天,城內城外的六條龍船一字形排列在去溪中段的白去古渡,觀看的百姓無法計數。看客中間不知那位喊了一句:“六條龍船真好看,為啥勿劃將起來比比看!”這話提船上的水手,大家爭先恐后地向前劃了起來,真是盛況空前,熱鬧非凡!  從此,五月初五劃龍船,“去溪況渡”的風俗便在常州流傳了下來,延續了二千多年之久,郡城便被稱為“六龍城”,常州也就有了“龍城”的別名。 。

熱心網友

常州別稱"龍城",是因為常州人蕭衍(502--549年)由于六龍降臨而代南齊稱帝,所以把故鄉常州稱為"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