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幾乎每一部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記錄片都有這樣一個鏡頭:一群象兀鷹一樣的飛機遮天蔽日而來。猛然間,它們以近乎與地面垂直的角度向下俯沖,發出尖利的怪嘯聲……。這就是著名的Ju-87斯圖卡。  為了幫助民眾識別敵機,英國漫畫家Wren曾寫了一首詩來描述它:A crooked wing,a square-cut tail,Fat legs below and a bomb to trail,Deep-jowled before a glasshouse hump,The Stuka's an unshapely lump。"(一個歪翅膀、方塊尾巴、兩個胖腿之間有一枚炸彈,玻璃駝峰前面長著雙下巴,斯圖卡實在是臃腫的丑八怪)  當時,皇家空軍剛剛贏得了生死攸關的大不列顛空戰,英國人終于可以頗為自得地嘲笑鎩羽而歸的德國轟炸機。但僅僅兩個月前,斯圖卡還是一個令對方軍隊提起就膽戰心驚的名字。  希特勒上臺后,德國開始重整軍備。由于空軍首腦戈林與希特勒的親密關系,空軍的發展被放在首位,多種型號的戰斗機、轟炸機和其他輔助飛機投入開發設計。考慮到精確轟炸的需要,34年德國空軍決定研制一種俯沖轟炸機,幾家飛機公司投入競爭設計,由空軍技術部最后決定采用哪種方案。項目的主持決策人烏迪特(Ernst Udet),是一次大戰德國最著名的王牌飛行員之一,創下擊落62架敵機的戰績。出于一個老飛行員對飛行的酷愛,他親自試飛各原型機。首先飛的是海因克爾(Heinkel)公司研制的He118,結果飛行中飛機失去控制,烏迪特被迫跳傘。當救護人員在一片玉米地里找到他時,發現他身上傷痕累累。原來他被降落傘纏住了,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他嘴里還不停地喃喃咒罵著“這該死的降落傘……”。但由于沒有傷筋動骨,他恢復得很快。第二天He118的設計師海因克爾帶著六瓶香檳去醫院看望烏迪特,結果倆人半小時里就干了三分之一。  接著輪到容克(Junker)公司的Ju-87。它有一對象海鷗一般微微上揚的機翼,能以比He118更陡的角度俯沖,也沒給烏迪特什么麻煩。于是,Ju-87在37年春季投入批量生產。德軍把這種俯沖轟炸機稱為Sturzkampfflugzeug,簡稱Stuka——斯圖卡。由于它在二次大戰,特別是大戰前期的赫赫威名,斯圖卡這個詞被收入軍語詞典,成為俯沖轟炸機的代名詞。  1937開始的西班牙內戰,為各國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武器實驗場。德國許多新裝備的武器都在那里接受了實戰的檢驗,其中也包括了斯圖卡A1型。在這場戰爭中,斯圖卡用西班牙人的鮮血證實了它的威力,也完善了德軍“閃電戰”的構想:德軍裝甲部隊無需配備重型火炮,而以斯圖卡代之。  西班牙內戰后開始大量生產經過改進的斯圖卡B型。它采用雙人機組。推進動力為一臺1100馬力的Jumbo211Da液冷V型12缸發動機。防御火力為由駕駛員控制的固定在機翼兩側的兩挺MG17型7.92毫米機槍和由后座無線電員操縱的一挺MG15型7.92毫米機槍。機身腹部中心線可懸掛一枚500公斤重型炸彈,兩側翼下另可加掛110公斤炸彈各一枚。斯圖卡機體非常牢固,故能以80度的角度向下急劇俯沖。它所裝備的自動計算裝置可正確計算出開始俯沖和拉起機頭的時機,在前翼梁下裝有一對俯沖減速板,而其肥大的主起落架在飛機俯沖時也起到減速的作用。這些特點使斯圖卡具有極高的轟炸精度,圓徑誤差在25米以內。在斯圖卡的機頭冷卻進氣口裝有一個空氣驅動的發聲裝置,在俯沖時發出類似空襲警報的凄利的尖嘯聲,在炸彈還沒落下以前,已對地面的人的心理造成極大的沖擊,加強了打擊效果。  1939年9月1日,斯圖卡是第一批越過波蘭邊境實施空襲的飛機。之后,轟炸荷蘭兵營,摧毀比利時堅固堡壘,粉碎法國坦克部隊的反沖擊,掃射敦刻爾克海灘上等待撤退的英國遠征軍,斯圖卡作為德軍閃電戰的先導縱橫歐洲戰場。除了轟炸交通樞紐、軍用設施等固定目標外,斯圖卡最重要的作用是為德軍裝甲部隊提供近距支援。  在德軍每個坦克師都配備有空軍的聯絡員,一旦遇到敵軍的抵抗,立即呼喚空中支援,大批斯圖卡隨之而到,以準確的轟炸迅速瓦解對方的防御,可以說斯圖卡就是德軍裝甲部隊的(飛行)遠程火炮。由于有斯圖卡開道,德軍坦克才能以令所有軍事評論家瞠目結舌的速度快速推進。斯圖卡也由此名聲大振,成為德軍閃電戰的王牌。  1940夏季的大不列顛空戰中,斯圖卡同樣充當轟炸英國南部的主力之一。但此時缺少己方戰斗機的護航(作為德軍戰斗機主力的bf109因航程所限,無法提供全程保護),斯圖卡失去了往日的威風。因為自身防御火力的不足,在英軍戰斗機的攻擊下,斯圖卡損失慘重,不久就不再出現于倫敦上空。一部分移交給意大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和羅馬尼牙等國空軍使用,并出現了加裝副油箱以增大航程的Ju-87R型。   40年之后,容克公司又發展出Ju-87D型。其發動機馬力增加至1400馬力,總載彈量也隨之提高到1800公斤。后座機槍增為兩挺,以彌補防御火力弱的缺陷。該型機廣泛活躍于東線(蘇聯)和北非戰場。只要德軍掌握了戰場的制空權,斯圖卡仍可一顯身手。  在向斯大林格勒挺進途中,德軍在一個小鎮外遭到頑強抵抗。于是召喚空中支援。十余架斯圖卡馬上飛臨小鎮上空,只經過一輪俯沖轟炸,鎮內的蘇軍即宣布投降。斯圖卡的威力由此可見一斑。  為對付蘇軍數量眾多的坦克。1942年德國研制出Ju-87G型,兩邊機翼下裝有37毫米機炮各一門,專門擔任坦克殺手的角色,戰績相當不錯。本來德軍是準備以Ju-187作為Ju-87的后繼機,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能投入生產。在整個二次大戰期間,斯圖卡始終是德軍有效的戰術支援武器,實為同類機種中的經典杰作。其他基本戰術技術數據(Ju-87D-5型):機長:     11.10公尺翼展:     15.25公尺機高:     3.90公尺最大起飛重量: 6585公斤最高時速:    402公里升限”     7320公尺最大航程:   1000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