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中日兩國圍繞東海石油開采的主權問題,發生了嚴重的對立。上到政府首腦、閣僚議員,下到草民百姓、知識精英,各抒己見,紛紛表達了嚴重的關注。

熱心網友

某家以為,對日本的“大膽行動”,我國還是應該采取一個“忍”字,決不能先開第一槍,也不要派軍艦去同日本對峙。因為任何中日沖突,會導致日美同盟生效,導致中美沖突,一旦戰敗使我國面臨很艱難的國際環境。日本的“大膽行動”之一,就是在“日中中間線”日本一側,“春曉”對面試采,對于這種行動,我國的對策應該“口頭抗議”一下算了,保留在今后適當的時候,也越過“日中中間線”的權利。日本的“大膽行動”之二,就是在膽子大到越過“日中中間線”,同時跑到“天外天”等邊上試采,對于這種行動,我國的對策應該“口頭抗議”,“宣布日本的行為是侵略和宣戰”,同時照會美國,要求其宣布廢除“日美同盟”,當然美國不會答應。但是,我國從此可以宣布“我國已經遭到美日同盟的具體威脅和日本入侵”,可以甩開手擴軍。例如擴充核導彈庫,以及飛機導彈的軍工生產能力等。也容易得到國際同情。日本的“大膽行動”之三,就是在膽子大到攻擊、炸毀“天外天”、“春曉”平臺,對于這種行動,我國的對策應該“口頭抗議”,“宣布日本的行為是侵略和宣戰”,“立即中斷中日貿易”,同時照會美國,要求其宣布廢除“日美同盟”,如果美國不答應、不能約束日本,我國宣布“我國已經遭到美日同盟的具體威脅和日本入侵”,立即甩開手擴軍。向全球宣布國會已經就擴充洲際核導彈庫到300枚的計劃立法,以及飛機導彈的軍工生產能力等。也容易得到國際國內同情。所以,同日本開火是下策,吃點油氣虧,離間日美同盟,為核擴軍掃平道路才是上策,所謂“吃小虧占大便宜”。 。

熱心網友

中日東海爭端起因及無奈2005年5月31日,第二輪中日外交局長級會談的無疾而終。隨后日本經濟產業相中川昭一宣布,為應對中方的強硬態度,將于6月正式授權日本民間企業在“東海中間線”日本一側進行“試開采”。并對日本電視臺記者表示,日本海上保安廳及海上自衛隊將制訂相關措施,保證“試開采”順利進行。由此,中日兩國關于東海油氣田開發以及經濟海域劃線問題的矛盾越來越表面化。 一。中日東海資源之爭的背景 其實,早有2004年4月,中日兩國就曾就海權問題進行過磋商。在當時磋商的多個問題中,中方進行了如下表述“尊重國際海洋法條約,但中國企業的開采行為完全是在中國領海內。”同時還強調了“沖之鳥島”僅是一塊巖石的立場。 但產生東海之爭的根源,是在于日本媒體的惡意炒作。2004年5月27日,《東京新聞》記者和杏林大學教授平松茂雄乘飛機對正在興建中的中國東海“春曉”天然氣開采設施的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隨后幾天題為《中國在日中邊界海域興建天然氣開發設施》、《日中兩國間新的懸案》等報道和評論在《東京新聞》上連續刊出。其中充斥著“中國向東海擴張”、“中國企圖獨占東海資源”等煽動性文字。而日本大小數百家網站立即進行了轉帖,結果造成日本民眾在這種惡性鼓動下產生了嚴重的不滿情緒。這種不滿情緒伴隨著2004年足球亞洲杯,中國球迷針對日本足球隊的種種不理性舉動的媒體報導而迅速在全日本民眾中蔓延。進爾,日本媒體開始批評小泉政府“反應遲鈍”、“損害國家利益”。同時,一些有政治目的的政客和強硬勢力也參與進來,要求小泉政府立即采取行動,“維護本國海洋權益”。 在這種背景下,日本政府官員的行為也逐步升級。首先,2004年6月23日,經濟產業相中川昭一乘直升機飛到東海上空對中國的“天外天”、“平湖”和“春曉”三個油氣田進行了約一個小時的“視察”,并認定中國侵犯了日本的海域經濟權益。6月29日,中川對外表示,日本政府已經決定7月上旬派出海洋調查船前往東海海域“中間線”日本一側進行海底資源調查。在當月舉行的兩國外長會談中,時任日本外相的川口順子向李肇星部長表示,日本希望中方能提供開發區域海底的地質構造數據,遭中方拒絕,但中方同意就此問題與日方展開磋商。同月,原本參于中國東海油氣田開發的美國公司突然宣布單方面退出,兩國的東海糾紛正式進入前臺。 2004年10月25日,兩國就此問題舉行了事務性會談,日方參加人員為外務省亞太局局長和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廳長,中方參加人員為外交部亞洲司司長。表面上看,兩國是針對中方的東海油氣田設施而進行會談,但實際上,兩國都知道這與“東海經濟海域劃界”問題細不可分。所以日本方面采取了“先聲奪人”的手段,用“日本領土沿岸200海里”的方案代替之前一直強調的“中間線”原則 ,借此抬高價碼,在談判中爭得更大的回旋余地,企圖通過進一步向中國施壓來迫使中方同意此前日本一直單方面強調的“中間線”原則。可是日方新提出的“沿岸200海里”及延伸部分,不僅大大超過了“中間線”而且將屬于中國的領海以及包括福建等沿海地區的陸地也劃入其中,顯然是不切實際的“獅子大開口”,在中方看來,日方的要求“霸道且無理”。同時,日方還要求中國方面提供春曉油氣田的具體數據,并在“中間線”日本一側海域進行礦區設定,以及中國海洋調查船的具體活動數據。對于日方的這種態度,中國方面給予斷然拒絕,這次會談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結果。 但日本方面非但沒有反思已方在會談時采取了耍小聰明式不切實際的策略,反倒認為中方沒有解決問題的誠意。在日本國內民族主義抬頭、厭中情緒泛濫的背景下,2004年12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在05年的預算中列入高達130億日元的調查費,用于對海洋資源的勘探和試驗性開采。此前日本經濟產業省提出的預算是100億日元,日本政府在最后時刻又追加了30億日元,使相關經費爆漲到超過前一年度340%還多。不但要租借歐洲國家的調查船立即投入東海海域調查,而且還將自行建造8000噸級能利用地震波對地質結構進行三維立體勘測的全新海洋調查船,對爭議海域進行大范圍調查。而中國與韓國擁有的海調船只有2000至4000噸級。 還不只于此,針對于海洋權益問題,日本于2004年8月7日,召開了“大陸架調查與海洋資源相關省廳聯絡會議”,制定了“確保蘊藏著礦物資源的大陸架權益”的基本方針。此后不久,由小泉直接領導的委員會“海洋權益相關閣僚會議”還出臺了名為《關于劃定大陸架的基本構想》的戰略性文件,規定“從2004年至2009年,要投入1000億日元,運用一切方法,達到2009年5月底向聯合國大陸架界定委員會提交有關日本大陸架的詳細資料的目標,以達到將日本大陸架擴展到350海里的目的”。日本的“大陸架調查推進議員聯盟”指出:“如果日本要求延伸大陸架范圍的主張能夠得到批準,那么日本的國土面積就可以擴大為目前的大約1。7倍,一躍躋身資源大國。大陸架是留給日本未來的一份非常可觀的財富。”  面對日本方面的“全面總動員”,中方態度低調。中國外交部長助理沈國放就兩國的領海爭議召見日本駐華大使,對日本派船到兩國爭議海域進行海洋調查一事表示“嚴重關切”,并在例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中日雙方在東海劃界問題上存在爭議,中方立場是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希望日方能夠從維護兩國關系大局出發,不要采取任何使事態復雜化的言行。”而小泉在其后的發言中也曾明確表示“就兩國的爭議,應該通過協商進行解決,要把東海變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 2005年3月28日,中日局長級會談首次舉行,但在雙方基本立場沒有任何變化的前題下,會談依然沒能取得任何進展。4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公布其調查結果,認定中方“春曉”和“斷橋”兩個油氣田與“中間線”日方一側的海底油氣資源相連接,并借以“吸管效應”為由,認為中方油氣田將會吸走本屬于日方的油氣資源。而在此前后,日本政府又通過了自衛隊進行大規模調整的方案,將于08年前,原駐北海道的F15戰術機部隊轉駐扎到沖繩,同時在沖繩諸島增兵。日方宣稱是為了更好的執行“日美同盟”戰略關系,但中方媒體顯然認為,日方是為了東海爭議和臺灣問題在提前進行著軍事準備。 5月30-31日,隨著兩國的第二輪局長級會談再次無疾而終,日方官員和媒體開始變得“不耐煩”起來。在會談結束的當日,日本富士電視臺晚間新聞的資深節目主持人,就這樣形容中方在此問題上的態度“我的東西是我的,你的東西也是我的。”如此不切實際的煽動效果只能是使日本民眾的認識產生越來越大的混亂。中川昭一認為,中方是利用會談在拖延時間,因為中方曾宣布春曉油氣田將于10月正式投產,一旦中方油氣田投產,日本提出讓中方停止作業的要求就會撤底失敗。這也正是日方急于在近期發放民間企業在東海進行“試開采”的原因。雖然下一輪會談很快將在東京舉行,但顯然日本政府內一些人已經不抱太大希望,兩國的矛盾面臨激化。 二。吸管效應與中間線爭議 當日本媒體就東海問題對國民進行著越來越頻繁的“視聽轟炸”和日本政府越發強硬的進行著各種明里暗里的動作之時,很多人要問,日本方面從政府到民間緣何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映?這便可提到日方就春曉等油氣田所提出的“吸管效應”以及在東海問題上日方所一直單方面強調的“中間線”原則。 根據“圣地亞哥宣言”的內容規定,由領土向外延伸200海里之內,屬于所有國家的排他性經濟區(經濟專屬海域),1960年之后的《國際海洋法條約》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也是如是規定。但中日之間的海域寬度并不足400海里,最寬處也只有360海里,所以無法完全兌現這一規定。日方借200海里經濟專屬區的概念以及舊“大陸架條約”第6條的規定,認為兩國在劃定距離不足400海里的經濟專屬區分界線時,要以雙方等距離的中心線進行劃分,就便是日方所強調的“中間線”原則。日方早在1982年開始,曾數次向中國方面提出了此原則,希望正式界定兩國的海洋經濟專屬區分界線。中方顯然一直不認同日方的說法,但當時因為鄧小平訪日的成功,兩國關系正在進入全面發展期,日方對華的大量無償援助和低息貸款正在源源不斷的進入中國,兩國的政治、經貿關系正處于后來被稱之為“日中蜜月期”的良好發展階段,為不使這種關系遭到阻礙和破壞,中方選擇了回避的態度,在此問題上未給日方明確的答復,就連釣魚島也采用了“擱置原則”,而日本政府的理解是“中方默認了中間線原則”,這就為日后兩國在東海劃界問題上產生的糾紛埋下了根源。 中方正在進行建設的“春曉”、“天外天”、“平湖”和“斷橋”四個油氣田的開采位置,均在日方所強調的“日中經濟海域分界中間線”的中方一側,最近的也距“中間線”五海里,這一點日本方面也并不反對。但因為海底油氣資源是連在一起,并存在流動性,所以日方擔心中方在距“中間線”如此之近的距離進行開采,會將中間線日方一側的資源“吸”過來,日方將這種情況,稱之為“吸管效應”。 三。中日兩國各執一辭 日方在此問題上的態度與中方產生了嚴重的錯位。就東海分界問題,中方根據國際《海洋法條約》第76條和77條,主張大陸架延伸理論,認為按中琉海溝(沖繩海溝)來為兩國專屬經濟區分界更符合國際法規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2500米深度是切斷大陸架的標準,而中琉海溝深度達2940米,完全符合此規定。《海洋法公約》相關規定,所有國家可以根據大陸架的自然伸延,將專屬經濟海域由200海里擴大至350海里,如果是這樣,那么目前日中兩國所產生爭議的海域均在中琉海溝西側,全部屬于中國。這一點,是日方無法容忍的說法。 再具體到“春曉”油氣田問題,中方同樣認為日本的所謂“吸管效應”是在進行挑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法律部總經理趙利國和探查部擔當經理王彥,日前在出席“日本華人教授會議”二周年紀念研討會時是曾對“春曉”油氣田問題的中方立場進行了明確細致的說明。 趙利國說,根據鄧小平“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精神,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中方就向日方提出在不涉及釣魚島主權的前題下,共同開發釣魚島附近海域的設想。直到1998年3月,中方還曾向日本提議,以有利于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為出發點,選擇東海浙東凹陷和臺北凹陷(包括釣魚島北部凹陷)的部分區域作為共同開發區,并希望與日方協商確定方案,但日方沒有響應中方的提議。 2003年,中海油、中石化與美國兩家公司簽訂的東海西湖合同完全在兩國爭議海域中方一側,目的就是不希望引起爭端。但日方頻繁出動艦船和飛機到中方作業現場進行監視、偵察和騷擾,有時甚至進入無爭議的中國海域50多公里,但中方為不使事態擴大,依然采取克制態度,但日方還是在各種場合散布所謂“吸管效應”,稱中方開發活動“吸”起日本資源。由于東海未劃界,說“中間線”以東就是日本的資源,這個前提是根本不成立的。而在此基楚上的“吸管效應”,在地質意義上也不存在,而且春曉氣田在地質油田技術定義的含油氣范圍并未跨越日方單方面主張的“中間線”。所以,中方對日本的無理要求不能接受,希望日方能本著“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把“和平之海、合作之海”的口號落到實處。 針對中方的說法,日本外務省國際報道官千葉明在接受日本華文平面媒體《中文導報》采訪時認為:中方提出共同開發,但日方堅持中間線理論。日方認為,中方希望在日本所屬海域內進行“共同開發”是不能接受的。中方在中間線中方一側開發油氣資源,日本并不在意,但日本關注不存在“吸管效應”的證據。對此,日本方面認為中方不能只說“空話”,需拿出數據來解釋論證。如果不能用數據論證,就應該停止開發。希望中方也能考慮日本的意見。 兩國為此問題甚至已經吵到國際會議。在剛剛結束的東盟和中日韓能源部長會議上,日方官員再次提出“吸管效應”,而中方反駁說,所謂“吸管效應”是滑稽的。首先,1990年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就是這個理由,這一理論在國際社會早已經站不住腳了。其次,大陸架是西高東低,油作為液體,即使流動,也是從中國這邊往日本那邊流,不可能倒著流。春曉油氣田距離沖繩列島還有370公里,距日本九州本島更有600多公里之遙,日方說“中國損害其利益”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四。東海問題是解不開的“死結” 從整個“春曉”事件的發展脈絡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兩國政府的矛盾交集點和雙方的立場、主張。但當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中日雙方的矛盾,其實屬于兩個問題:一。春曉油氣田問題,二。東海分界線問題。這兩個問題交織在一起,具有相當的復雜性。 單從春曉等油氣田事件來說,中方是有道理的。首先,當年伊拉克因為石油資源的“吸管效應”而入侵科威特,使這一理論在國際社會受到廣泛質疑,日方今日再提,顯然不能得到支持。而且,日方要求提供相關數據的要求也站不住腳,眾所周知,海洋調查數據的需要投入大量的尖端控測儀器設備,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并耗費相當長時間周期才能取得,所以海洋調查數據均被各國及其石油公司視為機密。而日方要求中方無條件提供數據,顯然缺少相關國際知識。在這方面,日本的《朝日新聞》也曾有過一些日方專家認同中方說法的報道,但這些少得可憐的言論被巨浪洶涌的煽動性言論快速吞沒,沒有留下什么反響。而日本輿論一再驚呼的“中國人動了我們的奶酷”,其實只是媒體缺少國際海洋法常識下民族情緒發酵的產物,而日本政府顯然成了被放到輿論煎鍋上的一塊飽受煎熬的燒餅,不得不隨著媒體的聲音而采取越來越強硬的動作。 但產生“春曉”事件的根本原因,是東海劃界問題,而在此問題上,具有深刻的復雜性,不容中國等閑視之。如果日方以“中國認為吸管效應不成立”為藉口而在“中間線”日方一側進行石油試開采,就會全面引發兩國東海的海權之爭。 在東海中日雙方爭議海域中,目前可以基本上劃分為三個部分。南部是釣魚島周邊200海里水域,占整個爭議海域的一半以上,中部是春曉等油氣田事件所牽扯到的,形狀為呈向右傾倒的正梯型狀的海區,占爭議海域的四分之一左右,北部是中國本土與日本本島之間的海域。根據聯合國公布的數據,東海的油氣儲量超過77億噸,至少夠中國使用80年,而日本按照它界定的范圍,東海包括整個周邊大陸架,如果確定是日本的,天然氣部分可供日本使用100年。 在北部爭議區,因為距日本本土較近,所以日本早已下手,在中硫海溝(沖繩海溝)大陸延伸線以西、“日中中間線”以東的大片海域,聯合韓國搶先設立了“日韓共同開發區域”,其劃定海域已將部分中日爭議海域劃入其中。在南部的釣魚島爭議區,因為日方占有實控的主動權,且在“擁有證據”上也自信滿滿,并不將中國的兩個政權(大陸與臺灣)的主張放在心上。因為在東海爭議區的南、北兩部分均“穩操實控權”,這也是日本在大約只占爭議區1/4的中部海域(春曉油氣田以東海域)也志在必得的根本原因。 (題外話:在中日兩國爭議面積最大、也是據說海底資源含量最豐富的釣魚島爭議區,中國的媒體和學界往往歸結于“美國在70年代給中日兩國關系埋下的定時炸彈”以及“自古以來。。。。。。”作為依據和說辭,但真正了解和研究過釣魚島背景的人,會覺得中方的說法過于輕率,而且回避了一些相當重要的細節,給人以片面之嫌。如果只是給國內的民眾說說倒也罷了,但如果以這種立場到國際上去談釣魚島問題,成功機率渺茫。因為釣魚島問題極具復雜性,筆者近期將單獨撰文進行說明。) 日本對整個東海問題的立場明確。既:在兩國平等原則下,用“中間線”平分兩國之間的海域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中方在“平分”的基礎上還想有所要求,就是“得寸進尺”,是要欺負日本。如果按這種“平等”原則,日方做出開發中間線日方一側資源的做法,顯然是正確的,而且不必再強調什么“吸管效應”,況且這次是中國主動挑起事端,破壞了原本和諧的東海,日方被迫采取行動也屬正常。而中方一再強調的“共同開發”,其實是企圖共同開發中間線日方一側的資源,想在本屬于日本的資源上分一杯羹,而且還想平分,中方的這種“共同開發”是不可能得到日本接受的。單從日方的角度看,這種說法似乎無可厚非。 但問題在于這條“中間線”是否真的如日方所說的那樣“合理”。中國駐日大使王毅,曾在日本媒體俱樂部上談到過此問題。王毅說,東海大部分海域都是中國大陸架的自然延伸,日本以面積狹小的沖繩幾個島就要與作為大陸并擁有漫長海岸線的中國進行“平分”是沒道理的。而且,這種“平分”也不是國際上處理海域糾紛的通行辦法,所以中方不能認同日本單方面劃定的“中間線”。 而圍繞著“共同開發”這一概念,雙方也是莫衷一是、各執一辭。中方的共同開發是希望開發“爭議海域”也就是日本自稱擁有專屬權的海域資源,這一點上日方不會接受。而日方最近也在強調“共同開發”,但卻是想聯合開發“中間線”周邊資源,中國認為日本在借題發揮,意欲單方面開采爭議海域資源。正所謂此“共同開發”非彼“共同開發”,兩國觀點可謂南轅北輒,由此可見,在兩國東海分界標準的問題上存在著原則性差距,特別是在釣魚島(日稱尖閣群島)的歸屬上中日立場都很堅決。而在兩國國內,同樣存在著日漸高漲的民族主義以及相互反感的民間抵觸情緒,在這種背景下,兩國想通過談判來取得所謂“共識”,簡直是天真的癡人說夢。 五。解析中日對國際仲裁的顧慮 其實,在和平解決海域糾紛的問題上,國際上是有不少先例的。比如1969年,德國與丹麥荷蘭、1977年英國與法國的大架陸糾紛,1984年美國與加拿大的漁業糾紛,1982年突尼斯與利比亞、1985年利比亞與馬耳他的大陸架紛爭都通過國際仲裁得到解決,但中日兩國對國際仲裁,顯然都有各自的顧慮。 日本首先不情愿進行國際仲裁,因為國際上通行的依據是聯合國海洋法的大陸架原則,最為典型的就是英國、挪威的北海大陸架之爭和澳大利亞與印度尼西亞的海洋劃界之爭,都是按自然延伸原則,以海溝作為劃界標準,完全沒有考慮所謂中間線。日本自知“中間線”理論在國際法上站不住腳,所以當然并不情愿把“既得利益”拿到國際法庭上,由別人進行裁定。 而中國更不愿意進行國際仲裁。雖然中方擁有令日本避之不及的大陸架依據,但卻不敢輕易使用它。因為中國東海問題與中國南海問題有連動效應,而中國在南海與東盟諸國的爭議海域中,幾乎所有的大陸架都不在中國一方。如果中國動用大陸架原則解決東海問題,那么大陸架原則也必將成為南海問題解決的主要依據,這無異于保了右手卻丟掉左手,并不符合中國的整體利益。 而且根據國際法,如果國際法庭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爭議地的歸屬問題,那么國際仲裁委員會有權將爭議土地或海域“凍結”相當長一段時間,在此期間,爭議地將交由聯合國進行管理。顯然,這一條對中日兩國的利益都將造成傷害。所以,東海問題還是要由中日兩國來解決。 六。東海問題前景展望 雖然,中日兩國都有著與他國進行聯合開發的經驗,(日本與韓國、中國與越南、菲律賓),但在東海這個燙山芋面前,中日兩國政府都沒有多少妥協的談判余地,更何況是原則性的讓步,所以筆者可以如此斷言,兩國一而再、再而三的舉行針對東海問題的政治磋商,根本不會取得任何實質性和根本性的成果。但要使矛盾激化,兩國也都有難處。 其實,如果沒有臺灣問題,中國完全可以對日本強硬起來,但臺灣問題遲遲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甚至本質性的緩解都沒有。正因為如此,日本這個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的美國親密盟友兼“超級航空母航”才成為令中國不敢輕舉妄動的重要力量。如果兩國因東海問題鬧僵,甚至發展到發生小規模軍事沖突,那必將刺激日本向臺灣靠攏。 日臺之間現在雖然小動作頻繁,但日本政府對臺灣的整體立場依然處于模糊階段,一旦日本改變態度,全力配合美國協防臺灣,那么同時面對美國和日本兩個軍事強權,中國對臺灣的軍事壓力將會蕩然無存,而臺獨小朝廷則會氣囂大漲,全面推動分裂路線。臺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所以在對日關系的問題上,中國有時也不得不投鼠忌器。這是讓中國不能放開手腳的最根本原因,相比之下,日中經貿關系尚在其次。 日本方面也不可能肆無忌旦的任意行事。中國,對于日本來說是個不可能回避的存在,在令日本憂慮的朝鮮核武器等問題上,中國的態度是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力量。其次,日本近期的核心任務是“爭常”,日本不可能在節骨眼兒上與中國抓破臉皮,因為中國的否決權,可以讓日本的一切努力付之一炬。而且,鄰國中國作為世界的新興強權在快速發展壯大,日本也不得不考慮到未來強大的中國對日本的影響,所以也不希望中日關系走上絕路。再加上日本經濟界、聯合執政黨以及在野黨的種種意見,這些都能在短期內有效的制約日本挺而走險。而且,中國要樹立“和平崛起”的國際形象,日本同樣也想以“永遠的和平追求者”形象再次成為世界政治強國,所以,兩國在東海暴發軍事沖突的可能性也不高。 但日本自身也在快速發生著質變。日本國內民族主義抬頭,對華強硬派將長期控制日本政壇的局面已經形成,而東海蘊藏的可供日本使用百年的巨大資源,足以令日本這個對外能源依賴程度高達95%的資源貧乏國家賭命,這也是日本的民族天性所決定的。 在短期內,日本縱然會很快授權民間企業在爭議海域進行試開采,但在具體執行方面可能試控性的動作更多一點,進展不會太快。但在中期,也就是三兩年后,日本在爭議海域正式進行資源開采的勢頭不可逆轉。而中國方面雖然可以做出一些軍艦、軍機巡航東海的姿態,但因臺灣等問題的掣肘也不會以軍事手段對日本的開采進行武力干涉。但兩國很可能會出現僅限于海上警察部隊層面的直接性沖突和對抗(日本海上保安廳和中國東海海警部隊)。 日本海上保安廳屬于準軍事部門,經常代替海上自衛隊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在前段時間日韓兩國的漁船風波中,其快速的反應、彪悍的作風、高超的現場控制能力和準軍隊的裝備水平都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根據日本人認真細致的辦事風格,肯定已經開始著手研究如果日方開采船只在東海與中國軍警船只遭遇時,利用保安廳進行強力對抗的具體預案,在這一點上,中國必須有充實的心理和裝備上的準備。   。

熱心網友

東海歷來就是我國的領土,日本是在胡攪蠻纏,妄想在東海問題上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我們一定不能讓,要知道中國將來的敵人就是小日本,所以我們不要怕他、讓他和他斗爭到底,盡快加強國防建設,用毛主席的思想和他斗爭到底。

熱心網友

對于東海問題,關鍵在分界線的劃分上,在自已家里做事,日本是管不著的。我覺得當前政府應該通過官方渠道和新聞媒介,淡化中間線分法,以免給國際上造成我國事實承認的中間線的印象,給日倭以口實,主流媒體和政府應該大力宣傳分界線是沖繩海溝這一符合國際法的表述,為積極的向沖繩海溝方向推進我們的采油計劃創造輿論,并利用各種渠道向國際社會表明,一旦日本公司越過沖繩海溝探礦或采油,我國將視為入侵,將給予以堅決徹底的無情打擊,因為依據國際法這根本就是我國的領土。我們只要把握一個根本就好了,那就是任何動作就是不越過沖繩海溝。在當前階段我們一定要做一個遵守國際法的好典型。要遵守國際法,首先就要占領國際道德的至高點,敢于用國際法條文維護自己的法律允許的利益。這才是解決中爭端的根本。現在從國內報道來看,日倭的反應還停留在猜想的基礎上,這就是說日本對他們不應該擁有這片海域的主權是心知肚明的,我想他們的目標只是在胡擾蠻纏,他們的目的是得到一點,算一點。如果我們首先在此次的東海之爭中敗下陣來,當前所有的國際法都失于無形,則我們所積極倡導并積極推行的建立多極的世界的努力也將為之東流,東海將離我們遠去,和平亦將離我們遠去,因為多極是靠法律來維持的。一定要將此次違反國際法的“高帽”戴在日本及支持日本主張的國家和政府身上,如此則中華民民族振興指日可待矣。

熱心網友

小日本佬狗日的在東海策略日漸明朗!采取層層推進.帝國石油公司向日本國會施加壓力!我們不能排除小日本利用東海問題繼續和我們保持摩擦故意找茬和美國一起形成軍事一體化!居然派軍艦到東海!東海艦隊為什么也不向狗日的顯擺顯擺!為什么我們要一味的忍讓?一味的抗議有用嗎?既然是我們的還怕它做甚?就讓它們來吧!大不了干一場!炸死它!

熱心網友

我認為對于東海資源爭端,我國應強硬一點,歷史的教訓已經證明,軟弱只能挨打。一旦形成事實將悔之晚矣!!

熱心網友

東海主權歸屬問題無需要任何談判,本來東海主權就是中國的理所當然所有,當今海權跟陸權是一樣重要的,日本是自己當賊卻喊做賊的,日本和美國私自簽署舊金山的條約,強行強占中國的梳球群島{沖繩縣}和釣魚島,當時我們嚴正申明這是日本和美國私自達成的協議,中國明確反對,難道日本把我們的梳球群島竊取了,現在又來用這套招數在上面耍花招,日本有什么理由讓中國人民跟它談什么狗屁判,什么狗屁國際海洋法,我覺得我們應該跟它談梳球群島的問題,如今當今拳頭就是支持正義的呼聲,在軍國時期還沒有處去的強盜留下的惡習,在東海又來這套,東海問題也說明日本在東海強硬在日本人眼里根本就沒拿正眼去看待中國,而是以為打敗自己的美國不是中國,所以情愿為自己打敗我的人強大的人去當仆人,在亞洲以為自己還是當今亞洲的老大,所以我們必須經濟和軍事強大,必須記住落后就要永遠要挨打,我們也不欺負任何人,但是想存心為難我們,我們也不怕。

熱心網友

對待小日本最好采取經濟制裁與武力恫嚇相結合的手段!打好經濟牌,離間日美同盟關系!

熱心網友

2

熱心網友

同意半戶侯的觀點,在沖突中獲取最大的現實利益是可取的,大規模的軍事沖突現階段根本不具備充分的條件。

熱心網友

都是歷史遺留問題,再加上資源問題越來越嚴重,分歧就越來越大了

熱心網友

資源問題!生存問題!

熱心網友

 東海是一片由中、日、韓三國領土環繞形成的半封閉海域。東海大陸架位于三國之間,是中國大陸領土的自然延伸。東海大陸架蘊藏著非常豐富的水產、石油、天然氣以及稀有礦產資源。近年來,我國東海油氣勘探取得了很好的業績,勘探人員先后在中國東海大陸架上發現了平湖、春曉、殘雪、斷橋、天外天等7個油氣田和一批含油氣構造。豐富的海底資源對臨近的日本來說無異于一塊靠近嘴邊的肥肉,自然分外眼紅,早就試圖從中分一杯羹。  為此,日本一直主張采用陸地間等距離中間線來劃分中日兩國之間的東海大陸架。據報道,日本目前對所謂“本國大陸架”勘測的范圍為日本東部、東南部太平洋上的小笠原諸島、南鳥島、沖之鳥礁以及中國領土釣魚島、日本與韓國有爭議的竹島韓國稱獨島?周圍的9個海域,總面積達65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日本國土面積的1。7倍!  對于日本自稱屬于其大陸架的這幾片海域,我國有不同的法律主張。針對日本勘測釣魚島及其周圍海域的做法,我國政府一再嚴正聲明,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對于日本勘測上述其它海域的做法,我國的態度是,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有關規定,中日間專屬經濟區的劃分應該遵循“大陸架自然延伸”的原則,而按照這一原則,中日兩國海洋專屬經濟區的分界線應該是在沖繩海槽一帶,因為《海洋法公約》規定,2500米海洋深度是切分大陸架的標準,而位于東海的沖繩海槽深度已達2940米,由此理所當然可斷定該海槽是中國大陸自然延伸的陸架和日本琉球群島的島架之間的天然分界線。  依據日本的“中間線”劃分法與依據中國主張的“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劃定的日本專屬經濟區的面積差了約30萬平方公里,約相當于3個浙江省的面積。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欲借“中間線”擴大其專屬經濟區,與中國強分大陸架,這種做法缺乏國際法法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