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弱肉強食?,F在很明顯。如果善良是人的本性,動物也有。只不過人有智慧,但本質未變

熱心網友

本質的區別很難講,但了解他們的特性是比較重要的。 人首先是生命,生命最本質的特征是生存,于是就有生存競爭和適應改造自然環境的能力,這對所有生命都是一樣的,其實所有生命都具有某些智慧,比如蜜蜂如果沒有記憶,就不會飛回蜂巢。   人不同于其他動物的特征是什么呢?   如果說是智慧,這當然成立 ,可是人很早就已經在使用木棒、石器等工具,并也懂得集體狩獵,但直到幾千年前,人相對于猛獸并沒有取得絕對的優勢。之前的古代先民對老虎、獅子等猛獸甚至是有些崇拜的,比如以猛獸形象做為部落圖騰,人與各種猛獸曾長時間共存,所以當時加上人類的各種生命更象是一種自然平衡,而且這種狀況曾持續了幾百萬年。   回首之下,人以自己的智慧完全可以早很久地實現對地球生命的絕對統治,為什么人類在懼怕那些猛獸的同時沒有這么做?   原因在于人的智慧往往還做不到有計劃的完成自己的進化行為,原始人無論捕殺猛獸還是與其共存,都是出于自發的行為,人的自發行為中有兩種本質特怔,一種是生存斗爭,另一種是人類獨有的,這種可以說是人類的善良本性,即對弱勢者的慈悲。人對于小動物常生測隱,一旦強者落難,也通常會手軟,所以只要老虎不主動傷人,人對其也就敬而遠之了。(當然以人近幾千年的發展來說,對于其他動物并沒有表現出這種善良,本人曾討論過近幾千年,人類社會的文明飛躍完全可能是受外星文明的啟發)   正是這第二種,表現了人進化歷程中出奇的惰性。   人又為何具有這第二種特征呢?   因為人是猿猴進化的,猿對比猛獸,體能不占優勢。原始人在對抗猛獸時,往往是群體合作,依靠原始工具,單個的人對抗不了猛獸,人的行為其實是弱勢群體的合作,也就是說一個人對比猛獸是弱者,一群人就是強者,人同時具有了強者和弱者的兩方面特征。人與猛獸一對一是弱者,但人以合作實現了對猛獸的以弱勝強。   人是由猿猴進化的,這就是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地方。人類的思維方式趨向于以弱勝強,而不是以強勝強。人之所以是現在的人,不是因為人有智慧,比智慧更表現物種的特征的是本性。智慧可以進化,也可以由基因該進,一個白癡也還是人,但本性則更由各方面的特征決定,體能的、智力的、性格的,一旦本性改了,物種也就變了。所以人比智慧更根深蒂固的是以弱勝強者的本性,因為本身也是弱者,所以保留了對弱者的同情。   這種行為出于人的自發,是猿進化的人的一種本性,也就牢固地存在于人之后所有時代中了。   進入文明社會后,猛獸不再是強者,生存競爭體現為人之間的抗衡。有斗爭就有強弱,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還是猿進化而來的那伙,文明社會人的競爭,依然還是以弱勝強。自古鞏固天下的君主,都不是以其強大,而是以其仁德。   人類對于人中出現的強者,就如同對猛獸,崇拜的同時,又會下意識的團結起來對付他。同樣是趨向于弱勢群體以弱勝強。   可以說人的這個本性有進化的優勢,人沒有競爭出最后的強者,而是弱者聯合抗衡強者,對失敗的強者往往也不會趕盡殺絕,所以大家都活了下來,人類社會也就相對平穩地發展了。   人類社會贏得擁戴的通常不是最勇猛的,也不是最智慧的,而是最懂得仁愛的。因為人從本性出發,需要這種仁愛。   但凡事都有兩方面,人有以弱勝強保持平衡的趨向,同時也就抑制了強者的發展,原始人在戰勝了猛獸的同時,又下意識地抑制自己成為絕對的強者,以弱勝強似乎永遠是好的,所以不要成為強者。   同樣人對人類內部所出現的強者,下意識地采取了抑制,這使得人最多的保留了現狀。   我們也許應當慶幸我們的這個特點。猿的外表比老虎丑得多,為什么神在進化的歷程沒有選擇老虎,而選擇了人,以神的力量難到不能讓老虎也聰明起來?如果神是外星人,完全可以改良老虎的智慧基因,正如前面所說,本性比智慧更代表物種屬性。神選擇人,在于人的平衡強弱的本性使得自己會抑制自己的發展,表現出進化的惰性。神也許是外星人吧,也是生命,也有生命競爭,所以神所扶植的人畢竟不能是真正的強者,老虎如果有了智慧,以它們的本性,會強力發展,而至失控,所以之所以選擇猿進化的人,原因在于人終究是成不了大器??梢苑判牡亟唤o他們許多的現代科技,但猴子永遠是猴子。(想想人在外星文明啟發下完全改變了地球物種的生存狀況,那個外星文明終究與我們不同,是強者的文明吧。

熱心網友

本質上并無差異,只有實際生存方式上的不同。而人類從動物世界脫穎而出的關鍵,剛好是人更多地掌握了生存的技巧。

熱心網友

要討論本質的東西真太深奧了,動物界弱肉強食,人類社會為名利追逐,何嘗不殘酷,但社會的定義畢竟不是為動物而設的,因為他們沒有文明。說起本質,人的本質就相同嗎,所以我以為這兩者不可以視為相同。

熱心網友

動物的群體不能稱為社會。

熱心網友

人本身就是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