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大國與貿易強國的區別是什么?我們國家是貿易大國還是貿易強國呢?
熱心網友
貿易大國不等于貿易強國 中國即將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能否說已經是貿易強國了呢?有關權威人士指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貿易大國,但還不能說是貿易強國,要成為世界貿易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位權威人士指出,目前,中國人均外貿額還不到850美元,大大低于世界人均近2400美元的水平。與其他貿易強國相比,在四個方面還存在明顯差距: 一、貿易增長方式相對粗放,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在中國的進出口總額中,超過一半是加工貿易。 二、核心競爭力不強,缺乏自有品牌和營銷網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產品還比較少。 三、出口產品層次偏低,不少產品仍處于國際分工價值鏈的低端,附加值不高。 四、尚未形成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綜合實力強、能夠深度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企業。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比例只有4%,今年雖然可以達到28%左右,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甚至與部分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美國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例為44%,荷蘭是44%,日本是39%,新加坡是72%。 2020年成為貿易強國 作為一個崛起的世界貿易大國,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差距和面臨的困難。中國的外貿出口正在步入競爭擴張階段,貿易摩擦進入高發期,出口環境日益嚴峻。 要保持中國外貿的健康發展,實現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實施“科技興貿”和“以質取勝”戰略,運用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盡量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同時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按照國民經濟翻兩番的要求,到202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要達到兩萬億美元,相當于當今世界最大貿易國美國現在的貿易規模。這一目標十分艱巨,因為對外貿易不僅受國內經濟的制約,還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制約,可變因素很多。 但是,這一目標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將帶來新的發展空間,中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仍將保持相當的國際競爭力。只要我們抓住機遇,發揮優勢,加快發展,到2020年,我們就能夠實現由“大”向“強”的轉變,成為真正的世界貿易強國。 《環球時報》 2004年12月13日 第十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