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軍北上,損失了太平軍的第一支精銳部隊,大家怎樣看待這次戰略失策?
熱心網友
北伐軍及其援軍的全軍覆沒,是太平天國自金田起義以來遭到的最嚴重的失利和挫 折。其失敗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戰略決策不當。太平天國領導人在占領南京不久,即派出2萬余人的部隊遠 離后方作戰,深入清朝心腹之區,冀圖占領天津后,再派援兵合攻北京,完全是輕敵冒 險,很難成功。 第二,援軍派出過遲。 第三,作戰指揮不靈活。北伐軍進至天津外圍后,即遵照洪秀全的命令停止待援, 從而失去了機動作戰的時機,陷入被動挨打的困境。 但是,北伐軍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忍著饑餓和寒冷,同數倍于己的敵軍英勇作戰 兩年多,橫歸六省,轉戰2500公里,連克數十城,大部分將士英勇犧牲,英勇悲壯,可 歌可泣,表現了農民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慨,在太平天國歷史上寫下了極其悲壯的 一頁。至于太平天國的滅亡,那就屬于必然了,可憐這些戰死疆場的戰士,白白作了洪秀全的冤魂。
熱心網友
決策錯誤,北伐應該先擊破江北大營,鞏固南京,然后占領淮南。以淮水作為和清朝的邊界,固守發展。等待西征軍勝利后,會同友軍(起碼要20萬)進軍河南、山東,剪除北京的兩翼,最后會攻北京。
熱心網友
北伐失策固然也可以這樣說,不過也是無奈之舉,正如同三國時候的諸葛亮屢伐中原,正是深知被動防守是肯定無法久守的,只有主動出擊,以攻代守,掌握主動權.北伐失敗原因很多,但是我認為根本在于最高統治者沒有擺脫農民起義的小農意識
熱心網友
一、昏庸、迷信、腐敗,內部爭權奪利,內耗太大。二、缺乏正規訓練,戰斗力不足,經常是幾十萬人干不過清軍幾萬人。三、清王朝的國力還很強大,不足以被撼動。不好意思,沒仔細看問題說明,看成是整個太平天國失敗原因了。大家回答的很好,綜合一下究更完整了。
熱心網友
戰略判斷的失誤。太平軍由武昌向南京進軍太過順利,清軍簡直不堪一擊,所以太平軍領導人產生了驕傲輕敵的思想,認為清政府已經沒有什么力量了,準備仿效明初徐達北征元朝時的方法,遠征取勝。然而清政府雖然腐朽,但封建勢力還很強大,遠征軍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在敵人的重重圍堵之下全部犧牲,此次北伐使太平軍精銳損失近三分之一,是太平天國的一個重大損失。但其影響巨大,使得清政府的主力北調,為太平軍西征取得重大成果提供了條件。同時在其帶動下,北方的捻軍等農民起義軍逐漸興起,成為北方農民運動高潮的導火線。
熱心網友
昏庸 是勝利后的最大敗筆 能共患難 不能共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