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閱讀《建行何不選擇在國內股市上市》的文章中看到這么一段,有不明白,希望大家予以解答 問題是,經過股份制改造后的中行和建行如果在國內上市,對市場資金面來說有一定的利空影響。四大商業銀行的資本金都在數千億元,資產總值都在數萬億元,如果在國內上市,僅以20%的比例上市,資本市場就可能出現“崩盤”。況且,對于中行和建行而言,20%的流通股比例遠遠不夠。如果考慮在國內上市,需減小上市的盤子,分期分批上市。 請問:"利空”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資本市場會出現“崩盤”?

熱心網友

利空是指對股市有下跌預期的行為,資本市場的資金規模實際上是比較充實的,但中國股票市場的許多制度建設和管理規范問題還沒有建立和完善起來,許多可以進行套期保值的工具都還不能得到廣泛使用,中國的資本項目還沒能全面開放。建行以接近全流通的比例上市,需要有資金和管理制度上的配合,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上市,有利于股東利益的維護,也有利對上市公司加強管理.至于資本市場上的崩盤,就好理解。市場上占整個市場資金較大的上市公司,出現嚴重的利空現象,一旦該股票出現嚴重下跌而沒有資金來接盤,就會導致整個股票市場出現整體下跌,象多米諾骨牌一樣,出現整體塌陷現象。

熱心網友

上面基本答對了,我要說的是本人認為:建行不在國內上市才是利空,而且是長久的。如果國有優質航母都到國外去,國內股市還能剩什么好公司?!還有多少投資價值?

熱心網友

利空是指股市下跌,中國股票市場的資金規模有限,現因股改(變相擴容)已使資金捉襟見肘,大盤指數急挫,所以建行如以接近全流通的比例上市,必使中國股市資金大失血,無力招架,如再沒好的措施控管股票市場必定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