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月,中國曾派一個訪問團,去美國考察初級教育。回國后,寫了一份三萬字的報告,在見聞錄部分有四段文字: 1 學生無論品德優(yōu)劣、能力高低,無不趾高氣揚、躊躇滿志,大有“我因我之為我而不同凡響”的意味。 2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大字不識一斗,加減乘除還在掰手指頭,就整天奢談發(fā)明創(chuàng)造,在他們手里,讓地球翻調個頭,好像都易如反掌。 3 重間、體、美,而輕數(shù)、理、化,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學校,音、體、美活動無不如火如荼,而數(shù)、理、化則乏人問津。 4 課堂幾乎處于失控狀態(tài),學生或擠眉弄眼,或談天說地,或蹺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搖來晃去。 最后,在結論部分,是這么寫的:美國的初級教育已經病入膏肓,可以這么預言,再過20年時間,中國的科技和文化必將趕上和超過這個所謂的超級大國。 在同一年,作為互訪,美國也派了一個考察團來到中國。他們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幾所學校后,也寫了一份報告,在見聞錄部分也有四段文字: 1 中國的小學生在上課時喜歡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師發(fā)問時,舉起右邊的一只,否則不輕易改變;幼兒園的學生則喜歡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動時除外。 2 中國的學生喜歡早起,七點鐘之前,在中國的大街上見到的最多的學生,并且他們喜歡邊走路邊用早點。 3 中國學生有一種作業(yè)叫“家庭作業(yè)”,據(jù)一位中國老師解釋,它的意思是“學校作業(yè)在家庭的延續(xù)”。 4 中國把考試分數(shù)最高的學生稱為學習最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在學期結束時,一般會得到一張證書,其他人則沒有。 在報告的結論部分他們是這樣寫的:中國的學生是世界上最勤奮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的學習成績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同年級的學生比較,都是最好的。可以預測,再用20年時間,中國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將把美國遠遠甩在后面。 25年過去了,美國“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養(yǎng)了幾十位諾貝爾獎得者和一百多位知識型的億萬富豪,而中國還沒有哪一所學校培養(yǎng)出一名這樣的人才。兩家的預言都錯了。 看到這里,中國的教育該改了
熱心網(wǎng)友
關于改革中國教育 這個問題問上帝 上帝都得哭
熱心網(wǎng)友
中國的教育還沒有完全擺脫八股取試的套路,死啃書本,遏制思想。
熱心網(wǎng)友
我一直在等待......改!
熱心網(wǎng)友
諾貝爾獎的評定本人認為摻雜了一些政治因素在內,我們的教育的確存在很多問題,但應該看到許多普通的老百姓人家也出了大學生,這是事實。我認為教育最重要的應該是在德育方面的教育,看一下現(xiàn)在經常有報道少年犯罪的社會新聞。這是在改革以前少有的事情。政府也應該對文化市場嚴格管制,現(xiàn)在的電影,電視劇什么亂七八糟的都敢拿來拍,別說對少年人,就是對成年人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對少年犯罪的增多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熱心網(wǎng)友
應該互補余缺!
熱心網(wǎng)友
我覺得問者說的沒有因果關系.這一篇文章我也是看過的,
熱心網(wǎng)友
恩,我也在第一年應試,剛結束期中
熱心網(wǎng)友
應試教育
熱心網(wǎng)友
剛才寫的弄丟了,簡單說不光是教育問題,在其他領域里同樣如此,當年參考消息長篇累牘的要學習日本松下的企業(yè)管理,但到今天學習他的有幾個企業(yè)還在?海爾是成功者,但松下現(xiàn)在卻要學習海爾的某些管理。(張瑞敏在北大等大學作的報告可參考) 教育不是孤立于社會獨立存在的,應試、素質教育本身都有缺陷, 簡單地講如果很多美國下層的人來中國和中國人同樣競爭,未必就會有出路,能發(fā)揮出在美國的素質教育水平嗎? 我們的每項改革,表面上很有道理,但結果伴隨著更多的既得利益集團,更多是這個領域的腐敗,當年煤礦承包就是一例----現(xiàn)在是糾正錯誤。 也許有人還記得前幾年海龜熱的時候,什么都是國外的對,國家聘請境外的來作一些改革工作,如今如何?最有意思的是,自然界給了這些老爺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 央視報道了“水葫蘆”“食人鯧”不正好說明這個問題? 引進-----幾乎釀成災害。 其他也是同理。中國有過“南桔北枳”這個典故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想進一步證明這些,不是幾千字上萬字能講清楚的 ,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這方面的爭論和文章,也浩若翰海。一句話------教育制度的問題是整個體制系統(tǒng)工程,只看到和解決這一點是與事無補的。 美籍華人不是得到過諾貝爾獎嗎?很多還是在中國讀的中學呢!說明中國人就是聰明,至于現(xiàn)在國內培養(yǎng)不出來,是其他原因,包括霸道的存在。 還不信,只好等神七、神八上天再好好思考吧!那是中國自己的成果。。。。。。。。。 。
熱心網(wǎng)友
這個在讀者上看過,我正在受這種制度的毒害,同情一下我吧~~~
熱心網(wǎng)友
早在讀者里看過了,是不錯的文章,中外文化的差異,中國是偏向保守的,即使再有10篇這樣的文章,即使再改革,也只是皮毛,中國人太多了,人和人的差異性太大,太多天才被埋沒了.
熱心網(wǎng)友
說的不錯
熱心網(wǎng)友
錯就錯在“應試教育”,盡管全國上下都在高喊“素質教育”,但在骨子里執(zhí)行的還是“應試教育”,高考一試定乾坤。
熱心網(wǎng)友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