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詳細介紹一下二戰時日本的海軍將領“小澤治三郎”的情況?尤其是生卒年月?我想了解一下二戰時日本的海軍將領,所以想了解一下他的情況!
熱心網友
海軍中將 小澤治三郎 海兵37期(1885~1966)海軍中將小澤治三郎,出生宮崎縣,太平洋戰爭開戰時出任南方艦隊司令長官負責南下作戰之陸軍船團護衛任務,由于小擇全心全意的完成護衛的任務,讓陸軍完美的達成作戰目標,因此長期以來陸軍對小澤的評價是很高的,南太平洋海戰后小擇接下南云的職務擔任第三艦隊司令長官負責指揮機動部隊作戰昭和19年6月的菲律賓海海戰是小澤第一次實際指揮的大海戰,小澤設計了一套航程外戰法來對付美軍艦隊,因為日本轟炸機可以在美國航空母艦進入航程距離前就加以攻擊,小澤計劃讓轟炸機攻擊美軍艦隊,然后降落在關島加油補給之后再返航。他認為關島可以給他的飛機提供支持。可是他低估了美軍的實力,首先美軍飛機早已經摧毀了關島的機場。其次,大多數日本熟練的飛行員 已經在所羅門戰役中喪生。最后,美軍已經在大型航空母艦前方以戰艦設立了牽制線。有些日本飛行員誤以為那些大型的戰艦就是航空母艦而被擊落。年輕的帝國飛行員并不是美國飛行員的對手。由于美國航空母艦上的新型雷達很早就發現了攻擊者,所有的美軍戰斗機早已升空待命。美軍熟練的飛行員沖破了日本飛機的隊形,一波又一波地打下日本的年輕飛行員。有一些殘留的帝國飛機飛到了關島并且試圖要加油。在那里,他們又受到以航空母艦武力為主的攻擊。日本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大多的飛機,以致于這場菲律賓海戰役被稱為 "馬里亞納火雞射擊大賽"。那個早上日本所派出的所有飛機中只有九架生還,帝國還在這次海戰中損失了大鳳號,翔鶴號和飛鷹號航空母艦。同年10月的雷伊泰灣海戰中,小澤負責指揮引誘美國機動部隊的誘餌部隊,成功的吸引美軍的主力部隊,雖然最后小澤艦隊被擊沉了千歲號、瑞鶴號、瑞鳳號及千代田號航空母艦,但小澤可算是成功的達成任務。昭和20年5月小澤接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成為帝國海軍史上第一位中將官階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昭和41年(1966年)11月衰老死,享年81歲。 。
熱心網友
二戰日軍將領-戰犯-小澤治三郎 (Ozawa Jizaburoh ) 小澤治三郎于1886年(明治19)年10月2日出生在日本的宮城縣,1909(明治42)年從海軍兵校(37期)畢業,畢業成績在179個學生中列第45名。小澤治三郎擅長水雷戰術,曾經擔任水雷學校校長。一次在驅逐艦上因事故被炸傷臉部,為了顯示其勇敢而臉色不改,被起了綽號“鬼瓦”。小澤治三郎極力主張以航空母艦為海戰主力的可能性,也是世界上最早將航空母艦集中配備組成艦隊的人物。小澤治三郎一生嗜煙酒如命,1966(昭和41)年11月9日因多發性腦脊髓硬化癥死去。(這一段是我根據日文資料翻譯出來的) 在日本海軍中,小澤治三郎中將以冷靜沉著著稱,這也使得他成為一個危險的對手。 大戰初期,小澤為南方艦隊指揮官,開戰第二天險些指揮重巡洋艦和英國威爾士親王號交戰,后因為該艦被航空兵擊沉而作罷。小澤指揮艦隊掩護日軍在哥打巴魯登陸,使日軍在馬來亞攻略作戰中出奇不意殺到新加坡的背后,從而順利取得了所謂“遠東最堅強的要塞”。 戰爭后期,小澤接替南云忠一,擔任聯合艦隊的主力——機動部隊的指揮官。 1944年6月的馬里亞納海戰是小澤指揮的第一次重大戰役,他設計了“穿梭轟炸”的攻擊方式,即利用日機航程比美機遠的優勢,借助塞班和關島的機場,使日本航空母艦保持在美機攻擊范圍以外,而又能不斷進攻美國艦隊。表面看來,這個計劃相當完美,但他低估了美軍的戰斗力。在登陸前的準備中,美國艦載機已經消滅了塞班和關島的日本航空力量,并破壞了機場。而后期補充的日本飛行員素質低下,根本無法突破美軍的防線。此戰日軍損失三百多架艦載機,并遭到美國艦載機和潛艇攻擊而損失了“大鳳”、“翔鶴”、“飛鷹”三艘航空母艦,被美軍戲稱為“馬里亞納獵火雞”。 1944年10月,美軍進攻菲律賓,爆發萊特灣大海戰。機動艦隊的航空兵無法從上戰的巨大損失中恢復,只得以水面戰艦為主要力量,拼死沖進萊特島海域“玉碎”。小澤指揮機動部隊剩下的航空母艦充當誘餌,在菲律賓北部海域游蕩,吸引美軍艦隊前來攻擊。小澤的航空母艦上一共只有76架亂七八糟的飛機,派出去攻擊連回艦的路也找不著,但擊沉聯合艦隊剩余航空母艦的榮譽到底迷住了哈爾西,他拋棄了需要掩護的登陸灘頭而指揮所有的掩護力量北上追逐小澤。小澤艦隊被擊沉數艦,但大部分都順利逃回日本,考慮到他順利完成此戰的任務,表現也可算不錯。 1945年,小澤成為聯合艦隊最后一任司令長官,小澤治三郎的最高軍銜為海軍中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