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這個稱呼的由來是什么?

熱心網友

寶雞天臺山有一座巍然聳入云霄、氣勢雄偉壯觀的奇峰,人稱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蓮花頂”。每當日落日出之時,這里霞光輝映,霧海翻騰,石蓮游浮,蔚為壯觀。人們稱譽此峰此景為“三味生奇花”。相傳中國國名“中華”即由此而來。 傳說炎帝神農成王之前,在天臺山練出了一身好武藝。一次,他約請天下部落首領,匯聚天臺山比武論藝,還邀請了天帝仲裁。由于炎帝神農武藝超群,天帝感到欣慰,想提攜炎帝作為人間帝王。便有意發下一道口諭:“誰能一夜建造一座登天梯,能使茫茫大海之中長出石蓮,吾便封誰為人間帝王,統管天下人事。” 炎帝神農果然在一夜間造成了三座排空的天柱峰,懷中抱著一座石蓮。天帝一見,萬分驚喜,當即封炎帝神農為“赤帝”。隨后,天帝沿著天柱峰登上了蓮花頂,騰云駕霧,升天而去。 炎帝神農作一代帝王,分管南方天下,南方屬火,所以號稱“炎帝”。炎帝施行仁政,受到人類擁戴。后來,炎帝神農為了驅瘟除病,造福人類,親自嘗百草,制百藥,終于制服了瘟疫。而他自己卻因吃了毒草“火焰子”,不幸死于蓮花峰下。 炎帝神農的子孫后代,為了紀念他們的先祖,便以“三味生奇花”為緣由,把天臺上蓮花峰稱為“中華”(古代:“華”與“花”相同)。世人為紀念炎帝神農的功德,便沿用此稱,把中國叫做“中華”。 。

熱心網友

中華 : zhōnɡ huá 1.古代華夏族多建都于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后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轄,皆稱中華,亦稱中國。 2.指中原。 3.古時對華夏族﹑漢族的稱謂。

熱心網友

這首先要從“中”的意思來講。中,為四方之中,是中央的意思。上古時代,我們華夏民族的祖先建國于黃河流域一帶,四周都是未開化之地,因此就把黃河流域一帶認為是天下之中央,故稱“中國”,“中原大地”。韓非子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意思是:四方是臣民,中央是主君。“華”,同“花”,也就是開花的意思,引申有繁榮、茂盛之意。有句成語叫“華而不實”,其實就是“花而不實”,光開花,不結果的意思。在我國進入第一個王朝——夏朝之后,我們的老祖先就漸漸開始稱呼自己為“華夏”民族,意思是夏朝與所有的子民都永遠繁榮昌盛。而“中華”也就是“中國繁榮昌盛”的意思。后來,“中國”、“華夏”、“中華”等詞就一直流傳到現在,被賦予了特有的文化蘊意,其內涵也已超過了原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