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描寫描寫失落情緒的詩句
熱心網友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野望》 王績晚年歸隱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的東皋,但心情不見得能像真正不問世事者那般平靜。這首詩就絲毫沒有陶淵明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調。就以第一句那個"望"字來說,和陶氏的"見"字比即大異其趣:"望"是有所期待的,顯得心緒不平靜。第二句更直接表示他渾身不自在,對一切現狀不滿意,卻又連消除煩悶的辦法也想不出。第三和第四句順著第二句的意思加以渲染,"秋色"和"落暉"是熟悉中華古文化者一下子就能產生共同聯想傾向的意象。錢鐘書在《管錐編》毛詩正義第二十九則指出,這是"詩人體會,同心一理":"蓋死別生離,傷逝懷遠,皆于昏黃時分,觸緒紛來",而秋天又是萬物搖落的衰颯季節,對于與大自然講親和的中華人士來說,自有一種悲涼的感受。因此,中華古典作家便往往以寫秋日黃昏景色來傳達自己心中的巨大哀愁。王績用到"樹樹""山山"這樣的疊字,闊大的境界中不免含著煩躁,突出了他那種想逃避也逃避不了的生命體驗。第五和第六句還是從首句"望"字中生出。這時他眼光一轉,落在"牧人""獵馬"身上,而這些人、馬又無不帶著"薄暮"的特色:"驅犢"而"返","帶禽"而"歸"。人們都有所事事,生活充實,不像他因無事可做而感到空虛。不過,從作為士族成員的王績看,其內心世界恐怕還有另一層意思:一般人只忙于日常生活,誰能理解他憂國憂民的思想,誰會來幫助他消愁散悶呢!這樣,王績就更加省悟到自己的孤單:"相顧無相識",只好獨立蒼茫,唱出懷念采薇者的詩句。。
熱心網友
李清照與柳永的詞也可以吧。
熱心網友
找失意詩人的詩作,很多。李商隱的和杜甫的比較明顯。
熱心網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