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墨子有云:“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美國經濟近幾十年來的一枝獨秀,很大程度上和美聯(lián)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敏銳非凡的睿智思想、細微高超的調控手法、無與倫比的個人魅力休戚相關。以至于1996年美國大選前夕,《財富》雜志在封面上放上了一句令人咋舌的口號:“笨蛋!誰當總統(tǒng)都無所謂,只要讓艾倫當美聯(lián)儲主席就成。 ”  但現(xiàn)在是時候和這位活著的“傳奇人物”說再見了,在即將到來的2006年1月6日,年屆八旬的格林斯潘將退下神壇。一時間人們對美聯(lián)儲新掌門人的候選人爭論不休,但無論如何,沒有人相信會有人能比格林斯潘做得更好,就像1987年8月保羅·沃克爾辭去美聯(lián)儲主席職務時沒有人相信格林斯潘會超越這位“冷面巨人”一樣。  格林斯潘也許是世界上成功詮釋“中央銀行行長”一詞的第一人,在任期間,美國經濟略有起伏的強勢表演就是對他獨一無二調控哲學的最佳褒獎,而這些調控哲學也是格林斯潘留給全世界政策制定者的寶貴遺產,也許它們字面上是冷冰冰的,但卻能給一國經濟帶來溫暖。  首先,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該做什么。身居央行行長之位,意味著手握威力無比的貨幣魔杖,通過制定、執(zhí)行貨幣政策,國民經濟的大多數經濟變量都能受到央行行長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在眼花繚亂的政策菜單上,分清楚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是最為關鍵的。格林斯潘用幾十年的言傳身教說明,對于貨幣政策而言,維持物價穩(wěn)定才是當仁不讓的首要目標。  當然,促進經濟增長一直是央行行長面臨的最大誘惑,但屈從于此只能給國民經濟帶來意想不到的政策性波動,正如弗里德曼所言:“試圖熨平經濟周期的經濟政策也許正是經濟動蕩的萬惡之首。”格林斯潘任期內雖然經歷了兩次經濟衰退,但他的視線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通貨膨脹指標,通過有節(jié)奏的利率調整,格林斯潘為美國經濟增長營造了穩(wěn)定合意的貨幣環(huán)境。不過,格林斯潘偶爾也會對其他經濟變量,甚至是別國的匯率之類發(fā)表苦口婆心的勸告,但這些言辭上的說教僅僅是一種預警行為,他手中的貨幣政策從來沒有更多地用作經濟強心劑。  其次,知道自己該說什么,該怎么說,什么時候說。央行行長作為一國貨幣當局的最高官員,“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并非聳人聽聞,把握言語內容、風格、時機是每個央行行長的必修課。格林斯潘最鮮明的個人特征就在于其隱諱頗深的“美聯(lián)儲語言”。正如他的一句名言:“如果你認為已經清楚地明白了我的意圖,那我可以告訴你,你一定誤解了我的話。”通過晦澀的言語表達,美聯(lián)儲的政策變動很難被市場所預知,而這種政策透明度上的人為模糊使得美聯(lián)儲能夠在與市場預期的博弈中占得先機,更好地利用信息優(yōu)勢達到政策目標。  當然,在風平浪靜之時,這種詞不達意的言語風格是有效率的,但在風云突變的非常時期,就有必要言語鮮明地表達貨幣當局立場,發(fā)揮中流砥柱的穩(wěn)定作用。這種時機選擇,格林斯潘顯然也做得非常完美,就在他上任兩個月后,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臭名昭著的“黑色星期一”讓道瓊斯指數狂跌508。32點,5000多億美元市值瞬間蒸發(fā)。在市場近乎崩潰之時,格林斯潘及時發(fā)布了堅定言論,毅然決然地表示美聯(lián)儲將承擔清償力來源的重要作用,這一言論重塑市場信心,并最終成為危機平息的重要轉折點。  最后,清楚自己是什么人。央行行長也是人,是人就有喜怒哀樂,就有七情六欲,就有獨特偏好,但這些都不能影響貨幣政策制定和執(zhí)行的公正和效率。格林斯潘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人,但他在美聯(lián)儲主席位置上就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天賦,甚至是信仰。繁忙的工作讓這位曾經的二流薩克斯管手不得不中斷了對音樂的追求和享受。而且監(jiān)管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身份也讓這位曾經的頂尖華爾街證券商不得不退出了高盈利經濟咨詢公司的經營,并主動規(guī)避了證券市場投資,僅僅購買了低風險低收益的短期政府債券。更重要的是,格林斯潘甚至為事業(yè)背叛了自己曾經的信仰,讀書期間就受到客觀主義運動領袖愛恩·蘭德極大影響的他信奉的是自由經濟主義,甚至于1966年7月在《客觀主義者》上發(fā)表了題為《黃金和經濟自由》的思想文章,但自從他擔任美聯(lián)儲主席的第一天起,他就徹底背叛了自由主義的教義,并用有條不紊的貨幣調整一次次地褻瀆著“看不見的手”的神圣。當然,為事業(yè)犧牲個人的格林斯潘在政治上很自然地表現(xiàn)出了高度獨立性。不畏政治壓力,我行我素地奉行美聯(lián)儲的調控原則不僅讓格林斯潘贏得了萬眾信賴的個人聲譽,也讓美國的貨幣政策遠離了政治因素的頻繁干擾。  格林斯潘要走了,但他留下的“遺產”卻足以讓整個世界受用良久。所謂“功遂身謝,名由實美”,格林斯潘的急流勇退注定將成為他央行行長職業(yè)生涯一個完美的句號。。

熱心網友

墨子有云:“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美國經濟近幾十年來的一枝獨秀,很大程度上和美聯(lián)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敏銳非凡的睿智思想、細微高超的調控手法、無與倫比的個人魅力休戚相關。以至于1996年美國大選前夕,《財富》雜志在封面上放上了一句令人咋舌的口號:“笨蛋!誰當總統(tǒng)都無所謂,只要讓艾倫當美聯(lián)儲主席就成。 ”  但現(xiàn)在是時候和這位活著的“傳奇人物”說再見了,在即將到來的2006年1月6日,年屆八旬的格林斯潘將退下神壇。一時間人們對美聯(lián)儲新掌門人的候選人爭論不休,但無論如何,沒有人相信會有人能比格林斯潘做得更好,就像1987年8月保羅·沃克爾辭去美聯(lián)儲主席職務時沒有人相信格林斯潘會超越這位“冷面巨人”一樣。  格林斯潘也許是世界上成功詮釋“中央銀行行長”一詞的第一人,在任期間,美國經濟略有起伏的強勢表演就是對他獨一無二調控哲學的最佳褒獎,而這些調控哲學也是格林斯潘留給全世界政策制定者的寶貴遺產,也許它們字面上是冷冰冰的,但卻能給一國經濟帶來溫暖。  首先,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該做什么。身居央行行長之位,意味著手握威力無比的貨幣魔杖,通過制定、執(zhí)行貨幣政策,國民經濟的大多數經濟變量都能受到央行行長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在眼花繚亂的政策菜單上,分清楚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是最為關鍵的。格林斯潘用幾十年的言傳身教說明,對于貨幣政策而言,維持物價穩(wěn)定才是當仁不讓的首要目標。  當然,促進經濟增長一直是央行行長面臨的最大誘惑,但屈從于此只能給國民經濟帶來意想不到的政策性波動,正如弗里德曼所言:“試圖熨平經濟周期的經濟政策也許正是經濟動蕩的萬惡之首。”格林斯潘任期內雖然經歷了兩次經濟衰退,但他的視線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通貨膨脹指標,通過有節(jié)奏的利率調整,格林斯潘為美國經濟增長營造了穩(wěn)定合意的貨幣環(huán)境。不過,格林斯潘偶爾也會對其他經濟變量,甚至是別國的匯率之類發(fā)表苦口婆心的勸告,但這些言辭上的說教僅僅是一種預警行為,他手中的貨幣政策從來沒有更多地用作經濟強心劑。  其次,知道自己該說什么,該怎么說,什么時候說。央行行長作為一國貨幣當局的最高官員,“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并非聳人聽聞,把握言語內容、風格、時機是每個央行行長的必修課。格林斯潘最鮮明的個人特征就在于其隱諱頗深的“美聯(lián)儲語言”。正如他的一句名言:“如果你認為已經清楚地明白了我的意圖,那我可以告訴你,你一定誤解了我的話。”通過晦澀的言語表達,美聯(lián)儲的政策變動很難被市場所預知,而這種政策透明度上的人為模糊使得美聯(lián)儲能夠在與市場預期的博弈中占得先機,更好地利用信息優(yōu)勢達到政策目標。  當然,在風平浪靜之時,這種詞不達意的言語風格是有效率的,但在風云突變的非常時期,就有必要言語鮮明地表達貨幣當局立場,發(fā)揮中流砥柱的穩(wěn)定作用。這種時機選擇,格林斯潘顯然也做得非常完美,就在他上任兩個月后,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臭名昭著的“黑色星期一”讓道瓊斯指數狂跌508。32點,5000多億美元市值瞬間蒸發(fā)。在市場近乎崩潰之時,格林斯潘及時發(fā)布了堅定言論,毅然決然地表示美聯(lián)儲將承擔清償力來源的重要作用,這一言論重塑市場信心,并最終成為危機平息的重要轉折點。  最后,清楚自己是什么人。央行行長也是人,是人就有喜怒哀樂,就有七情六欲,就有獨特偏好,但這些都不能影響貨幣政策制定和執(zhí)行的公正和效率。格林斯潘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人,但他在美聯(lián)儲主席位置上就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天賦,甚至是信仰。繁忙的工作讓這位曾經的二流薩克斯管手不得不中斷了對音樂的追求和享受。而且監(jiān)管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身份也讓這位曾經的頂尖華爾街證券商不得不退出了高盈利經濟咨詢公司的經營,并主動規(guī)避了證券市場投資,僅僅購買了低風險低收益的短期政府債券。更重要的是,格林斯潘甚至為事業(yè)背叛了自己曾經的信仰,讀書期間就受到客觀主義運動領袖愛恩·蘭德極大影響的他信奉的是自由經濟主義,甚至于1966年7月在《客觀主義者》上發(fā)表了題為《黃金和經濟自由》的思想文章,但自從他擔任美聯(lián)儲主席的第一天起,他就徹底背叛了自由主義的教義,并用有條不紊的貨幣調整一次次地褻瀆著“看不見的手”的神圣。當然,為事業(yè)犧牲個人的格林斯潘在政治上很自然地表現(xiàn)出了高度獨立性。不畏政治壓力,我行我素地奉行美聯(lián)儲的調控原則不僅讓格林斯潘贏得了萬眾信賴的個人聲譽,也讓美國的貨幣政策遠離了政治因素的頻繁干擾。  格林斯潘要走了,但他留下的“遺產”卻足以讓整個世界受用良久。所謂“功遂身謝,名由實美”,格林斯潘的急流勇退注定將成為他央行行長職業(yè)生涯一個完美的句號。。

熱心網友

墨子有云:“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美國經濟近幾十年來的一枝獨秀,很大程度上和美聯(lián)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敏銳非凡的睿智思想、細微高超的調控手法、無與倫比的個人魅力休戚相關。以至于1996年美國大選前夕,《財富》雜志在封面上放上了一句令人咋舌的口號:“笨蛋!誰當總統(tǒng)都無所謂,只要讓艾倫當美聯(lián)儲主席就成。 ”  但現(xiàn)在是時候和這位活著的“傳奇人物”說再見了,在即將到來的2006年1月6日,年屆八旬的格林斯潘將退下神壇。一時間人們對美聯(lián)儲新掌門人的候選人爭論不休,但無論如何,沒有人相信會有人能比格林斯潘做得更好,就像1987年8月保羅·沃克爾辭去美聯(lián)儲主席職務時沒有人相信格林斯潘會超越這位“冷面巨人”一樣。  格林斯潘也許是世界上成功詮釋“中央銀行行長”一詞的第一人,在任期間,美國經濟略有起伏的強勢表演就是對他獨一無二調控哲學的最佳褒獎,而這些調控哲學也是格林斯潘留給全世界政策制定者的寶貴遺產,也許它們字面上是冷冰冰的,但卻能給一國經濟帶來溫暖。  首先,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該做什么。身居央行行長之位,意味著手握威力無比的貨幣魔杖,通過制定、執(zhí)行貨幣政策,國民經濟的大多數經濟變量都能受到央行行長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在眼花繚亂的政策菜單上,分清楚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是最為關鍵的。格林斯潘用幾十年的言傳身教說明,對于貨幣政策而言,維持物價穩(wěn)定才是當仁不讓的首要目標。  當然,促進經濟增長一直是央行行長面臨的最大誘惑,但屈從于此只能給國民經濟帶來意想不到的政策性波動,正如弗里德曼所言:“試圖熨平經濟周期的經濟政策也許正是經濟動蕩的萬惡之首。”格林斯潘任期內雖然經歷了兩次經濟衰退,但他的視線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通貨膨脹指標,通過有節(jié)奏的利率調整,格林斯潘為美國經濟增長營造了穩(wěn)定合意的貨幣環(huán)境。不過,格林斯潘偶爾也會對其他經濟變量,甚至是別國的匯率之類發(fā)表苦口婆心的勸告,但這些言辭上的說教僅僅是一種預警行為,他手中的貨幣政策從來沒有更多地用作經濟強心劑。  其次,知道自己該說什么,該怎么說,什么時候說。央行行長作為一國貨幣當局的最高官員,“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并非聳人聽聞,把握言語內容、風格、時機是每個央行行長的必修課。格林斯潘最鮮明的個人特征就在于其隱諱頗深的“美聯(lián)儲語言”。正如他的一句名言:“如果你認為已經清楚地明白了我的意圖,那我可以告訴你,你一定誤解了我的話。”通過晦澀的言語表達,美聯(lián)儲的政策變動很難被市場所預知,而這種政策透明度上的人為模糊使得美聯(lián)儲能夠在與市場預期的博弈中占得先機,更好地利用信息優(yōu)勢達到政策目標。  當然,在風平浪靜之時,這種詞不達意的言語風格是有效率的,但在風云突變的非常時期,就有必要言語鮮明地表達貨幣當局立場,發(fā)揮中流砥柱的穩(wěn)定作用。這種時機選擇,格林斯潘顯然也做得非常完美,就在他上任兩個月后,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臭名昭著的“黑色星期一”讓道瓊斯指數狂跌508。32點,5000多億美元市值瞬間蒸發(fā)。在市場近乎崩潰之時,格林斯潘及時發(fā)布了堅定言論,毅然決然地表示美聯(lián)儲將承擔清償力來源的重要作用,這一言論重塑市場信心,并最終成為危機平息的重要轉折點。  最后,清楚自己是什么人。央行行長也是人,是人就有喜怒哀樂,就有七情六欲,就有獨特偏好,但這些都不能影響貨幣政策制定和執(zhí)行的公正和效率。格林斯潘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人,但他在美聯(lián)儲主席位置上就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天賦,甚至是信仰。繁忙的工作讓這位曾經的二流薩克斯管手不得不中斷了對音樂的追求和享受。而且監(jiān)管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身份也讓這位曾經的頂尖華爾街證券商不得不退出了高盈利經濟咨詢公司的經營,并主動規(guī)避了證券市場投資,僅僅購買了低風險低收益的短期政府債券。更重要的是,格林斯潘甚至為事業(yè)背叛了自己曾經的信仰,讀書期間就受到客觀主義運動領袖愛恩·蘭德極大影響的他信奉的是自由經濟主義,甚至于1966年7月在《客觀主義者》上發(fā)表了題為《黃金和經濟自由》的思想文章,但自從他擔任美聯(lián)儲主席的第一天起,他就徹底背叛了自由主義的教義,并用有條不紊的貨幣調整一次次地褻瀆著“看不見的手”的神圣。當然,為事業(yè)犧牲個人的格林斯潘在政治上很自然地表現(xiàn)出了高度獨立性。不畏政治壓力,我行我素地奉行美聯(lián)儲的調控原則不僅讓格林斯潘贏得了萬眾信賴的個人聲譽,也讓美國的貨幣政策遠離了政治因素的頻繁干擾。  格林斯潘要走了,但他留下的“遺產”卻足以讓整個世界受用良久。所謂“功遂身謝,名由實美”,格林斯潘的急流勇退注定將成為他央行行長職業(yè)生涯一個完美的句號。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

熱心網友

格林斯潘要走了,但他留下的“遺產”卻足以讓整個世界受用良久。所謂“功遂身謝,名由實美”,格林斯潘的急流勇退注定將成為他央行行長職業(yè)生涯一個完美的句號。

熱心網友

墨子有云:“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美國經濟近幾十年來的一枝獨秀,很大程度上和美聯(lián)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敏銳非凡的睿智思想、細微高超的調控手法、無與倫比的個人魅力休戚相關。以至于1996年美國大選前夕,《財富》雜志在封面上放上了一句令人咋舌的口號:“笨蛋!誰當總統(tǒng)都無所謂,只要讓艾倫當美聯(lián)儲主席就成。 ”  但現(xiàn)在是時候和這位活著的“傳奇人物”說再見了,在即將到來的2006年1月6日,年屆八旬的格林斯潘將退下神壇。一時間人們對美聯(lián)儲新掌門人的候選人爭論不休,但無論如何,沒有人相信會有人能比格林斯潘做得更好,就像1987年8月保羅·沃克爾辭去美聯(lián)儲主席職務時沒有人相信格林斯潘會超越這位“冷面巨人”一樣。  格林斯潘也許是世界上成功詮釋“中央銀行行長”一詞的第一人,在任期間,美國經濟略有起伏的強勢表演就是對他獨一無二調控哲學的最佳褒獎,而這些調控哲學也是格林斯潘留給全世界政策制定者的寶貴遺產,也許它們字面上是冷冰冰的,但卻能給一國經濟帶來溫暖。  首先,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該做什么。身居央行行長之位,意味著手握威力無比的貨幣魔杖,通過制定、執(zhí)行貨幣政策,國民經濟的大多數經濟變量都能受到央行行長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在眼花繚亂的政策菜單上,分清楚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是最為關鍵的。格林斯潘用幾十年的言傳身教說明,對于貨幣政策而言,維持物價穩(wěn)定才是當仁不讓的首要目標。  當然,促進經濟增長一直是央行行長面臨的最大誘惑,但屈從于此只能給國民經濟帶來意想不到的政策性波動,正如弗里德曼所言:“試圖熨平經濟周期的經濟政策也許正是經濟動蕩的萬惡之首。”格林斯潘任期內雖然經歷了兩次經濟衰退,但他的視線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通貨膨脹指標,通過有節(jié)奏的利率調整,格林斯潘為美國經濟增長營造了穩(wěn)定合意的貨幣環(huán)境。不過,格林斯潘偶爾也會對其他經濟變量,甚至是別國的匯率之類發(fā)表苦口婆心的勸告,但這些言辭上的說教僅僅是一種預警行為,他手中的貨幣政策從來沒有更多地用作經濟強心劑。  其次,知道自己該說什么,該怎么說,什么時候說。央行行長作為一國貨幣當局的最高官員,“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并非聳人聽聞,把握言語內容、風格、時機是每個央行行長的必修課。格林斯潘最鮮明的個人特征就在于其隱諱頗深的“美聯(lián)儲語言”。正如他的一句名言:“如果你認為已經清楚地明白了我的意圖,那我可以告訴你,你一定誤解了我的話。”通過晦澀的言語表達,美聯(lián)儲的政策變動很難被市場所預知,而這種政策透明度上的人為模糊使得美聯(lián)儲能夠在與市場預期的博弈中占得先機,更好地利用信息優(yōu)勢達到政策目標。  當然,在風平浪靜之時,這種詞不達意的言語風格是有效率的,但在風云突變的非常時期,就有必要言語鮮明地表達貨幣當局立場,發(fā)揮中流砥柱的穩(wěn)定作用。這種時機選擇,格林斯潘顯然也做得非常完美,就在他上任兩個月后,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臭名昭著的“黑色星期一”讓道瓊斯指數狂跌508。32點,5000多億美元市值瞬間蒸發(fā)。在市場近乎崩潰之時,格林斯潘及時發(fā)布了堅定言論,毅然決然地表示美聯(lián)儲將承擔清償力來源的重要作用,這一言論重塑市場信心,并最終成為危機平息的重要轉折點。  最后,清楚自己是什么人。央行行長也是人,是人就有喜怒哀樂,就有七情六欲,就有獨特偏好,但這些都不能影響貨幣政策制定和執(zhí)行的公正和效率。格林斯潘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人,但他在美聯(lián)儲主席位置上就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天賦,甚至是信仰。繁忙的工作讓這位曾經的二流薩克斯管手不得不中斷了對音樂的追求和享受。而且監(jiān)管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身份也讓這位曾經的頂尖華爾街證券商不得不退出了高盈利經濟咨詢公司的經營,并主動規(guī)避了證券市場投資,僅僅購買了低風險低收益的短期政府債券。更重要的是,格林斯潘甚至為事業(yè)背叛了自己曾經的信仰,讀書期間就受到客觀主義運動領袖愛恩·蘭德極大影響的他信奉的是自由經濟主義,甚至于1966年7月在《客觀主義者》上發(fā)表了題為《黃金和經濟自由》的思想文章,但自從他擔任美聯(lián)儲主席的第一天起,他就徹底背叛了自由主義的教義,并用有條不紊的貨幣調整一次次地褻瀆著“看不見的手”的神圣。當然,為事業(yè)犧牲個人的格林斯潘在政治上很自然地表現(xiàn)出了高度獨立性。不畏政治壓力,我行我素地奉行美聯(lián)儲的調控原則不僅讓格林斯潘贏得了萬眾信賴的個人聲譽,也讓美國的貨幣政策遠離了政治因素的頻繁干擾。  格林斯潘要走了,但他留下的“遺產”卻足以讓整個世界受用良久。所謂“功遂身謝,名由實美”,格林斯潘的急流勇退注定將成為他央行行長職業(yè)生涯一個完美的句號。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

熱心網友

墨子有云:“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美國經濟近幾十年來的一枝獨秀,很大程度上和美聯(lián)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敏銳非凡的睿智思想、細微高超的調控手法、無與倫比的個人魅力休戚相關。以至于1996年美國大選前夕,《財富》雜志在封面上放上了一句令人咋舌的口號:“笨蛋!誰當總統(tǒng)都無所謂,只要讓艾倫當美聯(lián)儲主席就成。 ”  但現(xiàn)在是時候和這位活著的“傳奇人物”說再見了,在即將到來的2006年1月6日,年屆八旬的格林斯潘將退下神壇。一時間人們對美聯(lián)儲新掌門人的候選人爭論不休,但無論如何,沒有人相信會有人能比格林斯潘做得更好,就像1987年8月保羅·沃克爾辭去美聯(lián)儲主席職務時沒有人相信格林斯潘會超越這位“冷面巨人”一樣。  格林斯潘也許是世界上成功詮釋“中央銀行行長”一詞的第一人,在任期間,美國經濟略有起伏的強勢表演就是對他獨一無二調控哲學的最佳褒獎,而這些調控哲學也是格林斯潘留給全世界政策制定者的寶貴遺產,也許它們字面上是冷冰冰的,但卻能給一國經濟帶來溫暖。  首先,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該做什么。身居央行行長之位,意味著手握威力無比的貨幣魔杖,通過制定、執(zhí)行貨幣政策,國民經濟的大多數經濟變量都能受到央行行長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在眼花繚亂的政策菜單上,分清楚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是最為關鍵的。格林斯潘用幾十年的言傳身教說明,對于貨幣政策而言,維持物價穩(wěn)定才是當仁不讓的首要目標。  當然,促進經濟增長一直是央行行長面臨的最大誘惑,但屈從于此只能給國民經濟帶來意想不到的政策性波動,正如弗里德曼所言:“試圖熨平經濟周期的經濟政策也許正是經濟動蕩的萬惡之首。”格林斯潘任期內雖然經歷了兩次經濟衰退,但他的視線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通貨膨脹指標,通過有節(jié)奏的利率調整,格林斯潘為美國經濟增長營造了穩(wěn)定合意的貨幣環(huán)境。不過,格林斯潘偶爾也會對其他經濟變量,甚至是別國的匯率之類發(fā)表苦口婆心的勸告,但這些言辭上的說教僅僅是一種預警行為,他手中的貨幣政策從來沒有更多地用作經濟強心劑。  其次,知道自己該說什么,該怎么說,什么時候說。央行行長作為一國貨幣當局的最高官員,“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并非聳人聽聞,把握言語內容、風格、時機是每個央行行長的必修課。格林斯潘最鮮明的個人特征就在于其隱諱頗深的“美聯(lián)儲語言”。正如他的一句名言:“如果你認為已經清楚地明白了我的意圖,那我可以告訴你,你一定誤解了我的話。”通過晦澀的言語表達,美聯(lián)儲的政策變動很難被市場所預知,而這種政策透明度上的人為模糊使得美聯(lián)儲能夠在與市場預期的博弈中占得先機,更好地利用信息優(yōu)勢達到政策目標。  當然,在風平浪靜之時,這種詞不達意的言語風格是有效率的,但在風云突變的非常時期,就有必要言語鮮明地表達貨幣當局立場,發(fā)揮中流砥柱的穩(wěn)定作用。這種時機選擇,格林斯潘顯然也做得非常完美,就在他上任兩個月后,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臭名昭著的“黑色星期一”讓道瓊斯指數狂跌508。32點,5000多億美元市值瞬間蒸發(fā)。在市場近乎崩潰之時,格林斯潘及時發(fā)布了堅定言論,毅然決然地表示美聯(lián)儲將承擔清償力來源的重要作用,這一言論重塑市場信心,并最終成為危機平息的重要轉折點。  最后,清楚自己是什么人。央行行長也是人,是人就有喜怒哀樂,就有七情六欲,就有獨特偏好,但這些都不能影響貨幣政策制定和執(zhí)行的公正和效率。格林斯潘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人,但他在美聯(lián)儲主席位置上就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天賦,甚至是信仰。繁忙的工作讓這位曾經的二流薩克斯管手不得不中斷了對音樂的追求和享受。而且監(jiān)管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身份也讓這位曾經的頂尖華爾街證券商不得不退出了高盈利經濟咨詢公司的經營,并主動規(guī)避了證券市場投資,僅僅購買了低風險低收益的短期政府債券。更重要的是,格林斯潘甚至為事業(yè)背叛了自己曾經的信仰,讀書期間就受到客觀主義運動領袖愛恩·蘭德極大影響的他信奉的是自由經濟主義,甚至于1966年7月在《客觀主義者》上發(fā)表了題為《黃金和經濟自由》的思想文章,但自從他擔任美聯(lián)儲主席的第一天起,他就徹底背叛了自由主義的教義,并用有條不紊的貨幣調整一次次地褻瀆著“看不見的手”的神圣。當然,為事業(yè)犧牲個人的格林斯潘在政治上很自然地表現(xiàn)出了高度獨立性。不畏政治壓力,我行我素地奉行美聯(lián)儲的調控原則不僅讓格林斯潘贏得了萬眾信賴的個人聲譽,也讓美國的貨幣政策遠離了政治因素的頻繁干擾。  格林斯潘要走了,但他留下的“遺產”卻足以讓整個世界受用良久。所謂“功遂身謝,名由實美”,格林斯潘的急流勇退注定將成為他央行行長職業(yè)生涯一個完美的句號。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