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子宮頸炎是生育年齡婦女特別是中年婦女的一種常見病。機械性刺激或損傷、微生物及其毒素、化學物質以及放射線等均可成為子宮頸炎的病因。其主要癥狀有白帶增多、腰骶部疼痛、盆腔部下墜感及痛經、不孕癥和宮頸糜爛等。 預防本病首先要進行定期婦科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宮頸炎癥,進行治療。還需要積極徹底治療急性陰道炎、急性子宮內膜炎等。注意個人衛生,勤洗內褲等。用酸性或堿性溶液沖洗外陰及陰道時,要避免濃度過高。...
熱心網友
子宮頸炎是生育年齡婦女特別是中年婦女的一種常見病。機械性刺激或損傷、微生物及其毒素、化學物質以及放射線等均可成為子宮頸炎的病因。其主要癥狀有白帶增多、腰骶部疼痛、盆腔部下墜感及痛經、不孕癥和宮頸糜爛等。 預防本病首先要進行定期婦科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宮頸炎癥,進行治療。還需要積極徹底治療急性陰道炎、急性子宮內膜炎等。注意個人衛生,勤洗內褲等。用酸性或堿性溶液沖洗外陰及陰道時,要避免濃度過高。男方應養成每晚或性交前洗外陰的習慣,防止性交時將病原體帶入陰道而引起感染。 引起宮頸糜爛的原因很多,如:流產、放取環、以及感染等,若能找到原因當然好。在個別患者,由于對避孕套過敏,也有引起宮頸炎的報道。 宮頸糜爛的治療方法也有多種。包括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其中激光治療的效果最好,當然也可先藥物治療縮小病灶,再用激光治療。目前宮頸糜爛的藥物治療效果還不是十分理想。 子宮頸炎 子宮頸炎是生育年齡婦女的常見病,分急性與慢性,而以慢性者多見,多由急性宮頸炎轉變而來,因分娩、流產或手術引起的子宮頸裂傷或外翻,受到病原菌的侵襲所致。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厚,對炎癥的抵抗力強,而宮頸管的柱狀上皮薄,抵抗力弱,易感染。 一、病理 (一)宮頸糜爛 由于宮頸表面的鱗狀上皮長期浸于堿性炎癥分泌物中而剝脫,很快由適應在堿性炎癥分泌物中而剝脫,很快由適應在堿性環境中生長的宮頸管內柱狀上皮所代替。因柱狀上皮薄,可顯露皮下血管,宮頸表面乃呈紅色,通稱宮頸糜爛。在炎癥初期,糜爛面光滑,稱單純性糜爛;反之,可因腺體及間質增生,表面凹凸不平,呈顆粒狀,稱顆粒狀糜爛;增生更顯著者,呈乳頭狀,稱乳頭狀糜爛。 圖 宮頸糜爛(左)與息肉(右) 按糜爛面積大小,可分為輕、中、重三度。輕度者,糜爛面超過宮頸面積的1/3,中度者占1/3~2/3,重度者則在2/3以上。 在宮頸炎的發展和愈合過程中,可見于子宮頸陰道段的鱗狀上皮和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相互移行的現象。這兩種上皮的正常分界,是在宮頸的外口。鱗狀上皮因炎癥而脫落,柱狀上皮乃移行覆蓋;在愈合過程中鱗狀上皮又重新覆蓋宮頸的表面。若鱗狀上皮的生長不僅在宮頸表面,并侵入宮頸管腺體,使腺體的柱狀上皮亦可鱗狀上皮所代替,稱鱗狀上皮化。 (二)宮頸腺體囊腫 宮頸糜爛愈合過程中,新生的鱗狀上皮可覆蓋宮頸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內,將腺管阻塞。腺管周圍的結締組織增生或瘢痕形成,也可壓迫腺管使腺體分泌物的引流受阻,潴留而形成囊腫。表現為多個青白色的小囊泡,突出于宮頸表面,內含無色膠凍狀物。若感染,小囊泡外觀多呈白色或淡黃色。 (三)宮頸肥大 長期炎癥刺激,宮頸可因充血、水腫、炎癥細胞浸潤及結締組織增生等,變得肥大。 (四)宮頸息肉 宮頸內膜可因慢性炎癥而出現局限性增生,形成單個或多個帶蒂的鮮紅色息肉,從宮頸管內或在宮頸外口突出,直徑多在1cm以下,血管豐富,觸之易出血。 慢性子宮頸炎(chronic cervicitis)是育齡婦女最常見的疾病。常由鏈球菌、葡萄球菌及腸球菌引起。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白帶過多。陰道鏡可見子宮頸粘膜充血。鏡下為子宮頸非特殊性炎癥,可見子宮頸內膜上皮下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子宮頸柱狀上皮及腺上皮常伴有不同程度鱗狀上皮化生。少數也可因感染病毒、結核、寄生蟲及放線菌等引起特殊性炎癥。 慢性子宮頸炎時子宮頸陰道部鱗狀上皮有時壞死脫落,形成表淺的缺損,稱真性糜爛,較少見。臨床上常見的宮頸糜爛(cervical erosion)實質上是宮頸先前損傷的上皮已被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移取代了子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由于單層柱狀上皮很薄,使上皮下血管容易顯露而呈紅色,看上去像糜爛,實際上為假性糜爛。多發生在育齡或卵巢功能旺盛的婦女,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使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增生越出宮頸外口。間質內常無明顯炎癥現象,在產后或絕經后可自行消退。 慢性子宮頸炎時子宮頸腺的頸部易被增生的纖維組織所壓迫,或由于腺腔被粘液或化生的鱗狀上皮阻塞,使粘液潴留,腺體擴大成囊狀,直徑一般在數毫米至1厘米,稱子宮頸腺囊腫,又稱納博特囊腫(Nabothian cyst)。 有些病例由于子宮頸粘膜、腺體和固有膜結締組織呈局限性增生而形成子宮頸息肉(cervical ployp)。直徑自數毫米到數厘米不等。呈粉白色或粉紅色,常有蒂。鏡下主要由腺體和結締組織構成。間質充血、水腫及多少不等的慢性炎性細胞浸潤。表面被覆單層柱狀上皮或鱗狀上皮。宮頸息肉屬良性瘤樣病變,惡變率很低,在1%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