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一  券商和股改公司簽有“合作協(xié)議股改公司到各營業(yè)部“拜票”是眾所周知的事,可為什么券商們會很熱心地為上市公司拉票呢?原因之一就是現(xiàn)在很多券商總部和股改公司簽有合作協(xié)議。  股改之初,當股改公司到營業(yè)部拉票的時候,各營業(yè)部一般各自為戰(zhàn),隨著股改進程不斷深入,一些大券商發(fā)現(xiàn)了另外的商機,那就是股改公司大股東所持股份的托管權。由于大股東一般所持股份數額龐大,因此這部分股份進入流通后手續(xù)費收入也極可觀。  目前一些大券商采取的策略是:集門下數十家甚至上百家營業(yè)部,與股改公司簽訂合作協(xié)議(有時股改公司主動,有時是券商自己找上門)———券商保證投票順利通過,股改公司將這些即將流通的股份托管在該券商處。所以,很多時候,拉票也成了營業(yè)部的一項“政治”工作。  不過,那些大型藍籌股由于基金持有重倉,一般是不會到營業(yè)部“拜票”的。  內幕二  “賄金”一般不會落入散戶口袋  很多媒體報道的每股3-5分錢的“賄金”確實是有的,但一般不會落入散戶口袋。股改公司都有這筆費用,有時交給財經公關公司,有時和營業(yè)部商議,但不管怎么說,這筆費用通常和散戶無緣。  一是股改公司只關注持有較多股份的投資者(通常是一萬股以上),太小的散戶投不投贊成票他們根本無所謂;二是如果投資者自愿投贊成票,不管是上市公司、財經公關公司,還是券商營業(yè)部,都不會主動告訴他有這筆費用的存在。  這筆錢本來是為每股贊成票準備的,如果投資者不自己去爭取,就會落入別人囊中。  我想教大家一個辨識是否可能拿到這筆費用的一個小竅門。如果你持有的某家公司進入了股改程序,而同時接到了上市公司或者營業(yè)部的“提醒電話”,這時便要動一下腦子。  這些“拉票電話”一般偽裝得和真正的服務電話沒什么區(qū)別,但從我們營業(yè)部來說,到目前為止,沒有為一家股改公司做過“免費服務”,說白了,我們沒有精力也沒有必要為股改公司免費做這種投資者溝通工作。而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大部分投資者很好糊弄,我們只為極個別“較真”的投資者付過費。  內幕三  確實可以“改票”  有媒體報道,有營業(yè)部私下將投資者的反對票改成贊成票,這種事在我們營業(yè)部沒有發(fā)生過。我想大多數其他的營業(yè)部也不會發(fā)生,這實在是膽大妄為了,而股改公司的出價也不值得我們冒險。  “改票”的事確實有,但不是營業(yè)部更改操作程序,而是讓投資者放棄原來投票,委托股改公司重新投過。  站在我的工作立場,股改讓我們營業(yè)部可以增收(其實并不像外界想像的那么多,以現(xiàn)在的情況計算,到年底時拉票只能為我這個營業(yè)部增收20萬元),但從旁觀者的角度看,有些事確實無法理解。  其中之一便是這個投票系統(tǒng),它有幾大特點:一是投資者在投過票后可以反悔,這可是古今中外都沒有的;二是反悔后要委托上市公司代為改投。我們知道上市公司和大股東之間的關系,這就是說,如果投資者投了“贊成”而想改成“反對”的話,他是不可能聯(lián)系上這家公司的,而如果投了“反對”想改成“贊成”的話,當然可以心遂所愿。三是上市公司可以在投票過程中,清清楚楚地知道哪位投資者投了什么票,從而及時地進行溝通。  我想這就是絕大多數股改公司可以順利過關的主要原因,而其中的種種漏洞也絕非疏忽所致。  下面是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雖然事前經過溝通,但我們營業(yè)部一位持有某公司流通股20萬股的投資者居然投了棄權票,總公司命令我一定要做通這位投資者的工作。于是我打電話過去問他為什么要投棄權票,他說不知道這家公司的方案是好是壞,并征求我的意見,我當然把方案的種種好處列舉了一番……  當時這家公司的贊成和反對勢均力敵,這位投資者的改票終于令其涉險過關,而營業(yè)部也取得了每股3分錢的拉票費用。其實,如果這位投資者用些心,他本來可以為自己爭取到6000元的收入。  寫到這里,又想起“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句話,我從業(yè)這么多年,看到無數投資者在這個市場上混了很久仍然糊里糊涂。如果你自己都不為自己負責,還能期待誰為你負責呢?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