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朝鮮因為什么而分的
熱心網友
簡單一點說,就是美蘇爭霸
熱心網友
北緯38度線,簡稱三八線
熱心網友
泰封永德萬歲八年(新羅景明王二年,后百濟甄宣十九年,918年),金弓裔被黜,泰封亡。王建自立,國號高麗,是為太祖。新羅敬順王九年(高麗天授十八年,后百濟甄神劍元年,935年),敬順王金傳降,新羅亡。后百濟甄神劍二年(高麗天授十九年,936年),甄神劍降,后百濟亡。高麗太祖王建統一朝鮮半島。 高麗恭讓王四年(1392年),恭讓王王?被黜,高麗亡。李成桂自立,國號朝鮮,是為太祖。 朝鮮高宗三十二年(清光緒二十一年,日本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清日簽訂《馬關條約》。其第一款曰:“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國,故凡有虧損其獨立自主體制,即如該國向中國所修貢獻典禮等,嗣后全行廢決。”清與朝鮮的宗主國、藩屬國關系終止。朝鮮建陽二年(日本明治三十年,1897年),高宗李熙稱帝,更號大韓帝國,以圖中興。韓國光武八年(日本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韓日議定書》、《韓日協約》簽訂,殖民化進程加快。韓國光武九年(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日韓保護協約》簽訂。韓國光武十一年(日本明治四十年,1907年),簽第二、第三份《韓日協約》。日本設統監府于漢城。高宗李熙為統監伊藤博文所逼,退位。太子李?p即位,是為純宗。韓國隆熙四年(日本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簽《日韓合并條約》。純宗李?p退位。國亡。其地并入日本。 日本大正八年(中華民國八年,1919年),高宗李熙暴卒。孫秉熙稱朝鮮民國都領于漢城,署朝鮮建國四千二百五十二年。流亡人士旋在上海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推李承晚為大統領。孫秉熙去朝鮮民國都領號。大韓民國七年(日本大正十四年,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年),樸殷植、李相龍相繼任臨時政府國務領。大韓民國八年(日本大正十五年,中華民國十五年,1926年),崔昌植任臨時政府代理國務領。純宗李?p卒。旋有洪震、金九相繼任臨時政府國務領。大韓民國九年(日本昭和二年,中華民國十六年,1927年),李東寧任臨時政府主席。大韓民國十四年(日本昭和七年,中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宋秉祚、曹成煥、金奎植、李承晚、尹琦燮、崔東?J、車利錫、申翼熙任臨時政府國務委員。大韓民國十五年(日本昭和八年,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梁起鐸、宋秉祚、趙素昂、曹成煥、金奎植、尹琦燮、柳東說、崔東?J、車利錫、成周實、金澈繼任臨時政府國務委員。大韓民國十七年(日本昭和十年,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李東寧復任臨時政府主席。大韓民國二十二年(日本昭和十五年,中華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金九任國務委員會主席。中華民國三十二年(大韓民國二十五年,日本昭和十八年,1943年),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表示,朝鮮應該獨立。中國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長蔣中正、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英國內閣首相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爵士發表《開羅宣言》稱:“我三大同盟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適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 大韓民國二十七年(日本昭和二十年,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八日,蘇聯對日本宣戰。九日,蘇軍挺進朝鮮半島。十四日,美國提議以北緯38度線為界,其南北分別為美國和蘇聯對日受降區。十五日,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十六日,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接受美國提議。九月二日,根據盟國協議,盟軍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發布第一號指令,規定北緯38度線以北為駐朝蘇軍受降區,以南為美軍受降區。八日,美軍進入北緯38度線以南地區。不久,呂運亨成立朝鮮人民共和國,被美軍解散。李承晚自美國回漢城。國務委員會主席金九被允許以私人身份自上海回國。大韓民國二十八年(中華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李承晚訪美,并在聯合國取得成果。又在東京會見盟軍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在南京會見中國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長蔣中正。大韓民國二十九年(1947年),李承晚回漢城。 韓國檀君四千二百八十一年(朝鮮主體三十七年,1948年)八月十五日,李承晚任大韓民國總統。九月九日,朝鮮勞動黨在朝鮮半島北部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金科奉為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韓國檀君四千二百八十三年(朝鮮主體三十九年,“中華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六月二十五日,朝鮮軍進入韓國,大規模戰爭爆發。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要求停止戰爭行為,朝鮮軍立即撤回北緯38度線以北的決議。二十六日,“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致電韓國總統李承晚,表示聲援。二十七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責成成員國向韓國提供可能需要的援助,以擊退武裝進攻并恢復這一地區的國際和平與安全。美國總統哈利·S·杜魯門命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使用海、空軍,全力支持韓國軍隊作戰。七月二日,以駐日美軍第24步兵師第21團第1營為基礎組建的先遣支隊抵達韓國大田。七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派遣聯合國軍入朝參戰的決議。八日,美國總統哈利·S·杜魯門任命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為聯合國軍總司令。此后,由英國、法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菲律賓、土耳其、泰國、南非、希臘、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新西蘭等參加的聯合國軍陸續進入朝鮮半島。十月八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命將東北邊防軍改組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十九日,應朝鮮政府請求,中國人民志愿軍進入朝鮮。朝鮮主體四十年(韓國檀君四千二百八十四年,越南保大二十六年,日本昭和二十六年,1951年)六月起,戰爭出現相持局面。九月八日,美國、英國、法國、越南等48個戰勝國與日本簽定《對日和平條約》,規定日本必須承認朝鮮獨立。 朝鮮主體四十二年(韓國檀君四千二百八十六年,1953年)七月二十八日,朝鮮內閣首相金日成元帥、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元帥、聯合國軍總司令馬克·克拉克將軍簽訂《停戰協定》于板門店。協定以北緯38度為朝鮮、韓國軍事分界線,雙方各由此線后退2公里成立非軍事區。朝鮮半島分裂局面至此全面形成。 朝鮮主體四十六年(韓國檀君四千二百八十九年,1957年),崔庸健繼任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韓國檀君四千二百九十二年(朝鮮主體四十九年,1960年),李承晚下野。許政、郭尚勛、許政相繼任代總統。旋由尹譜善任總統。韓國檀君四千二百九十三年(朝鮮主體五十年,1961年),發生軍事政變,張都?H未芡場P善誘躒巫芡場? 1972年(朝鮮主體六十二年),韓國、朝鮮政府發表《關于南北和平統一的聯合聲明》,提出三項原則。金日成任朝鮮主席。朝鮮主體六十三年(1973年),主席金日成提出建“高麗聯邦共和國”,統一朝鮮半島。1979年(朝鮮主體六十八年),總統樸正熙被殺,崔圭夏繼任。1980年(朝鮮主體六十九年),發生軍事政變,樸忠勛任代總統。朝鮮主席金日成提出建“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統一朝鮮半島。旋由全斗煥任韓國總統。1988年(朝鮮主體七十七年),盧泰愚繼任總統。朝鮮主體七十九年(1990年)九月,朝鮮政務院總理延亨默、韓國內閣總理姜英勛首次會談于漢城。朝鮮主體八十年(1991年),朝鮮、韓國同時加入聯合國。朝鮮政務院總理延亨默、韓國內閣總理鄭元植簽署《北南和解互不侵略和合作交流協議書》于漢城。1993年(朝鮮主體八十二年),金泳三繼任總統。朝鮮主體八十三年(1994年),主席金日成卒。1998年(朝鮮主體八十七年),金大中繼任總統。金永南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2000年(朝鮮主體八十九年)6月,韓國總統金大中、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會晤于平壤。韓國總統金大中、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發表《南北共同宣言》。2003年(朝鮮主體九十二年),盧武鉉繼任總統。。
熱心網友
朝鮮是如何被分裂的 朝鮮是半島國家,南北長約800公里,東西長約200公里,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半島的南部氣候宜人,是豐產的農業區,半島的北部山林茂盛,礦產豐富。朝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具有不可忽視的戰略意義,它猶如一塊伸向日本海的跳板,既是強國入侵遠東的最便捷的必然途徑,又是抵制入侵的天然的橋頭堡壘。 北緯三十八度線,橫穿朝鮮半島的中部。 這條三十八度線,是這個國家最不幸的象征。1896年,俄國和日本為爭奪對這個國家的統治權而交戰,戰爭的結果是雙方劃定了各自的勢力范圍,從而將朝鮮半島分割為兩半,而分割線便是北緯三十八度線。后來日本人趕走了俄國人,把整個朝鮮半島并吞為自己的殖民地。1942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將朝鮮變成了日本領土的一部分,歸自治省管轄。1943年,在德黑蘭會議上,美國總統羅斯福告訴蘇聯元帥斯大林,朝鮮“還不具備行使和維持一個獨立政府的能力,而且……他們至少應該經過四十年的監護”。于是羅斯福與英國首相丘吉爾以及中國的蔣介石在他們共同簽署的一份公報中對這個國家的前途表示出強權的憐憫:“軫念遭受奴役的朝鮮人民,前述的三大國(美國、英國、中國)決定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朝鮮自由和獨立。” 到了1945雅爾塔會議開始時,美國總統羅斯福雖身纏重病,但他依然清醒地意識到隨著日本的覆滅,長期被日本占領的朝鮮半島將出現政治上的真空。對于美國人來講,他們不認為凹凸不平的朝鮮半島對美國在戰略上有多大的意義,在整個遠東,他們占領日本本土已經足夠了。但是,美國卻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蘇聯的勢力劃分到了哪里。為了促使蘇聯對日本宣戰,羅斯 福和丘吉爾向斯大林做出的讓步包括同意由美國、英國、蘇聯。 中國四大國“共同托管”朝鮮。朝鮮再一次成為強國政治的一件抵押品。美國雖并不覬覦朝鮮,但它堅持在朝鮮插手的理由卻很值得注意,因為它既是蘇美兩個超級大國冷戰開始的信號,也是未來美國涉足朝鮮戰爭的最根本的原因——“美國在朝鮮沒有長遠的利益,它所希望的是朝鮮成為阻止蘇聯進攻日本的緩沖地帶”。 “從美國的本意上講,最后是美國單獨占領全部朝鮮。”朝鮮戰爭爆發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回憶錄中寫道,“顧問院極力主張在整個朝鮮的日本軍隊應由美國受降。但是我們要是以必要的速度把軍隊運到朝鮮北部,那就無法保證我們在日本搶先登陸。”美國人當時真正的想法是:全朝鮮有那么多日本兵,要是去占領“可能遭到重大傷亡”,還是讓蘇聯人去承擔吧,美國等著坐收漁利就可以了。 1945年8月8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召見日本駐蘇聯大使佐藤尚武,交給他一份蘇聯對日宣戰的通告。9日零時,百萬蘇聯紅軍從各個方向突入中國東北,對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與此同時,蘇聯的幾個紅軍師越過中國的東北,向朝鮮急速推進。到了這個時候,世界上也就沒有人能知道這些紅軍戰士會在朝鮮的什么地方停下來了。波茨坦會議并沒有明確在朝鮮的國土上哪里是美蘇雙方都認可的占領分界線。當美國人聽說蘇聯軍隊進入了朝鮮半島時,他們開始有了最隱秘的擔憂。 因為在這一天,距離朝鮮半島最近的美國兵還遠在上千公里以外的沖繩島上。 “應當在朝鮮整個地區就美國和蘇聯的空軍和海軍的作戰范圍劃一條界線。”美國總統杜魯門說,“至于地面上的作戰和占領區域,沒有進行任何討論,因為當時沒有人想到,不管是美國的或者是蘇聯的地面部隊,會在短期內進入朝鮮。” 1945年8月9日晚上,美國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三部協調委員會在五角大樓召開緊急會議,磋商如何不讓蘇聯在遠東占到便宜以及如何保護美國在遠東的利益。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將軍的參謀人員中一位叫迪安。里斯克的年輕上校指出,既然沒有可以立即投入使用的部隊,加上時間和空間上的因素,搶在蘇聯軍隊前面進入朝鮮是不可能的。國防部長助理讓迪安和另一位上校參謀到隔壁的第三休息室盡快搞出一個“既能滿足美國的政治意愿,又符合軍事現狀的折衷方案”,并且“要在30分鐘之內搞出來”。兩位年輕的職業軍官在休息室里面對著朝鮮地圖發呆,因為他們在這之前從沒有關注過這個遙遠的國家。 此時,迪安根本就不曾想到自己的一生從此將和朝鮮打交道,而且因為朝鮮的戰事他從此將官運亨通。迪安的目光在朝鮮半島狹長的版圖中盡可能中間的部位搜索,“如果我們提出的受降建議大大地超過了我們的軍事實力,那么蘇聯就很難接受。”于是他設想按朝鮮的行政區域劃分出一條界線,提供給美蘇首腦們去辯論,但此刻迪安面前的朝鮮地圖上沒有行政區的劃分,而30分鐘的時間是有限的。參謀迪安拿起一支紅色的鉛筆,干脆利索地在面前的朝鮮地圖上畫出了一條直線,這條線和49年前日俄分割這個國家的那條線完全一致:北緯三十八度線。 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就這樣被一個從來沒有到過朝鮮的年輕的美國參謀在30分鐘的時間里,分割成了兩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