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雷達屬于哪一類,能起到什么作用,有什么缺點?

熱心網友

軍用雷達是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軍用電子裝備。雷達發射的電磁波照射目標并接收其回波,由此來發現目標并測定位置、運動方向和速度及其它特性。  早在1897年夏天,無線電剛剛誕生不久,俄國的 “無線電之父”波波夫和他的助手雷布金分別在俄國海軍巡洋艦 “阿非利加”號和訓練艦 “歐羅巴”號上進行無線電通信試驗。在試驗中他們發現,當 “伊林中尉”和號巡洋艦從 “阿非利加”和 “歐羅巴”號之間駛過時,無線電信號就會中斷,接收法到。而且這種因果現象一再發生,這說明電磁波會被金屬物體阻擋和反射。美國物理學家和發明家特斯拉在1900年也做了同樣試驗,并通過試驗得出 “使用波長很短的無線電波可探測屋物體的蹤跡”的結論,這實際就是現代雷達的原理。此后,又有許多科學家對如何應用電磁波探測物體進行了研究。  很難說涉及究竟誰是第一部雷達發明人。美國在1936年1月研制出可探測40公里外飛機的脈沖雷達;德國在1935年9月制造出可探測19公里外海岸和8公里外艦船的船用雷達;而法國在1936年已經把早期的雷達裝上了 “諾曼底”郵船,以防碰撞冰山。但現在人們普遍認為最早投入實用的軍用雷達是由英國研制的。其中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沃森─瓦特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沃森─瓦特當時任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無線電研究室主任,30年代初曾領導利用無線電波探測電離層的研究,他使用陰極射線管接收和顯示無線電回波,并計測電波從發射到反射回來的時間,從而確定電離層的高度。1935年1月,當他受英軍委托研究利用電波探測空中飛機的裝置時,充分利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迅速研制出對空警戒雷達的試驗裝置。2月26日,沃森─瓦特為軍事部門領導人進行雷達表演,雷達探測到了16公里外的飛機。后來經過改進,到1936年1月,沃森─瓦特雷達探測距離已達120公里。(圖)(意大利自行高射炮,在炮塔頂部可見其炮瞄雷達。)  1938年,英國開始用沃森─瓦特設計的雷達組建世界上最早的防空雷達警網。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已在東海岸建立起了一個由20個地面雷達站組成的 “本土鏈”雷達,網。在第二年夏天抗擊的納粹德國大規模空襲英國的 “不列顛戰役”中,英國正是靠 “本土鏈”為每次德國人來空襲時贏得了20分鐘寶貴的預警時間,以約900架戰斗機抵擋住了德國2600余架飛機的瘋狂進攻。(圖)(中國海軍使用的REL─2型艦載對空警戒雷達)  炮瞄雷達──它是用于自動跟蹤空中目標,測定目標坐標,并通過指揮儀控制高射炮瞄準射擊的雷達。又稱火炮控制雷達。  世界上第一部炮瞄雷達是美國陸軍通信隊于1938年研制成功的SCR─268型雷達。它用于控制探照燈在夜間照射目標,引導高射炮對目標射擊,但它還需手動控制高射炮跟蹤目標。1943年,美國又研制成功微波炮瞄雷達SCR─584,這是第一部自動跟蹤炮瞄雷達。它與指揮儀配合,大大提高了高炮射擊的命中率。1944年德國發射了V─1導彈襲擊倫敦時,最初英國擊落1枚V─1平均需發射上千發炮彈,而使用SCR─584后,平均僅需50余發炮彈。  今天,幾乎所有的高射炮都裝備了炮瞄雷達。在速度快、機動性好的的現代作戰飛機面前,沒有炮瞄雷達的高炮就如同瞎子一般。  艦載雷達──它是裝備在船舶上的各種雷達的總稱,它們可探測和跟蹤海面、空中目標,為武器系統提供目標數據,引導艦載著艦,躲避海上障礙物,保障艦艇安全航行和戰術機動等。  1935年,德國在 “貝雷”號試驗船上首次進行艦載雷達試驗,這是一種對海警戒雷達,當時對海上艦船的探測距離僅8公里。世界上最早實用艦載雷達的是德國研制的 “海上節拍”式對海警戒雷達。它在1936年夏首先裝備了 “海軍上將施佩爾伯爵”號袖珍戰列艦等3艘大型軍艦。第一部艦載對空警戒雷達是美國海軍研實驗室于1938研制成功的XAF型雷達,它對飛機的探測距離達137公里,首先裝備了 “紐約”號戰列艦。對空、對海警戒雷達的裝備使用,可及早發現敵方飛機和艦船,以保障適時和準確地進行攻擊。(圖)(德、法兩國聯合研制的一種可隨時布設在陣地前沿的便攜式戰場偵察雷達,它可用于數十公里范圍內的車輛、火炮和人員進行偵察。)  機載雷達──它是裝在飛機上的各種雷達的總稱。它包括:為空空導彈、火箭和航炮等提供目標數據的截擊雷達;為瞄準轟炸地(水)面目標、制導空地導彈和為領航提供目標信息的轟炸雷達;提供地(水)面目標的位置和地形資料的空中偵察與地形測繪雷達;觀測氣象狀況、空中目標和地形地物,保證準確和安全和安全飛行的航行雷達等等。  世界上第一部機載雷達是由英國科學家愛德華·鮑恩領導的研究小組于1937年研制成功的。鮑恩等人從1935年開始研制機載雷達。在1937年年中研制出一部小型雷達,并把它安裝在一架雙發動機的 “安桑”式飛機上這架 “安桑”式飛機便成為最早載有雷達的飛機。7月至9日,機載雷達進行了多次試驗,證明它可探測到16公里以外的水面艦艇。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不久,面對納粹潛艇戰和對鞏固空襲的威脅臨近,鮑恩博士主持研制的ASVMK1型機載對海搜索雷達和A1型機載夜間載擊雷達正式裝備英國,成為世界上首批實用機載雷達。后來又對這兩種雷達進行了多次改進,在打擊德國潛艇和夜間轟炸機的戰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現代先進作戰飛機上,雷達系統的的造價往往占飛機總造價的1/4─1/3,還出現了綜合多種雷達作用的多功能機載雷達。先進機載雷達不僅能發現100多公里以外的敵機,還能對其中最具威脅性的對多個目標同時實施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