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入海口處的河床幾乎與海平面處于同一高度,部分河段的河床還會低于海平面。黃河冬季結冰前和春季解凍后,河水不僅流速小,而且流量也小,河水不能占滿河道。在河床低于海平面的河道內,海水由于密度大,進入河道后占領河道下部。冬(春)季節,黃河流速小,河水中的泥沙大多在中上游被沉淀。經過沉淀后的河水密度比海水小,河水則漂浮在海水之上,河水占領河道上部。農歷初一、十五期間,海水受天體引力影響形成大潮。大潮期間海水上漲。潮汐是海洋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在我國,有聞名中外的錢塘江大潮和深入長江600多公里的長江潮。2005年11月14日至18日期間,正是我國農歷十五前后,大海漲潮,海水水位上升,潮汐沿著入海河流的河道逆河水而上。大量海水進入河道后,河水的水面不僅上漲,而且還會隨著海水潮起潮落。當帶巨大能量的大潮涌來時,河道內就出現了潮端陡立、濁浪排空、狂濤震天的壯麗景觀。“假潮”期間,寒(暖)流經過時把巨大的風能轉化成海浪的動能,層層大浪又把海浪的動能帶進河道,黃河水在逆向海水的周期性作用下就形成了一溜溜水排。在海水強大動能的持續作用下,黃河“假潮”深入內陸幾十公里也就不足為奇了。在潮汐和寒(暖)流共同作用下,海水進入河道帶動河水,河水受海潮影響形成“假潮”。潮汐是水面升高的主要原因,強氣流是形成“假潮”表面現象的原因。黃河在每年進入冬季(結冰)前和春季(解凍)后,在農歷初一、十五期間,如遇一股強氣流,會出現“假潮”。如遇“暖冬”,“假潮”在冬季會推遲出現,在第二年春季會提前出現;如遇“寒冬”,“假潮”在冬季會提前出現,在第二年春季會推遲出現。

熱心網友

高……

熱心網友

您能提出如此問題,已經是大師級的知識儲備了。我不便發表任何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