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景點啊?

熱心網友

景點、觀光點和文化遺址1。 陽山。“陽山為吳之鎮”。是吳地主山。因山勢南北橫斷走向,取“山東為朝陽山西為夕陽之義”而名陽山。又因盛產的白石脂(白泥)似羊腦,當地人又有呼為“羊山”。陽山,別名秦馀杭山、萬安山、四飛山。又有蒸丘、甑(真、珍)山、卑猶山稱謂。南有伏象峰、鳳凰峰及錦峰,中為箭闕峰、長云峰,北為珠冠峰。陽山的雪景為滸墅關八景之一,稱為“秦馀積雪”。陽山為古今戰場。吳越春秋時,公元前437年秋,吳王夫差兵敗自刎于陽山山南一里,越王勾踐葬夫差于此。陽山素有“吳中普陀”盛譽。自東晉至明清,有廟宇神殿30余處。在開發區境內較有名的有東白龍(母)廟(陽東村)、興隆(福)寺(即石林村鳳凰臺)、文殊寺、半山寺、澄照寺、景福庵(即蘭風塔院)、三法師廟、東岳廟、金芝嶺山神廟等。陽山古史記載和民間傳說有“夫差晝匿食稻米”、“ 公孫圣半空三應夫差喚”以及“白龍娘娘瀟湘子”等典故。歷史名人王鏊、范成大、沈周、文征明、王稚登、李根源等吟頌陽山的詩文繁多。2。箭闕峰。陽山主峰,高338。2米,山頂原有浴日亭。明王稚登曾記“郡城人于九月重陽群集亭間寅時觀日月合壁于此。”可于重陽節在此觀日月同升。箭闕石相傳為秦始皇一統天下后,南巡至滸墅關射箭所形成。射出的河道為“射瀆”,射穿的山頭為“箭闕”。3。長云峰。下有龍井泉,深三丈。峰巒嶙峋,形態各異。上有摩崖石刻。刻有“正德丙子(1519年)四月庚少傳王鏊少卿都穆經府”字樣及明顧元慶、民國李根源字跡。原有文殊寺,后晉(936--947)支遁(白馬道人)弟子云海法師遺址在此。現毀,當地人建有天狗廟。晉時有珍奇名茶“白龍茶”、“龍井茶”。4。 舍生臺。箭闕峰下有巖臺,方廣四丈,游人到此憑眺,蘇城景色盡收眼底。因古時虔徒歸西“升天”或尋短見者于此舍生,故名“舍生臺”。5。半山寺(鳳凰臺附近),又名源隱庵,建于宣德(1426—1453年)。是吳王夫差忠臣公孫圣“天葬”之地。當地有民諺曰:“夫差的夢,半山寺的鐘(忠);夫差的恨(狠),公孫圣的命。”6。陽山鳳凰臺現存有鳳凰寺,建于明朝天順年間(1457年),為宗教活動場所。主持李根大,法號釋覺正。工業園區及附近善男信女每逢初一、十五均要前來朝山進香。春節時進香者多達數千人。蘇州城內的香客每年春秋到杭州燒香后,都要到鳳凰寺燒“回頭香”。鳳凰臺下有大片茂密的竹林和林場,一直綿延至新民村,沿途風光極佳。7。觀山,又名管山。滸墅關八景之一,稱為“管山春眺”。秦時白鶴道人管霄霞隱居在此修煉得名。又因山體行似狻猊、狗獾(吳音管、獾諧音)故當地俗呼獾山。山上怪石嶙峋、山下阡陌連片,明清年間,每逢陽春三月為蘇州城中士女踏青佳處。山上有摩崖石刻。景點為仙人洞、積翠峰、來鶴峰等。據1926年李根源記載:“山畔有‘玉皇殿’、左側摩巖‘管山’二大字。”另有柳川題‘重陽’等字。據村里人講,原觀山河香花橋有大的踏渡,供香船停靠。香花橋原為青石構建,3米寬。玉皇殿有5048間房子,內有假山、荷花池等,香火極盛,1958年毀。8。鹿山,相傳為吳王養鹿的地方。東接白馬澗,南連花山、天池山,北靠陽山。附近有賀九嶺、王宴嶺等,相傳吳王夫差伐齊得勝班師回朝適逢九九重陽在此擺宴慶功故名賀九嶺、王宴嶺。鹿山現有蘭風塔院(景福庵),始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原名景福庵,因清初庵中出了一名高僧蘭風禪師,圓寂后葬寺后化塔內,殿前有遺像,故名蘭風塔院。后被毀。2001年由蘇州鵬云置業有限公司重建,基本恢復原貌。塔院內有鳳鳴泉、三圣殿、山門殿、蓮池、左右有蓮臺、慈云兩偏殿,山上有天門石、賜福石等。因天門石形似皇冠,故當地人又將此山叫做皇冠山。9。大白蕩。據《滸墅關志》記載:“居人以種菱為業,白菱之名始此”。盛產白菱。清。吳鎧《白蕩菱歌》詩云:“蕩開十里欲浮天,到處栽菱不種蓮。花影重重堆雪白,歌喉串串貫珠圓。漁家舊業田先熟,小女新腔曲未全。一帶佘橋風物好,秋來采采蕩輕船。”相傳東晉道人支遁隱居陽山,號“白馬道人”他的坐騎是一匹白馬,很有靈性。其放牧的地方今稱“白馬澗”,其洗澡的地方就是“白蕩”。 白蕩里長的菱稱為“白菱”。“白蕩菱歌”為滸墅關八景之一。今年,高新區已規劃在大白蕩建設白蕩公園,現已開始動遷。10。三里亭。位于大運河西岸興賢村境內。現在在維德集團內。因滸墅關鎮到此為三里,故名。原名“于止亭”。全石構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年),是供行人纖夫休息的地方。因運河拓寬,已多次移建,與興賢橋、文昌閣交相輝映。是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1。 十里亭。長亭村附近,全石構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間,與三里亭不同的是亭內有青石龜馱一石碑。為明朝《滸墅關修堤記》,由申時行撰文、江西巡撫楊成書寫、翰林院侍讀學士韓世熊篆額。現被蘇高新保稅倉庫圈入其內。12。文昌閣道院。明萬歷三十一年(1604年)建。明代就成為全國著名道院—太微律院。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建時開掘400米長月牙河兩端與運河相通,土方堆為10米高、廣10畝的土丘。丘上建閣。被譽為“水晶盤中一青螺”。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登閣眺望運河風光,見河中檣帆排列,劈波斬浪,興口贊為“昌閣風桅”。成為滸墅關八景之首。明王稚登《夜過滸市》詩中寫道:“東歸夜指闔閭城,月出津亭聽鼓聲。”這鼓聲就來自文昌閣。太平軍占領蘇州時,此地成為太平軍扼守蘇州的北大營。。

熱心網友

沒有什么好點的地方 我勸你不要去了 還是在市區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