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加上領水領海共約1300萬平方公里其中由于海岸線的變化所以用“約”
熱心網友
實際為1045萬平方公里,地理書上一直沿用960萬平方公里。另外還有海域面積300萬平方公里。
熱心網友
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加上領水領海共約1300萬平方公里
熱心網友
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加上領水領海共約1300萬平方公里
熱心網友
960萬平方公里
熱心網友
地圖上寫的是約960萬
熱心網友
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
熱心網友
960萬
熱心網友
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300萬平方公里。還有些國土爭議地區。
熱心網友
960萬平方千米
熱心網友
960萬平方公里
熱心網友
960萬平方公里
熱心網友
960萬平方公里
熱心網友
不算海洋是960萬平方公里
熱心網友
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領水領海共約300萬平方公里
熱心網友
國家欲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 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連小學生都知道;但中國海洋面積有多少,卻并非人人清楚。對于“爭議中”的海洋國土,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國家利益?軍事手段是一個好的選擇嗎?如何實現我們的海洋主權、發揮我們海洋的作用,考驗著我們民族的智慧 顯然,只有在法理上、事實上擁有了海洋主權之后,才能更好地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對于“爭議中”的海洋國土,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國家利益?外交努力和軍事手段都很重要,但很多問題卻不是僅靠武力能解決的。最終如何解決,考驗著我們民族的智慧。 中國海洋國土是多還是少 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是個小學生都知道的問題。但對于“中國海洋面積有多大”這個問題,就并非人人都知道了。 在北京東北部一個住宅小區的網站上,記者隨機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10個人進行了回答,其中有7人干脆地回答“不知道”,還有兩人瞎猜了一下,一個說780萬平方公里,一個說大概是500萬平方公里,只有一個叫“紫煙”的網友回答說是300萬平方公里?;卮鹫_的“紫煙”是國內某新聞網站的工作人員。 “300萬平方公里”是國內公認的中國海洋國土面積。記者采訪過程中從權威部門獲悉的中國海洋面積是299.7萬平方公里,約為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陳光琪說:“我國的國土面積,除了常說的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之外,還有300萬平方公里可管轄的海洋國土,這一定要考慮進去?!? 中國是個陸地大國,又是個海洋大國,這是常見的說法。從擁有海洋資源的絕對數量來看,的確可以這樣說:我國海岸線長度為1.8萬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陸架面積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專屬經濟區面積為世界第十。 但陳光琪對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說:“中國是個海洋大國,但又不是個海洋大國。”根據陳教授提供的數據,從單位陸地面積平均擁有的海岸線長度來看,中國只占世界第94位。如果按照可管轄的海域面積與大陸面積之比,世界沿海國家平均為0.94,中國僅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我們的鄰國日本超過11,朝鮮是2.17,越南是2.19,菲律賓是6.31,都大大超過中國。至于人均海洋面積,世界沿海國家平均為0.026平方公里,而中國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數字的十分之一,而與我國相鄰的海洋國家的平均數都超過中國的10倍以上。 多少海洋國土處于爭議中 上述這些數據,都是在“中國擁有300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這個前提下而言的。但實際情況是,中國面臨著激烈的海域劃界爭端,要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爭得300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還有相當大的困難。 我國的海洋國土由黃海、渤海、東海和南海組成,除渤海屬于內水不存在爭議外,其他3個海區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與鄰國合理劃分。 那么,究竟有多少海洋國土處于爭議中呢?有媒體報道說,中國有一半海洋國土處于爭議中,也有報道說是100多萬平方公里。 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在黃海,總面積38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中應劃歸我國管轄的有25萬平方公里??墒窃诤S騽澖鐔栴}上,韓國主張等距線為界,如果按此劃分,朝、韓可以多劃18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我國與朝鮮和韓國存在著18萬平方公里的爭議海區。 在東海,我國固有領土釣魚列島被日本非法占領;東海大陸架是我國陸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積77萬平方公里的海區中應歸我管轄的為54萬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卻提出中日兩國是共架國,要求按中間線劃分海域。按日本的無理要求,日本與我國有16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地區。 在南海,我海洋權益受到的侵犯更加嚴重。 記者對此多方求證,從權威的海洋研究機構獲取的數字是:有大約12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處于爭議中。但由于各種原因,具體數據不得公布。 主權和開發哪個優先 面對爭端,我國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建議。應當說,“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提出,充分反映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善良愿望,但遺憾的是,我們等待共同開發,別人卻在搶先開發,雖然簽署了南海地區行為準則,但形勢依然嚴峻。 我們如何應對這種局面? 《中國海洋石油報》原總編輯王佩云以書面形式接受了本報采訪。他說:“我認為,首先不要忘記‘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主權屬我’。因為所謂有爭議地區,包括南海諸島和釣魚島在內,自古以來屬于中國,過去世界各國從來沒有對此提出過異議。”他認為,我們應當理直氣壯、據理力爭,同時還要有所作為。“如果我們沒有積極開發的實際行動,只是消極等待別國來與我們共同開發,不會有人理這個茬兒,共同開發根本無從談起。比如在南沙海域油氣富集地區,有些地方有爭議,有些地方并沒有爭議,我們至少應當先在沒有爭議的地方盡快展開勘探開發,把我們的鉆井平臺和采油平臺擺上去,在南沙顯示我們的存在。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為在有爭議地區與相關國家共同開發奠定一個基礎?!?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文木在接受本報電話采訪時說:“如果說中國主權利益要出問題,那么將首先出在海上。” 維護國家主權,就是維護國家利益。王佩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走出去,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他表示,首先應該積極參與聯合國有關海洋方面的國際法規的討論和制訂,使之能合理反映我們的利益和要求。其次,要積極參與有關海洋的國際學術交流,尤其不要回避已經存在的爭議。要讓世界了解中國的觀點,熟悉中國海洋現狀的來龍去脈,以得到廣大正義之士的理解和支持。 解決爭端:外交還是武力 在外交努力和談判至今鮮有實際成果的情況下,出現了呼吁“軍事解決”的觀點。記者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在網上見到了許多比較激烈的言論。 對此,專家另有看法。 陳光琪教授認為,爭奪海洋,第一是爭奪島嶼,其次是爭奪海域,第三是爭奪資源。島嶼問題是核心。他說:“島嶼問題最容易引起沖突和矛盾,對此大家一向都比較謹慎。島嶼這個問題一般都不會輕易挑起來,公開爭奪島嶼會引發武裝沖突甚至戰爭,一般都擱置起來了,各方都說是自己的,但一般不以武力來解決,而是采取克制的態度。” 陳教授認為,現在大家都在爭奪海底石油等能源,爭議和爭端是客觀存在的,但由此引發武裝沖突甚至戰爭的可能性較小。他同意中國的海洋形勢確實“比較嚴峻”,但他否定了“中國海洋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言論。 他說:“整個海洋形勢與國家保衛海洋的能力當然有關系,如果你很強大,別人也不敢欺侮你,但二者又不是直接的因果關系,有些問題不是只靠軍事力量就可以解決的,還需要通盤去考慮。釣魚島和南沙等問題,目前通過武力解決不現實。由此引發武裝沖突甚至局部戰爭,都會給整個地區形勢、給整個國際形勢帶來重大影響。這等于是對世界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國家不負責任。對此,一定要從整個國家的大局考慮。一是我們需要有個安定的周邊環境;二是要維護國家的主權,要很好地統一起來通盤考慮,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陳教授認為,有時軍事力量占優勢,但整個形勢不允許你以武力解決;有時盡管軍事力量不占優勢,但形勢需要時,必須以武力捍衛。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一位博士生導師認為,現在我們的問題是軍事力量不能有效保護遠海油田?!艾F在的態勢是誰有能力誰開發。其他國家開發了,我們也沒法對抗,只有采取不承認態度?!彼J為,原來的既定方針“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必須建立在科技、軍事、經濟能力增強的基礎上。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的張文木在接受本報電話采訪時也表示,要使法理上屬于中國的海洋權利事實上屬于中國,中國就必須擁有強大的海上力量。 在接受采訪時,陳光琪教授提到,中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曾說:“國家欲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海上?!彼J為鄭和的這兩句話是對他的觀點最為概括的總結。 王佩云也強調了海軍建設的重要性,但他的著眼點在保護層面上。他認為,今后,隨著鉆探和開采活動的發展,海上石油平臺以及海底油氣管線的建設由淺水走向深水、由離岸較近到離岸較遠,以及進口油氣資源的遠距離運輸,都對海軍的建設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專家呼吁加強海洋意識 許多專家呼吁,我們應該加強海洋意識。 陳光琪教授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樹立海洋安全觀,二是樹立海洋經濟觀。首先,別人侵占我們的海洋也是侵犯我們,一定要像保衛每一寸陸地國土那樣保衛每一寸海洋國土。海洋也是國家安全的屏障,現在對國家安全造成的威脅主要來自海洋,最可能發生沖突的也是海洋。其次,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都與海洋息息相關。海洋運輸成本低,80%以上的對外貿易通過海路。如果海洋安全得不到保證,我們的對外開放、經濟發展也得不到保障。解決人口、環境和資源三大問題,主要也依靠海洋。振興海洋和振興國家、振興整個民族是連在一起的。 王佩云也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開發利用海洋的可持續發展,不能“竭澤而漁”,防止破壞性地開發海洋資源。另外要防止海洋污染,開發海洋資源和保護海洋環境同步。應該努力提高現有油田采收率和油氣資源利用率,還有積極開發可燃冰、潮汐、溫差、海流等新的海洋能源。二是積極推動海峽兩岸共同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在海洋問題上,兩岸有很多觀點一致、利益一致的地方,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兩岸也有各自不同的優勢,可以互補。 。
熱心網友
960萬平方公里.地理書上有.
熱心網友
960萬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