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先將紅糖、蘇打、油加兩倍水溶化,再將面粉倒入和均勻。成面團后,再揉進溫水,蓋上濕布餳10分鐘。 制作時將餳好的面團揪成小劑,搓成約10厘米的長條,放入盤中刷一層油,碼三、四層再餳一會兒后,拿起一根搓成長繩條,合成三股,長約12厘米,條要均勻,呈棕黃色,作成麻花胚子。將油倒入鍋內,用旺火燒六成熱時,將麻花坯子在油里抖動,使條與條之間稍微松散開,便于炸透,待炸至棕黃色時即成。

熱心網友

1、松塔麻花的原料及配方:面粉1000克 ,選擇中筋粉;雞蛋400克,選擇新鮮帶殼雞蛋,清洗干凈;白糖200克;色拉油50克。)先將雞蛋磕入盆內,加入白糖、色拉油拌勻,待糖溶化時,加入面粉抄拌均勻,和成面團。因為松塔麻花是全蛋面團,含水量較少,如果直接將糖與面粉混合,糖不宜溶化,必然會延長醒面時間,那樣會影響成品的色澤和口味。(和好的面團放在盤中,蓋上濕毛巾,靜止醒面10分鐘。)松塔麻花的成型:將面團搟成3毫米厚的長方形薄片,刷層油,切成4厘米寬的長條,把四條落在一起切成方塊,再將四周切成八瓣。把四角的四瓣向上掀起,用繩捆實,面坯分兩部分,上下各四瓣如松塔形狀。松塔麻花的成熟:色拉油放鍋中燒熱,下入松塔麻花,炸熟成金黃色,撈出放入盤中。 成熟是本節課的難點,松塔麻花成熟時采用的是氽炸,氽炸的要領是:先低油溫養坯,油溫2成熱時下鍋,100~120度,保持油溫,養坯至8成熟時,升高油溫到4~5成,炸至上色成熟。2、   桂發祥麻花,色澤金黃,風味醇厚,具香、酥、脆、甜的誘人特點,于干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桂發祥麻花有"花理虎"、"麻軸"、"繩子頭'等多個品種。每個麻花中心夾有一棵由芝麻、桃仁、瓜籽仁、青梅、桂花、青紅絲及香精水等小料配制的什錦餡酥條。制做時根據面粉質量調整油酥大小,適應氣溫高低變化增減肥、堿劑量,保證投料配比。麻花成型后,放進花生油鍋里在微火上炸透,再夾上冰糖塊,撒上青紅絲、瓜條等小料。   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兄弟,因店鋪曾座落大沽南路十八街處,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 3、大舞臺麻花店因在沈陽大舞臺劇場附近而得名,已有40年歷史了。它以色澤金黃,酥脆甜香,酥松適口而馳名于遼沈地區。沈陽市人民政府在1983,年將雞蛋糖麻花命名為名牌食品,將掛霜麻花和芝麻麻花命名為優質食品。 大舞臺麻花的歷史可追溯到1948年,那時它是由大舞臺劇場附近的"張家麻花鋪"制作的,由于麻花別有風味,久而久之群眾都習慣稱它"大舞臺麻花"。解放后,這一風味小吃獲得了新生,特別是1954年公私合營后,改建為麻花小作坊,經逐步發展,如今已成了上百人的沈河熟食加工廠,古老的燃料燒火炸鍋已被現代化的紅外線電炸護所代替,產量也比公私合營時增加了一倍,但那傳統的投料比例和操作工藝程序始終沒有改變,質量仍保持原來的風味特色。 "大舞臺麻花"風味獨特,在于它的投科和制做不同于一般麻花。它在用糖合面時,還要加入少量的雞蛋和豆油,所以也稱雞蛋糖麻花。入鍋炸制時,火候要均勻。剛出鍋的麻花酥松、脆香,不粘牙,往桌上一扔立即散落成均勻的小碎塊。多年以來深受廣大顧客的歡迎,是遼沈地區名牌風味小吃之一。4、老勁子麻花  明末清初,永濟縣張營鄉的永寧村,有個姓陳的人,自制麻花出售,遠近聞名,人們稱他的麻花為“老勁子麻花”。原來老勁子家很富有,由于他重名輕利,賣了數十年麻花,把家當給賣窮了。他制作的麻花根大股勻,酥脆味美,價格又便宜,零吃的人很多。他每天擔上兩個大攬筐,走村串巷沿街叫賣。一天,碰著兩個衙門的公差,要把他的麻花全買下。老勁子說:“我要賣給家家戶戶眾人吃,不能讓你們獨享。”公差生氣了,將他的攬筐一腳踢翻,把麻花摔碎。老勁子便叫來一伙人把麻花全吃了。公差見大家吃后不要錢,很納悶,就把這事報給縣官,縣官聽后說:“此人重名輕利,就不用管他了。”當地至今還流傳著這樣的話:“老勁子的麻花,彥子的紅白戲,誰吃誰看誰喜歡”。老勁子麻花的制作技藝經代代改進,質量不斷提高,已成為永濟的獨特食品之一。 5、稷山麻花  稷山麻花是運城的傳統風味小吃。據傳,麻花原是宮廷食品,傳至民間時成為兩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狀,現在洪洞一帶還可見到這種食品。清乾隆年間,翟店鎮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帶回家鄉運城,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后來,這位商人不斷改進制作技術,將麻花由兩股改成三股,然后擰成炸制,呈金黃色細絲花紋狀。目前,稷山麻花已進入北京、深圳、黑龍江等10多個省市銷售,頗受歡迎。 。

熱心網友

脆麻花 脆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的常見品種,脆麻花不僅北京有南方也有,形狀、質地基本相同。北京除脆麻花外,還有芝麻麻花、馓子麻花、蜜麻花等,所以《故都食品百詠》中有詩說:“麻花燒餅說都門,名色繁多恣飽吞,適口價廉隨處有,一年四季日晨昏。” 脆麻花先將紅糖、蘇打、油加兩倍水溶化,再將面粉倒入和均勻。也有用明礬、堿面、紅糖、糖桂花和面的做法,成面團后,再揉進溫水,蓋上濕布餳10分鐘。 制作時將餳好的面團揪成小劑,搓成約10厘米的長條,放入盤中刷一層油,碼三四層再餳一會兒后,拿起一根搓成長繩條,合成三股,做成麻花,它的規格長約12厘米,條要均勻,呈棕黃色,每根約重30多克。將油倒入鍋內,用旺火燒六成熱時,將麻花坯子分批下入油中炸制,要隨做隨炸,炸時用筷子將麻花坯子在油里抖動,使條與條之間稍微松散開,便于炸透,待炸至棕黃色時即成。 脆麻花特點是焦、酥、脆,有甜味,存放幾天仍保持脆性。 炸麻花有兩種,一種是倒三股麻花,一種是繩子頭麻花。繩子頭麻花是用雙手按著左右兩端搓上勁,把兩端懸空提起合攏,條應當搓上勁,會自動擰成麻花狀,再把合攏的兩端輕輕地捏在一起,下油鍋炸,這種方法名為繩子頭。 還有一種芝麻麻花,做法與脆麻花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芝麻麻花揪小面劑時,要滾上用開水拌好的麻仁。還有一種芙蓉麻花做法也基本相同,但炸好后,滾上一層用熟面粉與白糖混合的糖粉它們都有焦脆的特點,食之口感都很好。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佳品,很受百姓歡迎。也有叫它 馓子、環餅的,是麻花類的花式品種。據說環餅遠在戰國時期就有了,秦、漢以后,為“寒食節”的必吃食品。 制作方法: 先將礬 、鹼、紅糖、糖桂花放在盆內用溫水溶化,再將面粉倒入和均勻,和好后搓長條盤起來餳一會兒,然后揪成小劑。 將麻仁用開水攪拌,將小劑粘上拌好的麻仁,搓成10厘米長的小條碼在盤中,碼3至4層再餳著。餳好后,拿起兩小條用手搓成均勻的長繩條2根,對頭折兩個來回順成8根,兩頭捏在一起,成兩頭尖、當中大的棗核形狀,下油烹炸。炸時鍋內花生油五成熱,拿著 子麻花的捏頭處,將坯子下入油鍋來回擺動使其定形,待坯子稍硬挺后,整個入油中炸,炸成棕黃色即成。 此食品甜酥脆,味道獨特,既可下酒亦可單食,頗受北京人喜愛。 脆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常見品種,脆麻花不僅北京有南方也有,形狀、質地基本相同。 制作方法: 先將紅糖、蘇打、油加兩倍水溶化,再將面粉倒入和均勻。成面團后,再揉進溫水,蓋上濕布餳10分鐘。 制作時將餳好的面團揪成小劑,搓成約10厘米的長條,放入盤中刷一層油,碼三、四層再餳一會兒后,拿起一根搓成長繩條,合成三股,長約12厘米,條要均勻,呈棕黃色,作成麻花胚子。將油倒入鍋內,用旺火燒六成熱時,將麻花坯子在油里抖動,使條與條之間稍微松散開,便于炸透,待炸至棕黃色時即成。 脆麻花特點是焦、酥、脆,有甜味,存放幾天仍保持脆性。 。

熱心網友

脆麻花香甜可口,酥脆且不艮,存放五六天仍不失脆性。 1、 制作方法:  將明礬、堿面與溫水一起用木槌研化,隨即放入老酵、糖桂花、紅糖攪勻,倒入面粉與溫水和成面團,再陸續揉進少許溫水,蓋上濕布餳十分鐘;將面團摘劑,搓成四寸長的短條,刷上油擺好,取短條一根橫放在案板上,搓成約二尺長的細條,經多道工序制成麻花坯子;最后將麻花坯子放入用旺火燒至六成熱的花生油中炸上10分鐘,至顏色呈黃色時撈出即成。2、制作方法: 先將紅糖、蘇打、油加兩倍水溶化,再將面粉倒入和均勻。成面團后,再揉進溫水,蓋上濕布餳10分鐘。 制作時將餳好的面團揪成小劑,搓成約10厘米的長條,放入盤中刷一層油,碼三、四層再餳一會兒后,拿起一根搓成長繩條,合成三股,長約12厘米,條要均勻,呈棕黃色,作成麻花胚子。將油倒入鍋內,用旺火燒六成熱時,將麻花坯子在油里抖動,使條與條之間稍微松散開,便于炸透,待炸至棕黃色時即成。 后一種比較健康。。